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晶模組組裝背光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8:19: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模組組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晶模組組裝背光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中大尺寸(7-15.6寸)液晶模組組裝過程中,需要將背光定位、固定,才能準確的把FOG(FPC on Glass,線路板壓接在玻璃上)放進背光槽中,再進行焊接、貼膠等後續步驟,目前操作過程中不同的背光採用不同的固定裝置,而且固定裝置隨著使用周期的增長會發生鬆動,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液晶模組組裝背光定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液晶模組組裝背光定位裝置,包括底板、至少一個第一滑塊、至少一個第一定位機構、至少一個第二滑塊、至少一個第二定位機構、至少一個第三滑塊和至少一個第三定位機構;
底板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條形通孔、至少一個第二條形通孔和至少一個第三條形通孔,第二條形通孔和第三條形通孔位於底板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兩側,第一條形通孔長度方向平行於底板長度方向,第二條形通孔和第三條形通孔位於第一條形通孔在底板寬度方向上的同一側;第二條形通孔長度方向平行於底板寬度方向,第三條形通孔長度方向平行於底板長度方向;
第一滑塊上設有第四條形通孔,第一定位機構與第一滑塊一一對應;第一定位機構包括多個第一定位螺釘和多個第一定位螺母,第一定位螺釘與第一定位螺母一一對應,第一定位螺釘由第一條形通孔和第四條形通孔穿過,並與第一定位螺母連接;
第二滑塊上設有第五條形通孔,第二定位機構與第二滑塊一一對應;第二定位機構包括多個第二定位螺釘和多個第二定位螺母,第二定位螺釘與第二定位螺母一一對應,第二定位螺釘由第二條形通孔和第五條形通孔穿過,並與第二定位螺母連接;
第三滑塊上設有第六條形通孔,第三定位機構與第三滑塊一一對應;第三定位機構包括多個第三定位螺釘和多個第三定位螺母,第三定位螺釘與第三定位螺母一一對應,第三定位螺釘由第三條形通孔和第六條形通孔穿過,並與第三定位螺母連接;
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和第三滑塊位於底板厚度方向上同一側。
優選地,第一條形通孔和第二條形通孔設有一個,第三條形通孔設有多個。
優選地,第一定位機構中具有兩個第一定位螺釘,第二定位機構中具有兩個第二定位螺釘,第三定位機構中具有兩個第三定位螺釘。
優選地,第一滑塊具有兩個,第二滑塊具有一個,第三滑塊具有一個。
優選地,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和第三滑塊外圍均設有彈性層。
優選地,底板厚度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滑塊的一側安裝有至少一個條形增高塊。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和第三滑塊可以對背光的三邊進行夾持,通過第三定位機構調節第三滑塊的位置可以有效適應不同大小的背光,通過第一定位機構和第二定位機構分別調節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可以實現背光夾持位置的調節,有效提高背光夾持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穩定的夾持不同尺寸的背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液晶模組組裝背光定位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液晶模組組裝背光定位裝置,包括底板1、至少一個第一滑塊2、至少一個第一定位機構3、至少一個第二滑塊4、至少一個第二定位機構5、至少一個第三滑塊6和至少一個第三定位機構7;
底板1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條形通孔11、至少一個第二條形通孔12和至少一個第三條形通孔13,第二條形通孔12和第三條形通孔13位於底板1長度方向上相對的兩側,第一條形通孔11長度方向平行於底板1長度方向,第二條形通孔12和第三條形通孔13位於第一條形通孔11在底板1寬度方向上的同一側;第二條形通孔12長度方向平行於底板1寬度方向,第三條形通孔13長度方向平行於底板1長度方向;
第一滑塊2上設有第四條形通孔21,第一定位機構3與第一滑塊2一一對應;第一定位機構3包括多個第一定位螺釘和多個第一定位螺母,第一定位螺釘與第一定位螺母一一對應,第一定位螺釘由第一條形通孔11和第四條形通孔21穿過,並與第一定位螺母連接;
第二滑塊4上設有第五條形通孔41,第二定位機構5與第二滑塊4一一對應;第二定位機構5包括多個第二定位螺釘和多個第二定位螺母,第二定位螺釘與第二定位螺母一一對應,第二定位螺釘由第二條形通孔12和第五條形通孔41穿過,並與第二定位螺母連接;
第三滑塊6上設有第六條形通孔61,第三定位機構7與第三滑塊6一一對應;第三定位機構7包括多個第三定位螺釘和多個第三定位螺母,第三定位螺釘與第三定位螺母一一對應,第三定位螺釘由第三條形通孔13和第六條形通孔61穿過,並與第三定位螺母連接;
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4和第三滑塊6位於底板厚度方向上同一側。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4和第三滑塊6可以對背光的三邊進行夾持,通過第三定位機構7調節第三滑塊6的位置可以有效適應不同大小的背光,通過第一定位機構3和第二定位機構5分別調節第一滑塊2和第二滑塊4可以實現背光夾持位置的調節,有效提高背光夾持的穩定性。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條形通孔11和第二條形通孔12設有一個,第三條形通孔13設有多個,第一滑塊2具有兩個,第二滑塊4具有一個,第三滑塊具有一個,在有效實現不同背光被穩定夾持的同時有效簡化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4和第三滑塊6移動的輔助程度。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機構3中具有兩個第一定位螺釘,第二定位機構5中具有兩個第二定位螺釘,第三定位機構7中具有兩個第三定位螺釘,保證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4和第三滑塊6被穩定固定的同時,簡化第一定位機構3、第二定位機構5和第三定位機構7操作的複雜程度。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4和第三滑塊6外圍均設有彈性層,有效適應同一尺寸的背光在加工過程中的誤差。
本實施方式中,底板1厚度方向上相對於第一滑塊2的一側安裝有至少一個條形增高塊14,方便底板1穩定的放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