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7:46:31 2
專利名稱: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安全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
技術背景[0002]目前,在交通事故中,由於車輛玻璃封閉,車內人員往往很難逃生,在發生車輛著火,車窗玻璃更是妨礙逃生,例如大巴士在遇事後,車內人員眾多,因為無法逃生,造成的安全事故非常多。而現有的車輛內,往往沒有設置這樣的逃生裝置,或者有公交大巴在車內設置一把鐵錘,這樣在安全事故的緊急情況下,因為慌亂等等原因,還是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如申請號為200920288929. 3,申請日為2009. 12. 08,發明名稱為擊碎車窗逃生裝置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擊碎車窗逃生裝置,它包括柔性片,柔性片的一端面內設有硬質塊, 硬質塊上設於撞針。它的使用方法是當出現緊急情況時,臨窗司乘人員迅速擊打中間部位 (即硬質塊部位),配備保險插銷的,在使用前應先拔出保險插銷,使鋼化玻璃車窗破碎,形成逃生通道,及時逃生。這種方式在操作時不好控制,而且使用先需要去掉保險,這樣比較繁瑣,且可能無法快速打碎玻璃逃生。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安全實用的車窗安全逃生裝置。[0004]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0005]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設置在車窗玻璃上,其特徵在於該安全逃生裝置主要包括有電源、電磁鐵、電樞、彈簧片、開關及撞擊錘;所述電磁鐵的連接線路上還設置有高壓包。[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撞擊錘在靠近車窗玻璃的端部設置為錐形端。[0007]所述電源為車載電源或者電池。[0008]所述開關包括有設置在駕駛室的按鈕,按鈕與彈簧片、電樞及電磁鐵連接。[0009]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0010]一、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車窗玻璃上加裝安全逃生裝置,運用類似電鈴的原理,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可以迅速開啟按鈕,開關具有保持鎖定作用,故撞擊錘可以連續不斷撞擊, 擊開玻璃,方便逃生,尤其適用於大型車輛,如公交大巴等,可以有效面對突發事故,保障人身安全。[0011]二、結構十分簡單,生產成本低,非常實用,對車輛的改裝成本低,有良好的市場價值。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附圖標記說明電源1、電磁鐵2、電樞3、彈簧片4、撞擊錘5、高壓包6、按鈕7、玻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車窗安全逃生裝置,設置在車窗玻璃上,它包括有電源1、 電磁鐵2、電樞3、彈簧片4、開關及撞擊錘5 ;所述電磁鐵2的連接線路上還設置有高壓包 6,可以增加撞擊力度。所述撞擊錘5在靠近車窗玻璃的端部設置為錐形端,方便擊碎玻璃。 所述電源1為車載電源。該彈簧片4兩頭連接開關觸點和電磁鐵2,所述開關包括有設置在駕駛室的按鈕7,與彈簧片4、電樞3及電磁鐵2連接,方便司乘客人員操作按鈕7,可以控制撞擊錘5,並保持撞擊錘5連續不斷收回、撞擊,來擊打車窗玻璃8。[0015]所述電源1還可以為電池代替;所述電磁鐵2、電樞3、彈簧片4、開關可以設置在殼體內,撞擊錘5露出殼體。[0016]使用時,當車輛發生事故,乘客需要破窗逃生,司機或乘客可以按下按鈕,啟動電流,撞擊錘拉起,縮回擊打在車窗玻璃上,且開關具有保持鎖定功能,撞擊錘可以循環撞擊, 由於設置有高壓包,衝擊力巨大,可以快速打碎玻璃,使乘客可以迅速安全逃生。[0017]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以上所顯示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範圍,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作精神的情況下,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設置在車窗玻璃上,其特徵在於該車窗安全逃生裝置主要包括有電源、電磁鐵、電樞、彈簧片、開關及撞擊錘;所述電磁鐵的連接線路上還設置有高壓包;所述開關包括有設置在駕駛室的按鈕,該按鈕與彈簧片、電樞及電磁鐵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車窗安全逃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撞擊錘在靠近車窗玻璃的端部設置為錐形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車窗安全逃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源為車載電源或者電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窗安全逃生裝置,設置在車窗玻璃上,其特徵在於該安全逃生裝置包括有電源、電磁鐵、電樞、彈簧片、開關及撞擊錘;所述電磁鐵的連接線路上還設置有高壓包;所述開關包括有設置在駕駛室的按鈕,與彈簧片、電樞及電磁鐵連接。所述撞擊錘在靠近車窗玻璃的端部設置為錐形端。所述電源為車載電源或者電池。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操作等優點。
文檔編號B60R21/02GK202243311SQ20112033108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日
發明者陸建業 申請人:陸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