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出旋切式麵條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5:51:26 1
專利名稱:擠出旋切式麵條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製做麵條的機器,屬於食品加工機械領域。
現在國內外生產和使用的麵條機,均系滾軋滾剪式,即將顆粒狀麵團經兩個圓柱狀輥棒滾軋成片,再經兩個梳狀輥刀對滾剪切成條;其加工工藝複雜、落後,需人工反覆摺疊軋片,不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衛生條件差,而且麵條口感不佳,不適合人民生活日異增長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擠出旋切式麵條機,麵粉內可以多加水和成團,放入面鬥,即可自動擠出旋切成條,不但減輕了笨重的體力勞動,而且大大提高了麵條質量;原因是麵粉內含有大量麵筋,只有與水溶合後,才能形成纖維狀麵筋,如果水份少,纖維狀麵筋也形成的少,滾軋滾剪式麵條機的麵粉不能多加水,容易粘輥棒、輥刀,故不筋道;本實用新型可以多加水,比手擀麵水份還多,還筋道,好吃,但不粘連,故有賽手擀麵條機的美稱,同時也改善了衛生條件。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
圖1所示由電機經減速箱(15)減速後,驅動絞龍(12),按圖中箭頭指示方向作勻速旋轉運動,位於減速箱(15)的左側絞龍(12)的外圍,裝有面鬥(14)及缸筒(11)與減速箱(15)依次緊固連接,絞龍(12)的左半部為錐體,其外圍的缸筒(11)與其錐度相同密切配合;螺母(16)的內端面通過推力軸承與絞龍(12)的右端面相互接觸,當旋擰螺母(16)時,可改變絞龍(12)的軸向位移。缸筒(11)的左端用螺紋連接裝有外錐套(7),絞龍(12)的左端裝有內錐套(8),其右端為帶孔眼的輻板輪,用外錐套(7)的右端壓固,內外錐套形成環狀間隙,環狀間隙的上部裝有擋柱(4),堵塞局部間隙。內錐套(8)和絞龍(12)的中心,裝有刀軸(9),其右端與減速箱(15)內的驅動軸連接,經減速後作旋轉運動,刀軸(9)的左端用螺母(1)緊固,裝有刀盤(5);刀盤(5)的左端面,沿圓周均勻分布裝有4個刀片(3),與刀盤(5)、刀軸(9)作同步轉動;絞龍(12)的左側(圖2)面鬥(14)內裝有付輥(13),其右端(
圖1)與減速箱(15)內的另一驅動軸連接,經減速後按圖中箭頭指示方向作旋轉運動;付輥(13)的左端緊固連接裝有凸輪軸(10),其左端裝有凸輪(6),與付輥(13)同步轉動;外錐套(7)的上方與面鬥(14)緊固連接裝有乾麵鬥(2),其底部為篩網,左側連接板(圖2)與凸輪接觸,當凸輪(6)轉動時,敲打幹面鬥(2)使其產生振動。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藉助於附圖詳述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擠出旋切結構縱向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
圖1的K向視圖。
將麵團放入面鬥(14),在付輥(13)輔助作用,絞龍(12)的推動下,將麵團從外錐套(7)與內錐套(8)所組成的環狀間隙擠出管狀面片,由於環狀間隙上方有擋柱(4)堵截,故管狀面片為開口狀;與此同時經不斷旋轉運動的4個刀片(3)輪流旋切成條,減少或增多刀片(3),可以成倍加大或減小麵條寬度。左旋螺母(16),使絞龍(12)的軸向位置右移,致使絞龍(12)的錐體部份,與缸筒(11)配合間隙變大,因而輸出壓力減弱,面的輸出流量減小,用以微量調小麵條寬度,反之,輸出流量加大,可以微量調大麵條寬度。與麵條成型的同時,由於凸輪(6)的敲打產生振動的乾麵鬥(2)不間斷地往麵條上播撒麵粉,避免相互粘連。
權利要求1.一種由電機、減速箱(15)、面鬥(14)、絞龍(12)、缸筒(11)、外錐套(7)、內錐套(8)、刀盤(5)、刀片(3)等所組成的擠出旋切式麵條機,其特徵在於缸筒(11)的左端用螺紋連接裝有外錐套(7),絞龍(12)的左端裝有內錐套(8),內外錐套形成環狀間隙,環狀間隙的上部裝有擋柱(4),組成面片出口。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出旋切式麵條機,其特徵在於內錐套(8)和絞龍(12)的中心裝有刀軸(9),其左端用螺母(1)緊固裝有刀盤(5),刀盤(5)的左端面沿圓周均勻分布裝有4個刀片(3),組成旋切機構。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出旋切式麵條機,其特徵在於外錐套(7)的上方與面鬥(14)緊固連接裝有乾麵鬥(2),付輥(13)的左端緊固連接依次裝有凸輪軸(10)及凸輪(6),凸輪(6)與乾麵鬥(2)的連接板接觸,組成撒麵粉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擠出旋切式麵條機,屬於食品加工機械領域。本實用新型可以改善現有機制麵條的口感,減輕體力勞動。該機是通過絞龍將麵團從環狀間隙出口擠出管狀面片;在面片的出口前端裝有旋轉運動的刀片,其旋轉中心與管狀面片同軸,將面片旋切成條。本機具有操作簡單,麵條寬度和厚度可調,口感筋道等特點,適合糧店、餐館、食堂製做麵條使用。
文檔編號A21C11/20GK2258698SQ962138
公開日1997年8月6日 申請日期1996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1996年6月24日
發明者李春和 申請人:李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