新四季網

2016《商業的本質》讀後感精選

2023-09-24 12:13:35

  《商業的本質》是傑克·韋爾奇對過去十幾年商業變革的反思和總結。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讀後感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商業的本質》讀後感一

  我看書之前就在想,《商業的本質》這本書到底是講什麼的?講管理的、講做營銷的、還是做產品,還是其他?

  看書之前,我認為商業的本質是,你是否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你是否不可替代。任何商業,都是創造了一種價值,滿足了某種需求。

  看完傑克韋爾奇這本書,我才發現,其實他講的,就是他上一本書的名字「贏」,以他的理念,商業的本質就是「贏」。

  "商業的本質是一項團隊運動,強調"團隊"兩個字。同時,既然是運動,目的就是要去贏。傑克帶給我們更多的是贏的態度,是通過抓住管理學和商業上最本質的東西走向贏的路徑。"

  圍繞著要"贏"這個目標,去構建你的系統,從領導力和協作力兩大方面,不斷的推進使命的達成。關於領導力,曉松已經講得很到位了,我說說我對協作力的看法。協作力,是重構你的使命,讓你的行動把使命落地,並且跟進你的結果。學以致用,聯繫到書友會,我們嘗試定義我們的方向。

  我們使命:讓讀書與商業緊密結合,讓讀書分享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的行動:根據興趣愛好分組,分讀書組、文體組、財經組、創業者俱樂部等,大家在自己喜歡的小組提升自己。每天線上讀書分享,每周二線下讀書分享,現金流遊戲、領導力沙盤遊戲等踐行一些商業規則和管理常識,未來還可能孵化一些商業項目,在創業者俱樂部發現團隊一起去實踐。

  我們如何考核結果:不可量化的東西,說出來可能高高在上,沒有落地和考核也沒有效果。

  我們最開始能夠做的,就是讀書,堅持獨立思考,把思考放在書友會公眾號上,讓公眾號,傳承書友智慧。

  結合一些商業的實踐,我們會感受很多書本上的知識是沒有用的,如果讀書無法改變自己,無法提升職場競爭力或者提升創業者公司業績,那讀書有什麼用?所以我們提倡學以致用。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選書,經常浪費時間在一些不好的書上面,就需要讀書讀得多的人通過分享幫我們縮短篩選書的時間,羅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的推薦書,就在做這個事情;

  很多人沒有時間讀書的書友,可以參加讀書分享會,獲取讀書的精華,"得到"APP、"千錘百鍊",包括書友"怡記"等人的書評,就在做這個事情,把書讀薄。最終達到讓讀書改變自己,把讀書分享形成一個習慣。

  我本身也是喜歡讀書,經常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希望我的堅持,讓大家也愛上讀書。

  正如文中所說:"請記住,你的下屬每周用於工作的時間有40個小時。這是他們的一種投資。如果你沒有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實現這些投資的價值,那麼你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和生命".

  我深深的表示認同。如果我們不能用良好的規則,用"羅伯特議事規則"等建立良好的議事習慣,讓大家平等的分享,限定時間,錘鍊自己的思考,那我們也是在浪費書友們的時間和生命。我們一直在嘗試用各種分組,防止信息過載,也主張大家努力用文字錘鍊自己的思考。

  也許,我們還不夠完美,但我們一直在努力!謝謝大家支持!

  《商業的本質》讀後感二

  協同力究竟要協同什麼?答案就是:讓使命、行動與結果協同起來。「使命」決定著一個公司要抵達的終點,也就是說,你要去哪裡以及為什麼去。同樣重要的一點是,如果要成功完成一項使命,還必須回答好一個問題,即:「完成使命對於每個員工的生活意味著什麼?」「行動」是指員工思考、探索、溝通和做事的方式。使命不是掛在牆上招來灰塵、惹人譏諷的牌匾,也不是堆砌一些晦澀的、華麗的辭藻就行了。要完成使命,必須付出切實的行動。「結果」是為了確保整個過程順利推進。我們所說的結果,是指我們要根據員工是否認可使命、是否推動使命的完成及其工作效率來決定是否給予晉升和獎金。

  最好的使命陳述就是要這樣,既目標遠大,能鼓舞人心,又切合實際。所謂「目標遠大」,就像:「哇,太好了,這個目標聽起來太棒了,我要努力實現它。」所謂「鼓舞人心」,就像:「太好了,我知道如果我們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所謂「切合實際」,就像:「這個目標聽起來非常合理,我要和我的團隊努力實現它。」

  行動非常重要。如果說「使命」是一個公司要抵達的「終點」,那麼「行動」就是「交通工具」,也就是抵達終點的方式。

  之前的確是這樣,但我們發現「價值觀」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詞。太抽象了。很多時候,人們一聽到「價值觀」,就覺得你可能在談論政治或文化,如「家庭價值觀」裡面的內容。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人們在工作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能實現公司的使命。我們在這裡用的是「行動」一詞,唯一的原因是公司的領導者需要以非常公開、非常清晰、非常一致的方式告訴員工怎麼做才能完成公司使命。

  這樣做的意義就在於,一次人事變動比100次講話更能有力地表明某些行動是否重要以及哪些行動是重要的。當然,在提升協同力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把人事變動作為一種積極的激勵手段。哪些人在落實使命的過程中行動給力,就予以晉升,這樣就會傳遞出強烈的信息,對整個公司將是一種莫大的鼓舞。發放大額獎金也是一種積極的鼓勵手段——金錢最有發言權,向來都是如此。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採取人事變動或發獎金的形式,只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和獎勵制度就足夠了。

  如果一個公司領導者任由公司使命擺在那裡,等待別人去理解、去實現,那麼公司就會錯失很多大好機遇。領導者應該闡明使命,明確指出員工應該採取哪些行動,然後評估和獎勵那些表現出色的員工。

  我們將根據自己的全部經驗和觀察提出一個新的、全面的領導力模型。該模型對領導力的定義就是不斷地探求真實和不斷地建立互信。

  第一,領導者要體諒下屬

  第二,領導者要將自己視為「首席解釋官」

  在很大程度上,領導者存在的意義就在於讓團隊找到正確的目標,並持之以恆、充滿激情地向下屬解釋這個目標,告訴他們我們正處於什麼境地,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將奔向什麼目標,你在此過程中的位置是什麼,你應該做些什麼。

  第三,領導者要為下屬的前進道路掃除障礙

  第四,領導者要愉快地展示「慷慨基因」

  我們只知道最卓越、最有效、最令人驚嘆的領導者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他們喜歡給下屬漲薪。他們很高興看到員工成長和晉升。他們會盡己所能地用各種方式慶祝下屬的進步,比如給下屬漲薪,予以晉升,賦予更多職責,或當眾表揚。

  第五,領導者要確保讓下屬快樂工作

  很多人把工作與生活分開。其實,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能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但它在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你就應該讓你的工作場所充滿樂趣。

  很多例子都能說明協同力與領導力對公司具有強大的變革作用。但我們要明確地解釋一個事實,即無論對於哪一類苦苦掙扎的公司(或公司內部的部門)而言,從家族經營的餐館到全球性的科技巨頭,這兩種力量都會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不過你的公司為什麼會遭到創傷並不是我們這裡討論的重點,有些糟糕的事情肯定是無法避免的。這一章要講的就是如何採取補救措施,儘量挽回損失,使公司儘快恢復元氣,最好是能讓公司重新開始正常運作,並大大降低再次遭到創傷的概率。為此,我們給出了6條補救建議,並在稍後的篇幅裡加以解釋和探討。1.直面創傷。2.留住優秀人才。3.基於數據認真分析影響成本、業績與增長的因素。4.重塑你的戰略流程。5.根據現實檢查你公司的社會架構。6.不做無謂的擔憂。

  「五張幻燈片法」:因為策略制定過程中涉及的問題基本上可以用五張幻燈片來體現。順便說一下,這個制定過程並不應該單單由負責戰略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完成,也不應該讓公司外部的顧問們來完成,相反,應該由公司執行長領導的團隊完成,這個團隊的成員除了執行長之外,還應該包括公司內部那些聰明的員工們,這些員工兢兢業業,知識淵博,富有好奇心和創新意識。此外,還應該從公司內部各個部門挑選出那些喜歡與人爭論,甚至敢於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讓他們也加入這個小組。重要的是,要讓一些具有偏執傾向的人加入進去,請注意,這些人不僅僅包括那些經常進行假定推測的人,還包括那些經常設想出最壞情形的人。今天,戰略制定過程需要這些思維,因為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下,幾乎任何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真的發生過。

  我們分析一下「五張幻燈片法」。第一張幻燈片詳細地評估了公司所處的「競技場」。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他們的市場份額有多大?他們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他們的內部狀況如何?

  在第二張幻燈片上,你要分析的是競爭對手最近的活動。要從產品、技術及人員變動的角度去分析,因為這些因素有可能改變競爭格局。具體內容包括:過去一年裡,各個競爭對手都有哪些可能改變市場格局的舉動?是否有人引進可以改變競爭格局的新產品、新技術或者新的銷售渠道?行業內是否出現了新的進入者以及它在去年的業績如何?

  在第三張幻燈片上,你要根據第二張幻燈片提到的這些方面分析自己在過去一年內的狀況如何。

  在第四張幻燈片上,你要分析的是潛伏的變量,尤其是你最擔心的事情,比如競爭對手會不會推出某個新產品,會不會出現一樁可能改變競爭格局的併購交易,會不會有一匹黑馬突然從其他行業竄到了本行業,從而打破了本行業的競爭格局。

  在第五張,也就是最後一張幻燈片上,你要分析的是自己的優勢,看看在一個存在大量老對手、新對手以及潛在對手的市場上,是否具有重大的、令人驚嘆的、能夠出奇制勝的優勢,能夠讓你改變和主導市場。

  大約10年前,當我們首次討論「五張幻燈片法」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不靠譜」。其實,這種看法是不足為奇的,因為當時的MBA課程均認為制定戰略是一項極其耗費腦細胞、極為複雜的事情,更不用提那些諮詢公司了,這些公司僱用的很多人都是接受這種教育的商學院畢業生。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發現戰略制定過程逐漸變得更加靈活、快速,表現出了更大的敏捷性,因為在制定戰略的問題上,保持敏捷的反應真的很重要。

  有效的戰略制定過程討論的是關於未來以及市場的內容,比如今天、明天和一年之後的消費者與競爭對手,不久之後可能會出現的新技術,尚未被發明出來的產品,日益迫近的社會與政治事件等等。

  現代社會裡,任何一個公司都應該重視IT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要招聘這些方面的優秀人才。很難想像哪個公司不需要這類部門。這些部門的人才不僅應該明白與他們直接相關的工作職能,還應該從整體上了解公司的戰略,與處在頂尖位置的公司領導者保持密切聯繫,並參加公司舉行的所有關於戰略的重要會議。

  在商業經營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樂趣來自公司的增長。但如何做呢?在增長緩慢的時期,你如何讓自己的公司實現增長?

  因為如果你是從第一頁開始讀的,就會發現更多有助於你提升業績的「工具」。我們知道這些工具都是強有力的催化劑,會有力地促進公司業績的增長。具體來講,是6個工具: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要集中資源,不要分散資源;重新定義創新,讓每個人參與其中;利用最優秀的人才實現增長計劃;為員工提供合理的薪酬;通過任何必要的手段拉攏那些抵制增長計劃的人。

  在商業領域,最好將創新定義為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漸進式改進」,只有這樣,才最有可能實現創新。創新可以是,也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持續不斷的、正常的事情。創新可以是,而且應該是一種心態,每個員工,無論位於哪個級別,在每天早上踏進公司大門的那一刻都應思考如何創新,心想「我今天要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方法。」

  這位經理抗議道:「與那個崗位相比,我現在這個崗位更好啊!」麥可表示同意,說:「這倒是沒錯,不過你是公司最優秀的人員之一,新事業需要你,公司需要你。」實際情況肯定是這樣。增長不會自發地實現,必須在優秀人才的帶領下才能實現。

  洞察力是什麼?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良好的判斷力。在這種情況下,或者可以更確切地說,洞察力就是同時具備商業頭腦、文化敏感性和古老的智慧。外派人員要有能力、有自信地知道何時推進公司的意志和行為方式,知道何時保持克制,以尊重當地的習俗和道德觀念。

  請記住這樣一個觀念:全球市場不只是用來出口或採購的,它們也有助於促進學習和創新。錯過這個機會,就錯過了走向全球過程中的一半樂趣和價值。

  但我們認為這裡提出的四個問題能夠切切實實地幫助企業成功地走向全球。讓每一次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只外派具有洞察力的人才;認真做好風險管理;不要單純地把海外業務視為海外業務,要認識到它們是擴張和創新的前哨。

  無論你經營的只是一家街角小店還是一家綜合產業的跨國公司,我們告訴你的都是,有三個關鍵的指標會對你十分有益:員工敬業度、客戶滿意度和現金流。嚴格來說除了第三個,前兩個指標都並非屬於財務範疇。

  除了這些考察之外,我們也建議運用NPS(淨推薦值),這是由諮詢顧問弗雷德·賴克爾德發明的客戶滿意度測評系統。NPS主要關注的問題是:「你願意從多大程度上向自己的朋友或同事推薦我們的公司、產品或服務?」據傳,客戶最喜歡的商家亞馬遜和蘋果公司在滿分100分的淨推薦值分數中拿到了70分左右,而近乎壟斷的有線電視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只得到了30分左右。

  銷售額和淨收入都是需要持續審查的重要數據。但事實上,很多公司的這些數據雖然可以清楚地告訴你公司過去的經營狀況,但不能有效地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相比之下,訂單數量和各個部門的職位數量在預測未來的銷售額和成本時卻格外有效。訂單處理速度的大幅上漲是個好消息,但同時這也表示在總產量和總成本方面需要做出調整。同時,查看各個部門的職位數量也是個好方法,我們可以以月、季度或年度為單位來對其進行審查,從而了解企業僱用了哪方面人手,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比如,有新項目要運作嗎?或者,有人在擴張自己的權力範圍嗎?至少,這個數據可以很好地預示成本結構中所發生的變化。

  營業毛利潤率和流動資金周轉率上的季度差異是最好的指標,它們可以表示一家企業的效率走向。

  從更長的時間期限上來說,我們會更喜歡密切關注投資回報率和市場份額。前者提高會讓投資者們感到高興,同時它也確實應該增長;後者反映了客戶的滿意度,

  但是我們要跟你說的是,你不能讓自己被這些因市場營銷不斷變化而帶來的雜音擾亂,從而忽略了市場營銷最核心的內容,即合適的產品、合適的渠道、合適的價格、合適的宣傳信息和合適的營銷團隊。市場營銷最核心的內容一直以來就是這樣,從未改變。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觀點十分直接。當談到渠道的時候,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我們能通過多少渠道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和購買慾望」,而是「我們應該選擇哪些渠道才能賣出最多的產品從而獲利」。

  新奇,美味,令人印象深刻——十足的創新之舉。前面列舉的營銷手段都是在努力實現一個最終目標,即為客戶帶來驚喜。因為在宣傳推廣中,新奇的就是最流行的。

  在當今世界,市場營銷與每個人都相關。

  那麼現如今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B2B營銷呢?我們為你提供三條原則。第一條是:公司應該儘自己所能將B2B關係保持在非常私人的層面上。

  今天大部分的B2B營銷還是要回到其最初的方式上,營銷人員還是需要與客戶建立深層次、合作性的長期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便使得網上拍賣,甚至是徵求建議書都變得毫無必要。

  換句話說,現如今B2B營銷想要繁榮發展的話,合作雙方必須看法一致、想法趨同。營銷關係必須是私人化且理智的。

  這就引出了我們的第二條原則:現如今在B2B營銷中所做的每一件事,均要依據對工業生產能力的仔細分析。原因如下:當今很多公司的業務都基本固定下來,只有很少的幾個固定供應商和客戶。B2B營銷也變得越來越像一盤西洋棋,在做每個舉動之前都要考慮此舉會帶來的競爭性連鎖反應。

  重點是,在B2B營銷中,你需要明智地選擇自己的合作夥伴。業務固定的公司會更加重視公司發展和利潤之間的權衡。當公司已經建立起了少數但長期的穩定關係之後,通常情況下,選擇追求利潤會更加明智。

  我們的最後一條B2B營銷原則主要針對那些業務並不固定的企業,那就是:對亞馬遜保持敬畏。敬畏它,學習它,並學為己用,全力與它競爭。

  當然,你可能會忍不住和亞馬遜比拼價格,但很顯然,此舉並不能保證持續性的發展,所以萬萬不可。對你來說,反擊的唯一辦法就是為客戶提供亞馬遜提供不了的服務,比如專業水準、諮詢指導、真摯的熱情和深刻的洞察力。

  簡單地講,領導力的內涵或許可以概括為下面兩個方面:1.真實和信任。2.不斷地探求真實,不懈地建立信任。

  在第一章裡,我們提出,公司領導者必須確定一個鼓舞人心的使命,並且向公司所有人講清楚應該採取哪些行動才能實現使命。我們用「協同力」這個詞將使命與行動聯繫了起來,指出如果員工接受公司的使命,並用自己的切實行動推動使命的成功落實,那麼領導者要給予獎勵,這樣往往有助於提高公司的協同力。

  我們列出了五個基本事項。之所以說這是基本事項,是因為它們是協調力的源泉,

  第一,領導者要體諒下屬。領導者要滿懷熱情地關心下屬,明白如何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第二,領導者要將自己視為「首席解釋官」。領導者要通過自己的言語和行動為團隊解釋公司的使命和所需的行動,讓團隊成員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明白工作的意義何在。第三,領導者要為下屬的前進道路掃除障礙。領導者要為下屬清除官僚主義作風和其他愚蠢的桎梏。第四,領導者要愉快地展示「慷慨基因」。下屬取得了良好業績之後,領導者要慷慨地、公開地慶祝,可以發獎金、給予晉升或提出表揚。第五,領導者要確保讓下屬快樂工作。領導者要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要為員工的進步舉行慶祝儀式。這五個事項與基於「真實和信任」的領導力具有一致性。我們認為你能看明白這一點。順便說一下,我們認為領導者應該具備的關鍵素質可以用「4E+P」來概括,即最高效的領導者應該展現出活力(energy)、鼓動力(energize)、執行力(executive)和決斷力(edge),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激情(passion)。

  但探求真實和打造信任是領導者應該堅持的兩個底線。

  嚴謹地探求真實並不意味著盲目相信某個人事專員信誓旦旦地承諾新一輪招聘活動的效果將在6個月後顯現出來,而是意味著你要懂得發問,比如「我們的宣傳活動做得正確嗎?什麼樣的公司在幫我們招聘?他們與我們的做法存在哪些區別?我們充分利用領英去發掘潛在人選了嗎?我們是否拿出了足夠多的獎金去鼓勵人事專員尋找業內優秀人才?我們的薪酬體系競爭力如何?」探求真實就是這樣,永遠不滿足於假定和承諾,如饑似渴地探索真相,排除一切傾向性意見,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無論最終收穫的是榮耀還是傷痛,無論你是否喜歡,真相都會展現在你面前。

  在這裡,領導者要建立互信,要做的就是「當員工點兒背的時候,你要成為他的後盾」。

  現在,領導者往往需要先徵集下屬的建議,將好創意轉達給自己的上司,如果你是一位領導者,一定不能搶下屬的功勞。是誰的功勞,就應該是誰的功勞。如果你這樣做,你就會因為自己的正直而贏得良好聲譽,而且更好的情況是,你的下屬會很樂意把他們的想法講給你聽。

  因此,有必要採取榜樣式管理或其他必要的模式,確保每個人都相信公司裡沒有任何人會控制大家的對話。不然,就算不上探求真實。

  如果在公開辯論中讓下屬保持沉默,那麼很多下屬可能都會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此外,如果領導者同一個下屬討論另一個下屬的是非,也會破壞信任。

  因此,領導者要博得下屬的信任,必須嚴格保守內心的秘密,無論是在公開對話中,還是在私下的對話中,都要明確表示所有人都平等地屬於同一個團隊。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同某些下屬建立更加友好的關係,畢竟領導者也是普通人,但不能讓你們的友誼影響了團隊的公平。

  領導者不僅不能對一個下屬談論其他下屬的不是,還不能就公司的事情在不同人面前發表不同的看法。事實上,領導者需要對不同的人發表對最新業務狀態的看法,如果做不到前後一致,就會對自己的公信力造成巨大的打擊。

  如果你一直定期、坦率和務實地向員工傳達業績考核的結果,那麼員工對於自己今後是否要離職就心裡有數了。當你將解僱的消息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驚訝。事實上,在反饋制度非常有效的公司裡,業績不佳的員工一般至少有6個月的預警期,而且在公司的幫助下,很多人會在這段時間內找到新的工作。

  如果外部招聘的正確率超過60%,內部提拔的正確率超過80%,那麼你就能躋身超級英雄的行列了。

  如果一個應聘者具有極為出色的技術能力,離開他,工作就無法開展,那麼,即便他有性格缺陷,你也可以將其作為一個例外情況去考慮。但對於一般人而言,在招聘過程中應該設置高標準。一個人的負能量是無法通過訓練消除的。在一個團隊中,只要有一個這樣的人就能讓你的整個團隊瀰漫著負能量。

  作為一位領導者,你的職責就是讓下屬有幸福感。雖然讓下屬有幸福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但請不要過度擔憂,或者說不要忘記應該從哪裡著手。要從薪酬開始著手。要知道,薪酬對人很重要,非常重要。當然是這樣。

  除了漲薪之外,你還有另一個方法:你可以打造一個卓越的工作環境。是的,卓越的工作環境。我們這裡所說的卓越,是指工作環境要充滿樂趣,令人興奮,並且給下屬充分授權,而非集權。

  差異化考核是一種體現了求真務實和建立互信的績效評價體系,有助於提高領導力。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