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型起重永磁鐵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7:54:46 1
專利名稱:高溫型起重永磁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起重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對高溫工件作業的高溫型起重永磁鐵。
目前,國內冶金行業在吊運熱工件時一般使用電磁鐵,由於沒有隔熱及散熱裝置,電磁線圈的絕緣層易老化而影響其使用壽命,一般使用7~8個月就需進行大修,且耗電量大。對於現有的起重永磁鐵,由於被吸工件溫度高,造成熱退磁而影響吸力,亦不適合對高溫工件作業。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通過新穎的磁路設計和熱設計提供一種高溫型起重永磁鐵,克服上述缺點和不足,解決熱退磁問題,使起重永磁鐵在吊運500~850℃的熱工件時仍能正常工作。
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這種高溫型起重永磁鐵,包括殼體、驅動裝置及可轉動磁路,其特點是在殼體內至少設置一個形成可轉動磁路的磁單元,磁單元是由可轉動的上複合永磁體、下固定複合永磁體及磁極組成,磁極上具有導熱孔及導熱孔內嵌裝有熱管構件。
附圖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為本高溫型起重永磁鐵形成可轉動磁路的磁單元構造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可轉動的上複合永磁體的構造示意圖。
圖3為本高溫型起重永磁鐵的構造示意圖。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參見圖1,可轉動磁路的磁單元是由可轉動的上複合永磁體(Ⅰ)、下固定複合永磁體(Ⅱ)、用工業純鐵或A3鋼製作的磁極(1)組成。其中上複合永磁體(Ⅰ)參見圖2是由用釹鐵硼或217釤鐠鈷稀土永磁材料製作的永磁體(2)、及其兩側設置的軛鐵(3)、其兩端設置的用不鏽鋼製作的固定框(4)及與之連體的轉軸(5)組成。其中下固定複合永磁體(Ⅱ)是由永磁體(6)、及設置在其兩側且以磁極(1)構件的凸起部位形成的磁軛組合構成。由圖1可見磁極(1)上還具有凹狀柱面且該柱面與上複合永磁體的軛鐵(3)凸狀柱面相吻合以增加導磁面積。磁單元中的磁極(1)上設有導熱孔,各導熱孔內嵌裝有熱管(7)構件,熱管可選用熱虹吸管、帶吸液蕊的熱管,熱管技術因系公知技術亦系市售產品,故不冗述。導熱孔及熱管的設置可如圖1所示,亦可根據殼體空間情況將導熱孔及熱管相對圖1所示為橫向設置。每個磁單元的兩個磁極之間且在下固定複合永磁體(Ⅱ)底部均設有隔熱體(8)及其固定件(9)。隔熱體(8)可選用高溫隔熱紙或選用MIN-K等材料或其它低導熱係數的隔熱材料製作。
熱管技術因系公知技術亦系市售產品,故不冗述。每個磁單元中的兩個磁極之間且在下固定複合永磁體(Ⅱ)底部均設有隔熱體(8)及其固定件(9)。隔熱體(8)可選用高溫隔熱紙或選用MIN-K等材料或其它低導熱係數的隔熱材料製作。
參見圖3給出的本高溫型起重永磁鐵主要包括有殼體(10),殼體上設置有吊耳(11)及傳動裝置(12),殼體內設有固定板(13)以固定各磁單元,本例中的永磁鐵設置了三個磁單元,磁單元個數的確定根據現場需要設計指標而設定。殼體內固定板(13)的上部即暴露在磁極之外的熱管(7)上部所在空間為散熱風道,在散熱風道中設有排風機(14)。傳動裝置(12)主要包括電機、減速器及用於使各磁單元中上複合永磁體連動旋轉180度的機械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可選用齒輪、皮帶傳動等多種機構實現,因其系常規機械設計範圍,在本實用新型中屬公知技術,故未給出具體構造圖亦不再冗述。
本高溫型起重永磁鐵的工作過程是,吸重時,通過傳動裝置(12)傳動使各磁單元中上複合永磁體(Ⅰ)相對下固定複合永磁體(Ⅱ)轉運使動、定兩磁場極性相同,磁場疊加對工件產生加倍磁力而吸重;卸重時,通過傳動裝置(12)傳動使各磁單元中上複合永磁體(1)相對下固定複合永磁體(Ⅱ)轉動180度,使上、下兩複合永磁體磁場極性相反,磁力相互抵消近於零而卸重。當吊運高溫熱工件時,首先是由磁單元上的隔熱體(8)隔熱,從磁極(1)極面傳導到磁單元上的熱量由設在磁極(1)上的熱管(7)導熱將熱工件的熱量傳導至固定板(13)的上部後由排風機(14)排出。
按上述技術方案及實施例製作的高溫型起重永磁鐵有如下優點可轉動磁路的磁單元中新穎的磁路設計,利用上旋轉、下固定複合永磁體的結構特點,通過磁路的變換使磁場疊加或抵消,從而較好地完成了對工件的吸重或卸重;通過隔熱體隔熱、熱管導熱、散熱風道及排風扇散熱等三項合理的熱設計,有效的解決了公知技術的熱退磁問題,使本起重永磁鐵完全適合吊運500-850度的熱工件,使本起重永磁鐵即能吊運冷工件又可吊運高溫熱工件,拓展了起重永磁鐵的應用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高溫型起重永磁鐵,包括殼體、驅動裝置及可轉動磁路,其特徵在於,在殼體內至少設置一個形成可轉動磁路的磁單元,磁單元由可轉動的上複合永磁體,下固定複合永磁體及磁極組成,磁極上具有導熱孔及導熱孔內嵌裝有熱管構件。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鐵,其特徵在於所說的上複合永磁體是由永磁體(2)及其兩側設置的軛鐵(3)、其兩端設置的固定框(4)及與固定框連體的轉軸(5)組合構成的。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鐵,其特徵在於所說的下複合永磁體是由永磁體(6)、及設置在該永磁體兩側且以磁極(1)凸起部位形式的磁軛組合構成的。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鐵,其特徵在於所說磁單元的磁極構件上具有凹狀柱面且該凹狀柱面與上複合永磁體的軛鐵凸狀柱面相吻合。
5.按權利要求1所述永磁體,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熱管(7)為熱虹吸管及帶吸液蕊的熱管。
6.按權利要求1所述永磁體,其特徵在於在所說的下固定複合永磁體(6)底部還具有隔熱體(8),隔熱體可選用高溫隔熱紙或選用MIN-K型材料製作。
7.按權利要求2或3所述永磁鐵,其特徵在於所說的上複合永磁體,下固定複合永磁體中的永磁體(2)(6)可選用釹鐵硼或217釤鐠鈷稀土永磁材料製作。
8.按權利要求1所述永磁鐵,其特徵在於,在所說的殼體內設有散熱風道及排風機(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是適用於對高溫工件作業的高溫型起重永磁鐵。該永磁鐵包括殼體、驅動裝置及可轉動磁路,其特點是在殼體內至少設置一個形成可轉動磁路的的磁單元,磁單元是由可轉動的上複合永磁體、下固定複合永磁體及磁極組成,磁極上具有導熱孔及導熱孔內嵌有熱管,其特點是通過磁路的變換使磁場疊加或抵消解決了對工件的吸重或卸重問題;通過隔熱、導熱、散熱風道及排風扇散熱三項熱設計,有效的解決了熱退磁問題,使本永磁鐵可吊運高溫熱工件。
文檔編號B66C1/04GK2132732SQ9222877
公開日1993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1992年7月30日
發明者趙錫久, 關景和, 翟永豐, 史樹仁, 王川明, 曹宇新 申請人:國營八二七二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