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於混捏涼料過程控制中的瀝青量預測方法與流程
2023-06-22 19:54:21 1

本發明公開一種應用於混捏涼料過程控制中的瀝青量預測的數據處理方法,提供了針對石墨電極壓型生產的混捏涼料過程中,採用瀝青量大小判據算法,根據生產結果對生產過程進行預判時,對數據的處理方法。
技術背景
目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要求越來越高,而混捏涼料環節是整個石墨電極生產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工藝處理過程,直接影響產品的內在結構和質量。在混捏和涼料環節中,每鍋糊料瀝青量要在配方的基礎上根據生產實際做微量調整,現場生產需要做到快速準確的調整。調整過量或欠量,都將影響產品質量,甚至在後工序產生大量廢品,因此瀝青量的調整判斷是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核心。發明就是針對使用瀝青量預測算法時,所採用的數據處理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一種應用於混捏涼料過程控制中的瀝青量預測方法。
本發明的是技術方案是:
一種應用於混捏涼料過程控制中的瀝青量預測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計算平均擠壓壓力和平均擠壓速度的比值;
步驟2:計算平均涼料軸功率和涼料降溫速度的比值;
步驟3:生成瀝青量大小的綜合判據;
步驟4:繪製前10鍋糊料的瀝青量大小變化趨勢圖;
步驟5:根據趨勢圖,判斷當前糊料應該調整的瀝青量。
在所述步驟1中:提取前10鍋糊料的壓機生產數據,計算壓機的平均擠壓壓力和平均擠壓速度,計算二者的比值。
在所述步驟2中:提取前10鍋糊料的涼料過程生產數據,計算涼料過程中的平均軸功率和降溫速度,計算二者的比值。
在所述步驟3中:根據步驟1和步驟2的計算結果,計算前10鍋糊料的每一鍋瀝青量大小的綜合判據。
在所述步驟4中:根據前3步驟的計算結果,按時間順序自動繪製瀝青量大小的趨勢圖。
在所述步驟5中:如果瀝青量趨勢越來越大,則向下調整當前糊料的瀝青量,如果瀝青量趨勢越來越小,則向上調整當前糊料的瀝青量。
針對石墨電極壓型生產的混捏涼料過程,根據生產結果對生產過程進行預判時,對數據的處理方法。
針對混捏涼料過程的特徵,設計瀝青量大小的三個判據模型如下:
Q1=30*F/V (1)
Q2=P/(ΔT/Δt) (2)
Q3=Q1×Q2/30 (3)
其中,F為壓機平均擠壓壓力,單位MPa;V為壓機平均擠壓速度,單位mm/s;P為涼料機的平均軸功率,單位kW;ΔT為涼料降溫幅度,單位℃;Δt為涼料時間,單位min。
判據運用方法:當三個判據給出的瀝青量趨勢相同時,當前糊料的瀝青量增減可以直接以該趨勢為依據;當三個判據給出的瀝青量趨勢略有不同時,以綜合瀝青量判據Q3為主要判據;當三個判據給出的瀝青量趨勢完全相反時,說明生產過程有重大波動,需要複查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檢測出不合格的工藝運行參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要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的瀝青量預測算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石墨電極壓型生產的混捏涼料過程中,每鍋糊料瀝青量要在配方的基礎上根據生產實際做微量調整,現場生產需要做到快速準確的調整。雖然近幾年來,生產現場配備了自動化的數據採集系統,但每鍋瀝青量的調整判斷還是依靠工人的肉眼觀察和對生產數據的簡單人工分析。採用新的瀝青量預測方法,利用大量的現場監控數據,可以做到快速、複雜的分析判斷,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瀝青量調整趨勢,來不斷逼近最佳瀝青量,具體實施如下:
如概要附圖所述:
當混捏涼料系統開始運行後,首先從資料庫得到前10鍋糊料的生產數據,然後用瀝青量判據模型算法對該數據進行處理,生成每鍋糊料的瀝青量判據後,自動繪製瀝青量趨勢圖。當生產繼續時,計算下一鍋瀝青調整量,否則如果此時結束生產,則退出程序。
如瀝青量判據模型算法流程圖所述:
首先用從資料庫中獲取的生產數據計算出平均擠壓壓力和平均擠壓速度。然後,計算出平均軸功率和降溫速度。最後,根據計算出的壓力、軸功率、溫度等參數計算出三個瀝青量判據值,繪製出瀝青量大小趨勢圖。運用瀝青量大小趨勢圖,判斷下一鍋糊料的瀝青量調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