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分離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1:23:16 3
本實用新型屬於石油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泥分離系統。
背景技術:
油泥,也稱為含油汙泥,是在石油開採、運輸、煉製及含油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油固體廢物,含油汙泥種類繁多、性質複雜,若採用簡單填埋或者堆放的處理方法,不僅佔用大量土地,會對生產區域和周邊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汙泥中的含油也被浪費。目前國內外處理含油汙泥的方法主要為減量化處理結合無害化處理,減量化處理即採用焚燒法、生物處理法、熱洗滌法、溶劑萃取法、化學破乳法或固液分離法將含油汙泥中的油進行回收,回收後的固體分離物輸送至無害化處理系統並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將減量化處理系統排出的固體分離物輸送至無害化處理系統主要是通過螺旋輸送機、固相物料暫存容器或工程車輛,該方法的缺點不能長距離密閉輸送固體分離物,不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
中國專利CN 203346238 U公開了一種車載式含油汙泥處理裝置,涉及一種廢物處理裝置,是在撬座上依次設有清洗罐和三相分離器構成,在清洗罐的下部設有蓄水池,在清洗罐頂部設有含油汙泥倒入口和加藥口,三相分離器頂部設有混合液入口、上部設有出油口、下部設有汙水口和排泥口,其汙水口與蓄水池管路連接、混合液入口與清洗罐的出口管路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車載式含油汙泥處理裝置的排泥口與熱解析單元管道相連,但是並沒有公開將固體分離物輸送至熱解析單元的具體技術方案,當熱解析單元與油汙泥處理裝置相距較遠時,不能保證固體分離物能夠快速且密閉地輸送至熱解析單元,並沒有設置用於對三相分離器停止工作後進行清洗的清水裝置,當三相分離器發生卡堵時,不可避免地降低生產效率和增加維修成本。
因此,設計出一種能夠將固體分離物的長距離密閉運輸的油泥分離系統,提高油泥分離的生產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的油泥分離系統不能長距離密閉運輸固體分離物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能夠長距離密閉運輸固體分離物的油泥分離系統,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油泥分離系統,用於對油泥進行水、油和固體三相分離,包括油泥分離裝置,油泥分離裝置包括進料管道,進料管道的出口連接有可進行水、油、固體三相分離的三相離心機,三相離心機的水出口、油出口和固體出口分別連接有水儲存罐、油儲存罐和固體儲存器,固體儲存器的出口連接有可長距離密閉輸送固體分離物的螺杆泵,螺杆泵入口處設置有螺旋餵料部。
作為優選,固體儲存器為封閉式料倉,固體儲存器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入口和出口;螺旋餵料部包括設置於螺杆泵入口處的矩形進料鬥,進料鬥連接有水平螺旋送料器,水平螺旋送料器與螺杆泵定子同軸驅動。
作為優選,油泥分離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二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內設置有可放出熱量的第二蒸汽管道,以及可吸收熱量的第二吸熱管道;第二吸熱管道的入口與進料管道的出口相連,第二吸熱管道的出口與三相離心機的入口相連;第二蒸汽管道與蒸汽熱源相連通。
作為優選,水儲存罐和油儲存罐並排設置於液相罐內,液相罐的外周設置有可隔絕液相罐與環境之間熱量交換的保溫層。
作為優選,第一換熱器為板式換熱器。
作為優選,進一步包括清水裝置,清水裝置包括可流通清潔水的清水管道,清水管道的出口連接有清水罐,清水罐的出口與第一水泵的入口相連,第一水泵的出口連接有可將清潔水升溫的第一換熱器,第一換熱器的出口與三相離心機的入口相連。
作為優選,第一換熱器內設置有可放出熱量的第一蒸汽管道,以及可吸收熱量的第一吸熱管道;第一吸熱管道的入口與清水管道相連,第一吸熱管道的出口與第一水泵相連;第一蒸汽管道與蒸汽熱源相連通。
作為優選,第二換熱器為螺旋板式換熱器。
作為優選,油泥分離裝置進一步包括過濾器,過濾器的入口與進料管道的出口相連,過濾器的出口與第二吸熱管道的入口相連。
作為優選,過濾器為至少兩個,多個過濾器之間並聯設置;過濾器為網狀結構的籃式過濾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於:
1、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其固體儲存器的出口的螺杆泵設置有螺旋餵料部的螺杆泵,能夠實現固體分離物的長距離密閉運輸,從而提高了油泥分離生產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其水儲存罐和油儲存罐並排設置於具有保溫層的液相罐內,使水分離物和油分離物保持高溫狀態,高溫狀態的水分離物可輸送至油泥分離系統的前段工序,有利於熱量的回收利用;高溫狀態的油分離物可提高油分離物的流動性能,進而提高油分離物輸送至油回收系統的輸送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油泥分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以上圖中:1、三相離心機;2、螺杆泵;3、第一換熱器;4、第二換熱器;5、過濾器;6、加藥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在沒有進一步敘述的情況下,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元件、結構和特徵也可以有益地結合到其他實施方式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對於管道而言,附圖1中所示管道流向的起始端為入口,管道流向的末端為出口;對於裝置而言,附圖1中所示管道流向的末端為入口,管道流向的起始端為出口;術語「內」、「外」、「上」、「下」、「前」、「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1所示的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油泥分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油泥分離系統,用於對油泥進行水、油和固體三相分離,包括油泥分離裝置,油泥分離裝置包括進料管道,進料管道的出口連接有可進行水、油、固體三相分離的三相離心機1,利用三相離心機1螺旋高速旋轉所產生的強大的離心力,將油泥中不同沉降係數和浮力密度的物質分開,實現水、油和固體的高效分離,三相離心機1的水出口、油出口和固體出口分別連接有水儲存罐、油儲存罐和固體儲存器;固體儲存器的出口連接有可長距離密閉輸送固體分離物的螺杆泵2,螺杆泵2入口處設置有能夠快速輸送固體分離物的螺旋餵料部,提高固相分離物輸送效率,從而能夠實現長距離密閉運輸固體分離物至後續無害化處理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其固體儲存器的出口的螺杆泵2設置有螺旋餵料部,能夠實現固體分離物的長距離密閉運輸,從而提高了油泥分離生產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用於儲存固體分離物的固體儲存器為兩端設置有開口的封閉式料倉,固體儲存器的一端開口為入口,與三相離心機1的固體出口相連,另一端為出口。螺旋餵料部包括設置於螺杆泵2入口處的矩形進料鬥,進料鬥連接有水平螺旋送料器,水平螺旋送料器與螺杆泵定子同軸驅動,可使固相分離物順利的推進螺杆泵轉子和定子之間的空腔,提高固相分離物輸送效率,從而能夠實現長距離密閉運輸固體分離物至後續無害化處理系統。
為了提高三相離心機1對油泥的分離效果,油泥分離裝置進一步包括可對油泥加熱升溫的第二換熱器4,第二換熱器4內設置有可放出熱量的第二蒸汽管道,以及可吸收熱量的第二吸熱管道。其中,第二吸熱管道的入口與進料管道的出口相連,第二吸熱管道的出口與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相連,第二蒸汽管道與蒸汽熱源相連通,以便能夠源源不斷地為第二吸熱管道提供熱量,第二蒸汽管道的入口設置有可調節蒸汽流量的流量計,以實現精確控制第二吸熱管道出口油泥的溫度。油泥自進料管道輸送至第二換熱器4,並在第二換熱器4中吸熱升溫成為高溫狀態的油泥,高溫狀態的油泥進入三相離心機1後進行三相分離,從而提高三相離心機1的油分離量,並降低固體分離量,降低了後續固體無害化處理的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三相離心機1的水分離物進入水儲存罐,儲存至預設容量後,由相應的輸送泵輸送至油泥處理系統的前端工序,進行水分離物的回收利用。三相離心機1的油分離物進入油儲存罐,儲存至預設容量後,由相應的輸送泵輸送至後續的油回收系統進行回收利用。
進一步地,水儲存罐和油儲存罐並排設置於液相罐內,液相罐的外周設置有可隔絕液相罐與環境之間熱量交換的保溫層,從而使液相罐中的水分離物和油分離物保持高溫狀態。高溫狀態的水分離物可輸送至油泥分離系統的前段工序,無需再對水分離物進行加熱,有利於熱量的回收利用;高溫狀態的油分離物可提高油分離物的流動性能,進而提高油分離物輸送至油回收系統的輸送效率。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第二換熱器4的換熱效率,第二換熱器4為板式換熱器。
繼續參見圖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進一步包括清水裝置,清水裝置包括可流通清潔水的清水管道,清水管道的出口連接有清水罐,清水罐的出口連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出口與三相離心機的入口相連,第一水泵將清潔水自清水管道輸送至清潔水自清水管道輸送至清水罐中儲存及穩壓後,再通過第一水泵輸送至三相離心機1入口,從而在三相離心機1停機時實現對三相離心機1的衝洗。
為了提高對三相離心機1的清洗效果,清水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一換熱器3,第一換熱器3內設置有可放出熱量的第一蒸汽管道,以及可吸收熱量的第一吸熱管道。其中,第一吸熱管道的入口與清水管道相連,第一吸熱管道的出口與第一水泵相連;第一蒸汽管道與蒸汽熱源相連通,以便能夠源源不斷地為第一吸熱管道提供熱量,第一蒸汽管道的入口設置有可調節蒸汽流量的流量計,以實現精確控制第一吸熱管道出口清水的溫度。清潔水自清水管道進入,在第一換熱器3內吸收熱量升溫至80℃-85℃,並從第一吸熱管道的出口輸送至第一水泵,並進一步輸送至三相離心機1。處於高溫狀態的清水能夠對三相離心機1清洗地更加徹底。
進一步地,衝洗三相離心機1後的高溫清潔水自三相離心機1的水出口排放至液相罐,液相罐的四周設置有保溫層能夠使衝洗後的清潔水保持在高溫狀態,當將衝洗後的清潔水輸送至油泥分離系統的前段工序時,無需再對衝洗後的清潔水進行加熱,有利於熱量的回收利用。
為了防止粒徑較大的油泥顆粒進入三相離心機1後使三相離心機1發生卡頓,油泥分離裝置進一步包括可初步分離油泥中的大粒徑的油泥顆粒的過濾器5,過濾器5的入口與進料管道的出口相連,過濾器5的出口與第二吸熱管道的入口相連,以使過濾器5將進料管道中粒徑較大的油泥顆粒分離出來。
為了提高過濾效果,過濾器5為至少兩個,並且多個過濾器5之間並聯設置,每個過濾器的入口均設置有可控制油泥流量的控制閥門。本實施例中,過濾器5為網狀結構的籃式過濾器5。
為了進一步提高三相離心機1的分離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進一步包括加藥裝置,加藥裝置包括加藥罐6,加藥罐6上設置有可投放藥劑的入口,加藥罐6的出口連接有計量泵,計量泵的出口與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相連。藥劑自藥劑管道輸送至加藥罐6中儲存並混合均勻,然後通過計量泵輸送至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與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的油泥混合後進入三相離心機1進行三相分離,計量泵可進一步調節藥劑的流量。藥劑為絮凝劑,本實施例中的絮凝劑選擇為聚丙烯醯胺,並根據進料管道內的油泥的流量進行調整絮凝劑的流量,以達到最好的分離效果。為了提高藥劑在加藥罐6中的混合效果,加藥罐6內設置有可攪拌藥劑的攪拌器。
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為撬裝化設備,油泥分離裝置、清水裝置和加藥裝置採用密集型布置,拆遷方便且便於流動,可提高油泥分離工作的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油泥分離系統的工作流程如下:
油泥自進料管道入口進入,通過進料管道輸送至過濾器5,過濾出粒徑較大的顆粒,過濾後的油泥輸送至第二吸熱管道,在第二換熱器4中吸收熱量成為高溫狀態的油泥(80℃-85℃),並自第二吸熱管道的出口輸送至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藥劑自藥劑管道輸送至加藥罐6中,並在攪拌器的作用下混合均勻,然後通過計量泵輸送至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與三相離心機1入口處的油泥混合後進入三相離心機1進行三相分離。
三相離心機1水出口的水分離物輸送至液相罐內的水儲存罐,儲存至一定數量後輸送至油泥分離裝置的前段工序進行回收利用;三相離心機1油出口的油分離物輸送至液相罐內的油儲存罐,儲存至一定數量後輸送至油回收系統進行回收利用;三相離心機1固體出口的固體分離物輸送至固體儲存器,儲存至一定數量後通過設置有螺旋餵料部的螺杆泵2輸送至後續無害化處理系統。
清水自清水管道進入清水罐儲存並穩壓,當三相離心機1停機時,清水罐2出口相連的第一水泵將清水輸送至第一吸熱管道,並在第一換熱器3內吸熱升溫至80℃-85℃,然後自第一吸熱管道的出口輸送至三相離心機1的入口,對三相離心機1進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