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技術開鎖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28 06:48:2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技術開鎖的方法,屬於鎖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鎖芯,其最基本的原理是:鎖芯裡面有一排小孔,小孔裡是長短不一的銅柱和彈簧,外面用鋁封口。平時銅柱因為不受力而彈出半截,從而阻擋了鎖芯的轉動。當用對應的鑰匙插入時,銅柱和鑰匙上的齒接觸,形成一個有規律的曲線,該曲線對應鎖的開啟,使鎖芯能夠轉動。
鎖芯根據防技術性開啟的難易程度分三個級別,a級是基本的,b級是防盜的,超b級是超過b級的防盜能力(國標沒有這個說法,此為行業統稱)。a級鎖芯的鑰匙每一個面只有一排齒槽。b級兩面均有兩排齒槽。超b的鎖芯採取的是葉片式,其鑰匙齒槽通常是一道或多道蛇形槽。
鎖具的技術性開啟也就是無匙開鎖。通常的開啟方法是:1.將一薄、小鋼片伸入鎖芯,使其與鎖芯不發生相對移動。輕輕轉動鎖芯,使鎖芯發生微移。2.伸入另一細小剛性物體,撥動彈珠。彈珠會發生移動,由於一開始鎖芯的微移,彈珠會在合適位置停卡。3.將所有彈珠撥平後,鎖芯就能開啟。
為了解決技術開鎖的問題,現有技術主要採用機械鎖增加鎖體複雜程度,如各種級別的防盜鎖芯:7x7:七個單鎖珠;062:五套子母雙珠;262s:子母雙珠+互動珠;mt5:子母雙珠+蛇形槽+α彈簧。通過疊加的複雜程度來降低技術開鎖的風險,但是,由於鎖芯依然沒有脫離彈子碼的基礎,只是在其基礎上的疊加,這種疊加只是增加了放技術開啟的難度,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採用電子鎖,如電子密碼鎖、指紋鎖等提高了抗技術開鎖的能力,但是成本高,硬體易被破壞,易被軟體破解等,因此,現有技術的方式依然存在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技術開鎖的方法,採用機械編碼,生產出的鎖芯理論互開率幾乎為零,跳出現有鎖芯結構,技術開鎖無法打開,防護能力超強,成本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手段是:一種防技術開鎖的方法,對鎖芯和鑰匙採用機械編碼,由鎖芯機械結構的變化作為鎖芯的機械編碼基礎,不同的鎖芯採用不同的機械結構,構成不同的機械編碼;所述鑰匙採用與鎖芯對應的機械編碼作為開啟對應鎖芯的手段。
進一步的,所述鎖芯內設置若干片用於編碼的碼片,每個碼片都具有一個能實現編碼的結構,若干碼片在鎖芯內的組合構成機械編碼。
更進一步的,所述碼片上至少設置一個用於穿過鑰匙的內開口,在碼片內開口中設置一個與鑰匙聯動的聯動機構,同時,在碼片上設置一個用於編碼的編碼機構,所述編碼機構與聯動機構設置一個關聯值,並以關聯值確定本碼片的編碼,通過在鎖芯內設置的若干碼片的編碼機構實現機械編碼組合,通過與機械編碼組合對應的鑰匙實現鎖芯的開啟。
更進一步的,所述聯動機構用於定位或定位加編碼,定位在於將鑰匙與碼片的編碼具有同一起始位置。
更進一步的,所述碼片的內開口上設置的聯動機構用於定位,在碼片的外表面至少設置一個用於編碼的編碼機構,以聯動機構的定位點作為起始點,根據碼片的尺寸確定基值,定位點到編碼機構的值為關聯值,該碼片的編碼值=關聯值÷基值。
更進一步的,所述編碼值是數字、字母或符號,所述關聯值為數字值、角度值、以字母或符號代表的設定值。
更進一步的,所述碼片為圓環體,其內開口為圓孔,定位機構為設置在內圓孔上的凸起或凹槽,編碼機構為設置在外圓環上的凸起或凹槽,以定位機構所在位置作為0°,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以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之間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產生的角度作為關聯值。
更進一步的,所述碼片為小於360°的圓弧環體,其內開口為圓弧孔,定位機構為設置在內弧孔上的凸起或凹槽,編碼機構為設置在外圓弧環上的凸起或凹槽,以定位機構所在位置作為0°,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以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之間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產生的角度作為關聯值。
更進一步的,所述碼片為橢圓形體或多邊形體,其內開口為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跳出了現有彈子鎖的原理,採用若干碼片的編碼機構實現機械編碼,編碼的碼值理論上互開率為零,而機械編碼讓電子解碼無法實施,人工解碼無從下手,實現了高防護,技術開鎖無法打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實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碼片,2、內開口,3、定位機構,4、編碼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防技術開鎖的方法,對鎖芯和鑰匙採用機械編碼,由鎖芯機械結構的變化作為鎖芯的機械編碼基礎,不同的鎖芯採用不同的機械結構,構成不同的機械編碼;所述鑰匙採用與鎖芯對應的機械編碼作為開啟對應鎖芯的手段。
所述鎖芯內設置若干片用於編碼的碼片,每個碼片都具有一個能實現編碼的結構,若干碼片在鎖芯內的組合構成機械編碼。
所述碼片上至少設置一個用於穿過鑰匙的內開口,在碼片內開口中設置一個與鑰匙聯動的聯動機構,同時,在碼片上設置一個用於編碼的編碼機構,所述編碼機構與聯動機構設置一個關聯值,並以關聯值確定本碼片的編碼,通過在鎖芯內設置的若干碼片的編碼機構實現機械編碼組合,通過與機械編碼組合對應的鑰匙實現鎖芯的開啟。
所述聯動機構用於定位或定位加編碼,定位在於將鑰匙與碼片的編碼具有同一起始位置。
所述碼片的內開口上設置的聯動機構用於定位,在碼片的外表面至少設置一個用於編碼的編碼機構,以聯動機構的定位點作為起始點,根據碼片的尺寸確定基值,定位點到編碼機構的值為關聯值,該碼片的編碼值=關聯值÷基值。
所述編碼值是數字、字母或符號,所述關聯值為數字值、角度值、以字母或符號代表的設定值。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所述碼片1為圓環體,其內開口2為一個圓孔,定位機構3為設置在內圓孔上的凹槽,編碼機構4為設置在外圓環上的凹槽,以定位機構所在位置作為0°,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以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之間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產生的角度作為關聯值,圖1中關聯值為90°。
所述編碼的設定以定位機構所在位置的值作為起始值,以固定的一個角度值作為基值,編碼值=關聯值÷基值。如圖1,假設基值=30°,則圖1中畫出的碼片的編碼值=3。但是我們在記錄編碼時,既可以用數字值,也可以用角度值或字母、符合等代替。
本實施例中,360°外圓環上可以設置12個編碼值(360÷30),而用此碼片組成鎖芯時,如採用10個碼片,每個碼片有12個編碼值,其鎖芯的編碼數值可想而知,而採用碼片的數量取決於鎖殼的長度,可以大於10個碼片,這就是為什麼說本發明給出的鎖芯碼編碼重複率幾乎為零的原因。
以本例解釋,由於設置了定位機構和編碼機構,並使有上述機構組合所產生的機械編碼的存在,電子解碼是不能使用的,而人工解碼的技術開鎖在理論上是無法完成的。實質上人工技術開鎖會採用如背景技術中所述的方法,但是本發明由編碼機構帶動鎖芯開啟,人工技術開鎖需要碼片給出手感,才能實現開鎖,本發明碼片在單個撥動時會以圓心無限旋轉(碼片在鎖芯內按照鎖芯結構做無助於鎖芯打開的運動),無法尋找手感,也就沒有打開的可能。
所述碼片為圓環體,其內開口為圓孔,定位機構為設置在內圓孔上的凸起或凹槽,編碼機構為設置在外圓環上的凸起或凹槽,以定位機構所在位置作為0°,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以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之間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產生的角度作為關聯值。
實施例3
作為碼片1的其中一種方式,所述碼片為半圓環體,其內開口為半圓孔,定位機構為設置在內弧孔上的凸起,編碼機構為設置在外圓弧環上的凸起,以定位機構所在位置作為0°,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以編碼機構與定位機構之間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產生的角度作為關聯值。
本實施例中給出的這些碼片形狀,都能實現與實施例2中相同的控制,但是由於不是360度圓環,其編碼數值自然會減少。
實施例4
作為碼片1的一種結構特徵,所述碼片為橢圓形或多邊形,其內開口為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這些結構特徵的變化可以是隨意的,但其目的只要能實施實施例1中所要完成的機械編碼即可。
上述實施例還可以依據本發明所公開的特徵點延伸,但本發明所公開的技術就是核心部件,以本發明的核心部件向外延伸,但原理均相同,所以,本發明就不再一一列舉實施例,上述實施例所產生的鎖芯產品跳出了現有彈子鎖的原理,採用若干碼片的編碼機構實現機械編碼,編碼的碼值理論上互開率為零,而機械編碼讓電子解碼無法實施,人工解碼無從下手,實現了高防護,技術開鎖無法打開。通過本發明所公開的鎖芯,徹底改變了解決現有技術問題的路徑,拓展了研發思路。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