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1:30:17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巷道臨時支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
背景技術:
邁步自移式支架是一種用於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的常見產品,現有技術中支架兩側的立柱油缸通過橫梁和縱梁的聯接後,形成平行四邊形結構,自由度較大,該結構存在自身穩定性差的缺點,遇震動、負責支撐的立柱油缸發生內洩、支架移動時,都可能造成支架與頂板脫離,從而導致支架傾倒,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實現通過防倒支腿和防倒油缸的設計增加支架的穩定性,解決支架在工作時易傾倒的問題的目的。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包含:前支架,其設有前縱梁組;
後支架,其設有後縱梁組,所述後縱梁組中各個後縱梁穿插在所述前縱梁組中各個前縱梁之間,各個後縱梁與各個前縱梁相互平行且交替布置;
所述前支架設有的第一前橫梁與第二前橫梁相互平行間隔設置在所述前縱梁組中的各個前縱梁下方,且與所述各個前縱梁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前橫梁的兩端及第二前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豎直的前立柱油缸,各個所述前立柱油缸各自具有防倒支腿、防倒油缸;
所述後支架設有的第一後橫梁與第二後橫梁相互平行間隔設置在所述後縱梁組中的各個後縱梁下方,且與所述各個後縱梁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後橫梁的兩端及第二後橫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後立柱油缸,各個所述後立柱油缸各自具有防倒支腿、防倒油缸;
所述各個防倒油缸的一端與對應的立柱油缸中部連接;其另一端與對應的所述防倒支腿的中部連接;
所述各個防倒支腿的一端與所述各自對應的立柱油缸底部連接;其另一端與地面接觸;
移架油缸,其一端與所述前支架的第二前橫梁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後支架的第一後橫梁連接。
優選地,所述前支架進一步包含:
前滾輪組,所述前滾輪組中的各個滾輪分別成對設置在所述第一前橫梁兩側及所述第二前橫梁兩側,使各對滾輪分別處在相鄰的前縱梁之間,與其上方穿插在相鄰前縱梁之間的後縱梁對應接觸。。
優選地,所述前縱梁組中各個前縱梁靠近所述第一前橫梁的一端分別設有翻轉段,各翻轉段與相應前縱梁的中部鉸接,且各翻轉段下方還通過縱向布置的翻轉油缸連接相應前縱梁的中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前橫梁的兩端及第二前橫梁的兩端,分別通過前側支撐油缸連接有前側支架。
優選地,所述後支架進一步包含:
後滾輪組,所述後滾輪組中的各個滾輪分別成對設置在所述第一後橫梁兩側及所述第二後橫梁兩側,使各對滾輪分別處在相鄰的後縱梁之間,與其上方穿插在相鄰後縱梁之間的前縱梁對應接觸。
優選地,位於所述第一前橫梁與第二前橫梁同一端的前立柱油缸通過前立柱連杆鉸接。位於所述第一後橫梁與第二後橫梁同一端的後立柱油缸通過後立柱連杆鉸接。
優選地,所述後縱梁組中的一些後縱梁在靠近所述第二後橫梁的一端分別設有翻轉段,各翻轉段與相應後縱梁的中部鉸接,且各翻轉段下方還通過縱向布置的翻轉油缸連接相應後縱梁的中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後橫梁的兩端及第二後橫梁的兩端,分別通過後側支撐油缸連接有後側支架。
優選地,所述前支架設有的各個前立柱油缸,與各自對應的前橫梁通過球鉸連接;所述後支架設有的各個後立柱油缸,與各自對應的後橫梁通過球鉸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為減小移架時的阻力,通過在橫梁上安裝滾輪將移架時的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為增加立柱油缸的穩定性,通過在立柱油缸側面安裝防倒支腿和防倒油缸,將原來的立柱與地面的點接觸變為線接觸。大大增加了支架自身的穩定性,即使支架與巷道頂板完全脫離,也不會發生傾倒的現象。具有結構簡單,安全穩定可靠,使用方便以及使用效果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的前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的後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的橫梁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
結合圖1~圖4所示,一種邁步自移式支架,其特徵在於,包含:前支架1,其設有前縱梁組103;
後支架2,其設有後縱梁組203,所述後縱梁組203中各個後縱梁穿插在所述前縱梁組103中各個前縱梁之間,各個後縱梁與各個前縱梁相互平行且交替布置;
所述前支架1設有的第一前橫梁101與第二前橫梁102相互平行間隔設置在所述前縱梁組103的各個前縱梁之下,且與所述各個前縱梁相互垂直;
所述後支架2設有的第一後橫梁201與第二後橫梁202相互平行間隔設置在所述後縱梁組203的各個後縱梁之下,且與所述各個後縱梁相互垂直;
移架油缸3,其一端與所述前支架1的第二前橫梁102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後支架2的第一後橫梁201連接;
控制閥4,其設置在所述第二後橫梁202上,位於所述第三後立柱油缸206一側;所述控制閥4用於控制所述支架移動或停止。
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前支架1進一步包含:
所述第一前橫梁101兩端分別豎直設置有第一前立柱油缸104與第二前立柱油缸105;
所述第二前橫梁102兩端分別豎直設置有第三前立柱油缸106與第四前立柱油缸107;所述各個前立柱油缸與所述前橫梁的連接方式為球鉸。
所述第一前立柱油缸104與所述第三前立柱油缸106位於同一側且通過第一前立柱連杆108鉸接;
所述第二前立柱油缸105與所述第四前立柱油缸107位於同一側且通過第二前立柱連杆109鉸接;
所述前縱梁組103中各個前縱梁靠近所述第一前橫梁101的一端分別設有翻轉段110,各翻轉段110與相應前縱梁的中部鉸接,且各翻轉段110下方還通過縱向布置的翻轉油缸連接相應前縱梁的中部;
前滾輪組,所述前滾輪組中的各個滾輪114分別成對設置在所述第一前橫梁101兩側及所述第二前橫梁102兩側,使各對滾輪114分別處在相鄰的前縱梁之間,與其上方穿插在相鄰前縱梁之間的後縱梁對應接觸,以減小所述支架自動移動時產生的阻力;
所述第一前立柱油缸104、第二前立柱油缸105、第三前立柱油缸106與第四前立柱油缸107均設有前側支架111,前防倒油缸112與防倒支腿113;
所述各個前防倒油缸的一端與對應的前立柱油缸連接;其另一端與對應的所述防倒支腿的中部連接;
所述各個防倒支腿的一端與所述對應的前立柱油缸連接;其另一端與地面接觸;
所述與第一前立柱油缸104以及第二前立柱油缸105連接的兩個前側支架分別通過前側支撐油缸115與所述第一前橫梁101的兩端連接;
所述與第三前立柱油缸106以及第四前立柱油缸107連接的兩個前側支架分別通過前側支撐油缸與所述第二前橫梁102的兩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後支架2進一步包含:
所述第一後橫梁201的兩端分別豎直設置有第一後立柱油缸204與第二後立柱油缸205;所述第二後橫梁202的兩端分別豎直設置有第三後立柱油缸206與第四後立柱油缸207;所述第一後橫梁201與所述第二後橫梁202平行;所述各個後立柱油缸與所述後橫梁的連接方式為球鉸。
所述第一後立柱油缸204與所述第三後立柱油缸206位於同一側且通過第一後立柱連杆208鉸接;所述第二後立柱油缸205與所述第四後立柱油缸207位於同一側且通過第二後立柱連杆209鉸接。
所述後縱梁組203中的一些後縱梁在靠近所述第二後橫梁202的一端分別設有翻轉段210,各翻轉段210與相應後縱梁的中部鉸接,且各翻轉段210下方還通過縱向布置的翻轉油缸連接相應後縱梁的中部;第二後橫梁202一端相鄰三個後縱梁中間的一個後縱梁,及另一端相鄰三個後縱梁中間的一個後縱梁上,分別設置所述翻轉段210及翻轉油缸。
後滾輪組,所述後滾輪組中的各個滾輪114分別成對設置在所述第一後橫梁201兩側及所述第二後橫梁202兩側,使各對滾輪分別處在相鄰的後縱梁之間,與其上方穿插在相鄰後縱梁之間的前縱梁對應接觸,所述後滾輪組用於減小所述支架自動移動時產生的阻力。
所述第一後立柱油缸204、第二後立柱油缸205、第三後立柱油缸206與第四後立柱油缸207均設有後側支架211,後防倒油缸212與後防倒支腿213;
所述各個後防倒油缸的一端與對應的後立柱油缸連接;其另一端與對應的所述防倒支腿的中部連接;所述各個防倒支腿的一端與所述對應的後立柱油缸連接,另一端與地面接觸。
所述與第一後立柱油缸204以及第二後立柱油缸205連接的兩個後側支架分別通過後側支撐油缸與所述第一後橫梁201的兩端連接;所述與第三後立柱油缸206以及第四後立柱油缸207連接的兩個後側支架分別通過後側支撐油缸與所述第二後橫梁202的兩端連接。
所述前支架1的各個前立柱油缸落下,所述後支架2的各個後立柱油缸升起,所述移架油缸3縮回;所述前支架1的各個前立柱油缸升起,所述後支架2的各個後立柱油缸落下,所述移架油缸3伸出,依次重複上述動作實現所述支架的邁步自移。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橫梁上設有的滾輪114減小了移架時的阻力,還通過在立柱油缸側面設置防倒支腿和防倒油缸,大大增加了支架自身的穩定性,即使支架與巷道頂板完全脫離,也不會發生傾倒的現象。具有結構簡單,安全穩定可靠,使用方便以及使用效果好的優點。
儘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後,對於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