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6:10: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控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出風裝置主要與出風嘴一體成型且與出風嘴內腔相連通。但是出風裝置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無法根據內外環境控制出風裝置內部結構,也無法對內外環境進行有效監控,導致內部的風壓無法調節,控制方式十分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解決目前出風裝置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無法根據內外環境控制出風裝置內部結構,也無法對內外環境進行有效監控,導致內部的風壓無法調節,控制方式十分單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包括主框體,所述的主框體內部設置有九個矩陣排列的子框體,所述的子框體包括上導風板、下導風板、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所述的上導風板左側面與左導風板下表面之間、上導風板右側面與右導風板上表面之間、下導風板左側面與左導風板下表面之間和下導風板右側面與右導風板上表面之間均通過柔性連接板相連接,所述的主框體內壁與子框體外側之間和相鄰子框體之間均通過柔性伸展板相連接,所述的主框體內壁位於子框體內側固定連接有底部基板,所述的底部基板上對應每個子框體位置均開設有通風口,所述的上導風板、下導風板、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內側端與通風口內側端活動連接,所述的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內、外側壁近前端均固定連接有用於監測風壓的壓力傳感器,所述的主框體正面設置有三根用於同時調節上、下導風板的縱置外螺杆,所述的縱置外螺杆縱向穿過對應位置上、下導風板與上、下導風板螺紋連接,所述的主框體下端固定連接有用於控制縱置外螺杆旋轉的電動傳動箱。
優選地,為了方便調節,所述的上導風板和下導風板大小相同。
優選地,為了降低成本,所述的左導風板和右導風板大小相同。
優選地,為了方便外接供電和外接控制器,所述的電動傳動箱正面固定連接有外接供電控制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通過在主框體下端設置用於控制上、下導風板翻轉的電動傳動箱和縱置外螺杆,利用左、右導風板內外壁上設置用於監測內外壓力的傳感器,使得監測精度大大提升,而且通過單一控制器可以控制所有矩陣排列子框體的開口,控制十分方便,功能大大增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框體,2.子框體,3.上導風板,4.下導風板,5.左導風板,6.右導風板,7.柔性連接板,8.柔性伸展板,9.底部基板,10.通風口,11.壓力傳感器,12.縱置外螺杆,13.電動傳動箱,14.外接供電控制端。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包括主框體1,主框體1內部設置有九個矩陣排列的子框體2,子框體2包括上導風板3、下導風板4、左導風板5和右導風板6,上導風板3左側面與左導風板5下表面之間、上導風板3右側面與右導風板6上表面之間、下導風板4左側面與左導風板5下表面之間和下導風板4右側面與右導風板6上表面之間均通過柔性連接板7相連接,主框體1內壁與子框體2外側之間和相鄰子框體2之間均通過柔性伸展板8相連接,主框體1內壁位於子框體2內側固定連接有底部基板9,底部基板9上對應每個子框體2位置均開設有通風口10,上導風板3、下導風板4、左導風板5和右導風板6內側端與通風口10內側端活動連接,左導風板5和右導風板6內、外側壁近前端均固定連接有用於監測風壓的壓力傳感器11,主框體1正面設置有三根用於同時調節上、下導風板的縱置外螺杆12,縱置外螺杆12縱向穿過對應位置上、下導風板與上、下導風板螺紋連接,主框體1下端固定連接有用於控制縱置外螺杆12旋轉的電動傳動箱13。
優選地,為了方便調節,上導風板3和下導風板4大小相同,優選地,為了降低成本,左導風板5和右導風板6大小相同,優選地,為了方便外接供電和外接控制器,電動傳動箱13正面固定連接有外接供電控制端1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風壓可調的出風裝置通過在主框體1下端設置用於控制上、下導風板翻轉的電動傳動箱13和縱置外螺杆12,利用左、右導風板內外壁上設置用於監測內外壓力的傳感器,使得監測精度大大提升,而且通過單一控制器可以控制所有矩陣排列子框體2的開口,控制十分方便,功能大大增強。
實施例:電動傳動箱13內部設有齒輪箱和傳動電機,傳動電機正轉,帶動縱置外螺杆12正轉,縱置外螺杆12帶動上導風板向下翻轉,下導風板向上翻轉,反之,傳動電機反轉,縱置外螺杆12帶動上導風板向上翻轉,下導風板向下翻轉。從而控制改變出風口風壓。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