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
2023-06-04 02:00:56 1
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判斷側板是否定位完成,若否,進入S2;若是,進入S3;S2、將組成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彼此相對定位;S3、將定位完成的側板轉移至加工位置;S4、將底板轉移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S5、對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和底板衝壓鉚接。本發明提供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通過將側板先進行定位,並在將底板配合到定位好的側板上後進行衝壓鉚接,可以實現隔離器腔體加工機工作的自動化控制,控制過程高效,自動化程度高。
【專利說明】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機械加工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鐵氧體環形器和隔離器在微波和射頻通信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其單向傳輸的特性,可以保護電路中元件免受無用信號的損害,也可以使同一電路實現發送和接收信號的雙工功能。金屬腔體是環形器和隔離器中必不可少的部件,起著機械支撐,器件封裝,導磁導電等功能。
[0003]現有環形器和隔離器腔體大多採用傳統的整體式方式,也有部分採用有底圓腔和底板焊接或鉚接在一起的方式。整體式腔體有整體機加工形式和整體燒結或鑄造再進行機加工兩種形式。整體機加工形式浪費材料,加工成本高,整體燒結或鑄造結合機加工方式電磁性能差,製作周期長,小批量製造成本高。有底圓腔和底板焊接式或鉚接式使用不同的有底圓腔和板的組合性能較好,但由於有底圓腔的加工形式存在一些限制,只在有限的產品形式上有一定優勢。
[0004]目前成本較低,性能較好且工藝簡單的一種隔離器腔體形式如中國專利號CN201120438905.9所示,可以使用衝壓等廉價工藝得到各個簡單部件,並將它們聯接在一起形成腔體,但是,在目前的工藝中,將得到的各個簡單部件聯接的過程是通過人力手工加工的方式完成,生產的效率較低,阻礙了此種方式隔離器腔體的應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其可以實現隔離器腔體加工機自動化進行隔離器腔體組裝的控制。
[0006]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判斷側板是否定位完成,若否,進入S2;若是,進入S3 ;
52、將組成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彼此相對定位;
53、將定位完成的側板轉移至加工位置;
54、將底板轉移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
55、對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和底板衝壓鉚接。
[0007]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I具體包括:
判斷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是否為1,若是,判定側板定位完成;若否,判定側板未完成定位。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2具體包括:
控制定位頭旋轉360度以將組成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彼此相對定位。
[0009]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3具體包括: 控制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替代所述定位頭的位置以與所述定位完成的側板互相配
合;
打開與所述第一機械手連接的第一真空泵,將側板吸附在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
上;
控制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轉移至加工位置,並關閉第一真空泵。
[001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打開與第一機械手連接的第一真空泵,將側板吸附在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上」之後還包括:清除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
[0011]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關閉第一真空泵」之後還包括:控制側板固定裝置將所述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鎖緊。
[0012]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4具體包括:
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轉移至加工位置」的同時,控制推料機構將底板推送至定位腔;
控制第二機械手的吸盤與位於定位腔的底板配合,並打開與第二機械手連接的第二真空泵,將底板吸附在所述第二機械手的吸盤上;
控制所述第二機械手將所述底板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並關閉第二真空泵。
[0013]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5具體包括:
控制衝壓裝置自初始位置開始推進,直至到達衝壓位置;
控制衝壓裝置在所述衝壓位置保持一預設衝壓時間後後退,直至到達初始位置。
[0014]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預設衝壓時間設定為Is。
[0015]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5之後還包括:
控制第二機械手的吸盤轉移至加工位置,並打開第二真空泵,以吸附衝壓鉚接完成的隔離器腔體;
第二機械手帶動其上的吸盤轉移至卸料位置,並關閉第二真空泵,完成卸料。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通過將側板先進行定位,並在將底板配合到定位好的側板上後進行衝壓鉚接,可以實現隔離器腔體加工機工作的自動化控制,控制過程高效,自動化程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明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所對應加工的隔離器腔體的爆炸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中涉及的定位頭和定位套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定位頭與定位套配合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並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0019]參圖1,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首先介紹本發明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所需加工的隔離器腔體,該隔離器腔體I包括底板4以及可與底板4配合的若干側板2,該側板2為弧形板,側板2上設有用於鉚接聯接的凸起3,底板4上設有與該凸起3相匹配的鉚接孔5,示範性地,這裡所要加工的隔離器腔體I的側板2數量為三塊,每塊側板2上分別設有三個用於鉚接的凸起3,本發明提供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用於自動化地將該三塊側板2與底板4相鉚接。
[0020]參圖2,介紹本發明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的一【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判斷側板是否定位完成,若是,進入S2 ;若否,進入S3。
[0021]其中,判斷側板是否完成定位的步驟如下:
讀取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判斷該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是否為1,若是,則判定側板定位完成,反之,若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不是1,則判定側板未完成定位。
[0022]當然,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通過設置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例如為O時,則判定側板定位完成,反之,則判定側板未完成定位,這些替換的實施方式仍應當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0023]S2、將組成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彼此相對定位。
[0024]配合參照圖3和圖4,具體地,通過控制定位頭旋轉360度,使得組成一個隔離器腔體所需的三塊側板2分別配合到定位頭11上的三個定位槽13內。由於側板2是通過振動盤有序疊放在與定位頭11配合定位套12上的缺口 121內,位於初始狀態時,定位頭11上的一定位部111朝向該缺口 121,阻止側板2與定位槽13的配合,通過控制定位頭11朝一預定方向旋轉360,側板2會在振動盤的推力作用下,在定位頭11旋轉至其上的定位槽13正對該缺口 121時,通過該缺口 121配合進對應的定位槽13內,在定位頭11旋轉360度後,其上的三個定位槽13內分別會配合入一塊側板2,由於定位頭11上定位槽13的開設位置是根據隔離器腔體設置,此時配合於定位頭11上的三塊側板2彼此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即為最終被加工成隔離器腔體時彼此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也就完成了側板2的定位。
[0025]S3、將定位完成的側板轉移至加工位置。
[0026]具體地,首先控制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取代定位頭的位置以與定位完成的側板互相配合;然後打開與第一機械手連接的第一真空泵,將側板吸附在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上;最後,控制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轉移至加工位置,並關閉第一真空泵。
[0027]加工位置設有側板固定裝置,當關閉第一真空泵後,側板落入側板固定裝置的固定腔中,此時,控制側板固定裝置將側板進行鎖緊,以保證接著的衝壓鉚接加工過程的可靠性。
[0028]特殊地,在「打開與第一機械手連接的第一真空泵,將側板吸附在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上」之後還包括:清除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
[0029]S4、將底板轉移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該步驟具體包括:
在「控制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轉移至加工位置」的同時,控制推料機構將底板推送至定位腔,以將底板進行精確定位;
隨後,控制第二機械手的吸盤與位於定位腔的底板配合,並打開與第二機械手連接的第二真空泵,將底板吸附在第二機械手的吸盤上; 最後,控制第二機械手將底板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並關閉第二真空泵。
[0030]S5、對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和底板衝壓鉚接。該步驟具體包括:
控制衝壓裝置自初始位置開始推進,直至到達衝壓位置;
控制衝壓裝置在衝壓位置保持一預設衝壓時間後後退,直至到達初始位置。
[0031]這裡的預設衝壓時間優選為Is。
[0032]至此,便完成了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和底板的組裝過程。
[0033]在步驟S5之後,控制第二機械手的吸盤轉移至加工位置,並打開第二真空泵,以吸附衝壓鉚接完成的隔離器腔體,接著,將第二機械手轉移至卸料位置,並關閉第二真空慄,完成卸料。
[0034]本發明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通過將側板先進行定位,並在將底板配合到定位好的側板上後進行衝壓鉚接,可以實現隔離器腔體加工機工作的自動化控制,控制過程高效,自動化程度高。
[0035]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3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隔離器腔體加工機的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判斷側板是否定位完成,若否,進入S2;若是,進入S3 ; 52、將組成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彼此相對定位; 53、將定位完成的側板轉移至加工位置; 54、將底板轉移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 55、對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和底板衝壓鉚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I具體包括: 判斷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是否為1,若是,判定側板定位完成;若否,判定側板未完成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2具體包括: 控制定位頭旋轉360度以將組成隔離器腔體的側板彼此相對定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3具體包括: 控制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替代所述定位頭的位置以與所述定位完成的側板互相配合; 打開與所述第一機械手連接的第一真空泵,將側板吸附在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上; 控制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轉移至加工位置,並關閉第一真空泵。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打開與第一機械手連接的第一真空泵,將側板吸附在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上」之後還包括:清除側板定位標誌位的值。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關閉第一真空泵」之後還包括:控制側板固定裝置將所述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鎖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4具體包括: 在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機械手的抓取頭轉移至加工位置」的同時,控制推料機構將底板推送至定位腔; 控制第二機械手的吸盤與位於定位腔的底板配合,並打開與第二機械手連接的第二真空泵,將底板吸附在所述第二機械手的吸盤上; 控制所述第二機械手將所述底板配合至位於加工位置的側板上,並關閉第二真空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5具體包括: 控制衝壓裝置自初始位置開始推進,直至到達衝壓位置; 控制衝壓裝置在所述衝壓位置保持一預設衝壓時間後後退,直至到達初始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預設衝壓時間設定為Is。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5之後還包括: 控制第二機械手的吸盤轉移至加工位置,並打開第二真空泵,以吸附衝壓鉚接完成的隔離器腔體; 第二機械手帶動其上的吸盤轉移至卸料位置,並關閉第二真空泵,完成卸料。
【文檔編號】H01P11/00GK103633411SQ201310378073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7日
【發明者】朱嘉翔, 段若愚 申請人:蘇州工業園區凱藝精密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