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徑水風噴霧嘴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14:57:06 2
專利名稱:大孔徑水風噴霧嘴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噴霧消塵系統中的一種機械構件,具體涉及一種安裝在噴霧消塵系統末端的大孔徑噴霧咀。
目前,隨著各種採礦業和加工業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高粉塵作業的場合。如煤礦的採掘工作面及巷道、發電廠的給煤系統及煤倉都會產生大量的粉塵。這些粉塵,不僅嚴重汙染環境,影響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有時還會引起爆炸,直接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人類的一大公害。為了消除粉塵,通常採用噴霧澆灑的方法去完成。這種方法是用一種專用噴霧水泵,將水加壓,通過噴咀噴出。而目前使用的噴咀,其內部大多裝有螺旋導水元件,結構較為複雜,且出水孔小,極易發生堵塞現象,影響正常工作。因此使用這種噴咀,必須設置高密度過濾裝置,而這種裝置又增加了整個系統的阻力,所以還必須使用專用高壓力噴霧泵,最低壓力為50kg/cm2,才能使整個系統正常工作,造成了很大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噴霧消塵系統中提供一種大孔徑水風噴霧咀,用以解決噴咀經常堵塞的問題,改善噴霧效果,降低系統設備的性能要求。
以下結合附圖對大孔徑水風噴霧咀進行詳細描述。
附
圖1是安裝在噴霧消塵系統末端的大孔徑水風噴咀的正視結構圖。
附圖2是噴咀體剖面圖。
從附
圖1看,本大孔徑水風噴霧咀,其包括一個噴咀(1)、密封圈(2)、噴咀體(3)、管接頭(4)、高壓膠管(5)、固定架(6)等組成。
本大孔徑水風噴霧咀(1)中間有孔,並與噴咀體(3)的腔體同心,孔的一端成45°倒角,另一端同噴咀體(3)螺紋連接。
噴咀體(3)的腔體同來風孔同心,與來水孔垂直立體相交,來水孔一側的延長線與腔體相切,噴咀體(3)通過管接頭(4)同高壓膠管(5)連接。
管接頭(4)是一端帶有內螺紋,另一端為直通卡式接頭。管接頭(4)一端通過螺紋同噴咀體(3)連接,另一端通過直通卡式接頭同高壓膠管(5)連接,並通過高壓膠管接入噴霧消塵系統中。
當來水經高壓膠管(5)射入噴咀體(3)時,水流進入偏孔,由於偏孔一壁與噴咀體(3)空腔成切線形,進水孔與噴霧孔成90°夾角,那麼引入噴咀體(3)空腔的水流沿切線旋轉,並使水流改變方向從噴咀(1)噴出,形成霧狀。這是大孔徑水風噴霧咀的基本工作原理。
當來水壓力高於6kg/cm2時,經該噴咀噴出的水流完全可以形成很好的霧狀,此時,可用堵頭將來風孔堵死。當壓力低於6kg/cm2時,須用4~6kg/cm2的壓縮空氣輔助噴射,以保證噴霧效果。方法也較簡單,將來風孔堵頭拆除,通過管接頭(4)與高壓膠管(5)接通,此時,來水在噴咀體(3)形成旋轉水流後,借壓縮空氣壓力,高速從噴咀(1)噴射出去,仍能保證較好的噴霧效果。
各接口處全部採用密封圈(2)進行密封,所以能承受較高的壓力而不會洩漏。
此噴咀的噴咀(1)出霧孔直徑為φ8mm,噴咀體(3)及來水系統均無加設任何零件,所以根本不受水質要求的限制,水中雜質不超過直徑φ8mm的顆粒,都不會影響噴霧效果。
本大孔徑水風噴霧咀結構比較簡單,可廣泛地運用於礦井與地面的任何部位。來水系統及噴霧系統均沒有任何加壓設備及精密過濾設備,只需礦井中的靜壓水及地面的自來水就可滿足需要。噴霧射程能達到2m左右,有效射程能達到1.5m左右,噴霧直徑大於1m以上。
本大孔徑水風噴霧咀的實施,改變了常規噴咀孔徑小,經常堵塞的狀況,降低了整個系統的使用要求。可在來水壓力不高,水質要求不嚴的情況下噴射出高壓力水霧,獲得大面積覆蓋的效果。達到降低粉塵濃度,淨化工作環境的目的,可有效地防止可燃粉塵爆炸,保障安全生產,並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有積極的意義。
權利要求1.一種安裝在噴霧消塵系統末端的大孔徑水風噴霧咀,其特徵在於由噴咀(1)、噴咀體(3)、管接頭(4)組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大孔徑水風噴霧咀,其特徵在於噴咀(1)中間有孔,並與噴咀體(3)的腔體同心,孔的一端成45°倒角,另一端同噴咀體(3)螺紋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大孔徑水風噴霧咀,其特徵在於噴咀體(3)的腔體同來風孔同心,與來水孔垂直立體相交,來水孔一側的延長線與腔體相切,噴咀體(3)通過管接頭(4)同高壓膠管連接。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大孔徑水風噴霧咀,其特徵在於管接頭(4)是一端帶有內螺紋,另一端帶有直通卡式接頭、管接頭(4)一端通過螺紋同噴咀體連接,另一端同膠管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安裝在噴霧消塵系統末端的大孔徑水風噴霧嘴,其主要由噴嘴、噴嘴體、管接頭等組成。大孔徑水風噴霧嘴,可在來水壓力不高,水質要求不嚴的情況下噴射出高壓力水霧,獲得大面積覆蓋的效果,以達到降低粉塵濃度、淨化工作環境的目的。改變了常規噴嘴孔徑小,經常發生堵塞的狀況,可有效地防止可燃粉塵爆炸,保障安全生產,並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有積極的意義。
文檔編號B05B7/02GK2048397SQ8920241
公開日1989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1989年3月5日 優先權日1989年3月5日
發明者白星光 申請人:白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