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式a2o-mbr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1:54:16 2
一體式a2o-mbr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體式A2O?MBR系統,包括:集水井,隔油池,調節池,氣浮機,膜生物反應池,沸石柱,以及清水池,A2O?MBR系統具有多根水管,固廢收集管和汙泥收集管,集水井、隔油池、調節池、氣浮機和膜生物反應池通過水管依次連通;沸石柱通過所述水管分別與氣浮機、膜生物反應池和清水池連通;固廢收集管分別與集水井,隔油池和氣浮機連通;汙泥收集管分別與膜生物反應池和沸石柱連通。由於具有沸石柱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吸附汙水中的氨氮,加強A2O?MBR系統的汙水處理效果。
【專利說明】
一體式A20-MBR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體式A20-MBR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厭氧-缺氧-好氧法(A20法)又稱AAO法,是一種常用的二級汙水處理工藝,可用於二級汙水處理或三級汙水處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0003]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以膜組件取代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汙泥濃度減少汙水處理設施佔地,並通過保持低汙泥負荷減少汙泥量。與傳統的生化水處理技術相比,MBR具有以下主要特點: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設備緊湊、佔地面積小;易實現自動控制、運行管理簡單。
[0004]目前,有的廠家把A20和MBR—體化成一個系統,對汙水進行處理。然而,該系統對氨氮的處理效果不佳,不能充分隔離氨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的一種一體式A20-MBR系統,所述A20-MBR系統包括:集水井,隔油池,調節池,氣浮機,膜生物反應池,沸石柱,以及清水池,所述A20-MBR系統具有多根水管,固廢收集管和汙泥收集管,所述集水井、所述隔油池、所述調節池、所述氣浮機和所述膜生物反應池通過所述水管依次連通;所述沸石柱通過所述水管分別與所述氣浮機、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和所述清水池連通;所述固廢收集管分別與所述集水井,所述隔油池和所述氣浮機連通;所述汙泥收集管分別與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和所述沸石柱連通。
[0006]優選地,所述沸石柱中具有多根小型沸石柱,所述沸石柱內裝有利用水力衝擊進行攪拌的沸石。
[0007]優選地,所述A20-MBR系統還具有產水回流管,所述產水回流管連通所述沸石柱和所述清水池。
[0008]優選地,所述汙泥收集管與所述沸石柱連通的部分設有排泥慄。
[0009]優選地,所述集水井內設有閘門,所述固廢收集管與所述閘門連通。
[0010]優選地,所述隔油池中設有格柵,隔板和輸出口,所述固廢收集管與所述格柵連通。
[0011]優選地,所述氣浮機具有集氣板和集氣室,所述固廢收集管與所述集氣室連通。
[0012]優選地,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內具有膜組件,隔板和曝氣系統,所述膜組件通過所述水管與所述沸石柱連通,所述膜組件位於所述隔板的一側,所述曝氣系統與一個鼓風機連接。
[0013]優選地,所述汙泥收集管與所述膜生物反應池連通的部分設有汙泥慄。
[0014]優選地,所述A20-MBR系統還具有多個截止閥,所述截止閥位於所述汙泥收集管上。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具有沸石柱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吸附汙水中的氨氮,加強A20-MBR系統的汙水處理效果。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A20-MBR系統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0018]如圖1所示,一體化A20-MBR系統包括:集水井1,隔油池20,調節池30,氣浮機40,膜生物反應池50,沸石柱60,以及清水池70。此外420-1?1?系統還具有多個水慄100,多個截止閥200,多根水管300,固廢收集管400,汙泥收集管500和多個產水回流管600。其中,集水井10、隔油池20、調節池30、氣浮機40和膜生物反應池50通過水管300依次連通,沸石柱60通過水管300分別與氣浮機40、膜生物反應池50和清水池70連通。固廢收集管400分別與集水井10、隔油池20和氣浮機40連通。汙泥收集管500分別與膜生物反應池50和沸石柱60連通,截止閥200設置在汙泥收集管500上。產水回流管600連通沸石柱60和清水池70。
[0019]集水井10用於收集需要處理的汙水。在集水井10裡設置進水用的閘門11,在來水量超過系統負荷或者處理系統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可關閉閘門11,阻止汙水繼續進入。閘門11還與固廢收集管400連通。集水井10的底部還設有水慄100,水慄100與集水井10和隔油池20之間的水管300連接。
[0020]隔油池20利用汙水中懸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隔油池20中設有格柵21,隔板22和輸出口 23。格柵21位於集水井10和隔油池20之間的水管300的出水口處,用於攔截各種纖維、渣物、廢紙等雜物,保證膜生物反應器的正常運行。此外,格柵21還與固廢收集管400連通。汙水沿水平方向緩慢流動,在流動中油品上浮水面,並通過隔板22使油品與水分離。輸出口 23與隔油池20和調節池30之間的水管300連通,分離油品後的水通過輸出口 23輸出。
[0021]調節池30用於對汙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解,保證後續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降低運行負荷。調節池30內設有水慄100,該水慄100與調節池30和氣浮機40之間的水管300連接。
[0022]氣浮機40利用小氣泡或微小氣泡使汙水中的雜質浮出水面。氣浮機40具有集氣板41和集氣室42,集氣板41將氣泡引導至集氣室42,集氣室42與固廢收集管400連通。氣浮機40的底部設有水管300,該水管300與位於氣浮機40外的水慄100連接。
[0023]膜生物反應池50用於進行有機汙染物的降解和泥水的分離。膜生物反應池50內具有膜組件51,隔板52和布水系統53。膜組件51通過水管300與沸石柱60連通。膜組件51位於隔板52的一側,隔板52把汙水引導至膜組件51上。曝氣系統53具有曝氣孔,曝氣孔位於膜組件51正下方,曝氣系統53還與鼓風機54連接,用於提供汙水處理所需氧氣。汙泥收集管500與膜生物反應池50連通的部分設有汙泥慄55。
[0024]沸石柱60相當於位於膜生物反應池50的出水端,用於吸附汙水中的氨氮。優選地,沸石柱60中具有多根小型沸石柱,內部裝有利用水力衝擊進行攪拌的沸石,使沸石柱60的沸石能夠充分吸附氨氮。沸石柱60的出水部分連接氣浮機40出水的水管300回流至膜生物反應池50,即間接把產水回流管600連通氣浮機40出水的管路進入膜生物反應池50。
[0025]汙泥收集管500與膜生物反應池50連通的部分設有排泥慄61。可利用排泥慄61通過汙泥收集管500將硝化汙泥(硝化汙泥中含0.3mo 1/L硝酸鈉)抽到沸石柱60中,對汙泥進行生物再生,然後通過汙泥收集管500讓再生後的含有NH4+的汙泥回流到膜生物反應池50中,通過硝化作用將NH4+硝化。
[0026]沸石柱通過硝化汙泥後,表面會殘留硝化汙泥,通過產水逆洗慄62和產水回流管600連通沸石柱60和清水池70,可對沸石柱60進行清洗,從而保證了沸石柱60的吸附性能,以及防止汙泥殘留導致沸石柱60發臭。
[0027]清水池70中還是有清水出口 71,用於輸出經過處理的潔淨水。
[0028]具有上述結構的一體化A20-MBR系統,由於具有沸石柱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吸附汙水中的氨氮,加強A20-MBR系統的汙水處理效果。
[0029]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並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一體式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A20-MBR系統包括:集水井,隔油池,調節池,氣浮機,膜生物反應池,沸石柱,以及清水池,所述A20-MBR系統具有多根水管,固廢收集管和汙泥收集管,所述集水井、所述隔油池、所述調節池、所述氣浮機和所述膜生物反應池通過所述水管依次連通;所述沸石柱通過所述水管分別與所述氣浮機、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和所述清水池連通;所述固廢收集管分別與所述集水井,所述隔油池和所述氣浮機連通;所述汙泥收集管分別與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和所述沸石柱連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沸石柱中具有多根小型沸石柱,所述沸石柱內裝有利用水力衝擊進行攪拌的沸石。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A20-MBR系統還具有產水回流管,所述產水回流管連通所述沸石柱和所述清水池。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收集管與所述沸石柱連通的部分設有排泥慄。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水井內設有閘門,所述固廢收集管與所述閘門連通。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油池中設有格柵,隔板和輸出口,所述固廢收集管與所述格柵連通。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氣浮機具有集氣板和集氣室,所述固廢收集管與所述集氣室連通。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內具有膜組件,隔板和曝氣系統,所述膜組件通過所述水管與所述沸石柱連通,所述膜組件位於所述隔板的一側,所述曝氣系統與一個鼓風機連接。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收集管與所述膜生物反應池連通的部分設有汙泥慄。10.如權利要求1或4或9所述的A20-MBR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A20-MBR系統還具有多個截止閥,所述截止閥位於所述汙泥收集管上。
【文檔編號】C02F9/14GK205710321SQ20162041838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9日
【發明人】謝李育
【申請人】東莞市澤林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