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學實驗用可移動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02:49: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實驗輔助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學實驗用可移動平臺。
背景技術:
在電學實驗中,尤其是光電實驗中,很多實驗涉及到對距離以及高度的測量,有很多元器件的高度需要精準對齊才能不影響實驗的精度,現有技術中,授權公告號為「CN201520425343.2」的一種電學實驗用固定及移動機構,其公開的結構為了實現水平方向的移動,採用伸縮杆來控制;為了實現豎直方向的移動,採用錐齒輪配合來控制。
這種水平位移和高度位移的調節機構,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點:1、水平位移和豎直高度位移分別通過一種裝置來實現調節,不能通過一個調節裝置來同時實現水平和豎直兩方向上的位移控制,結構利用率低,十分浪費材料;2、水平方向通過伸縮杆調節,這種調節方法的弊端是調節精度低,手動調節的單位位移較大,操作不方便,浪費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學實驗用可移動平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所述的電學實驗用可移動平臺具有結構簡單、手動調整位移精度高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學實驗用可移動平臺,包括支架、轉動杆和實驗平臺,所述支架的側壁上貫通插設有齒輪條,所述齒輪條位於支架外側一端固定有推拉手柄,所述支架的內側壁從下往上分別固定有下滑道和上滑道,所述下滑道中開設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中活動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靠近上滑道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杆,所述支撐杆遠離滑塊一端轉動插接於轉動臺內,所述轉動臺在支撐杆一側貫通開設有螺紋孔,所述滑塊靠近轉動臺一面對應螺紋孔開設有插孔,所述螺紋孔中通過螺紋配合插接有螺栓;
所述轉動臺遠離支撐杆一側垂直固定有轉動杆,所述轉動杆靠近齒輪條的部分固定套接有齒輪,所述齒輪與齒輪條相互嚙合,所述轉動杆遠離轉動臺一端貫通插設於上滑道並延伸至上滑道上方,所述上滑道中開設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內活動設置有轉動環,所述轉動環固定套設於轉動杆上;
所述轉動杆位於上滑道上方的部分加工有外螺紋,所述轉動杆加工有外螺紋的部分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內壁加工有內螺紋,所述套筒與轉動杆之間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套筒上方固定有實驗平臺。
優選的,所述推拉手柄靠近齒輪條一側還固定有輔助杆,所述輔助杆遠離推拉手柄一端也活動插設於支架側壁上。
優選的,所述輔助杆與齒輪條呈平行設置,且輔助杆與齒輪條的長度相同。
優選的,所述轉動杆在螺栓的正上方固定有限位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在支架上插設有齒輪條,齒輪條作為主動件,通過齒輪條帶動齒輪和轉動杆一起轉動,轉動杆和下方的轉動臺以支撐杆為轉動軸,而且支撐杆和下方的滑塊配合,一方面實現支撐作用,另一方面還更加方便轉動杆實現在水平方向的滑動。
本實用新型中在支架之間設置有上滑道和下滑道,兩組滑道的配合,使得此平臺在水平方向的移動更加精準,不會偏移,而且上滑道和內部的轉動環也是為了使得轉動杆更好的完成轉動,從而帶動上方通過螺紋配合的套筒完成上升。
本實用新型中,螺紋孔和插孔相互對應且用來插設螺栓,當需要進行水平方向的移動時,將螺栓通過螺紋孔插進入插孔中,使得轉動臺與滑塊相對固定,然後推動推拉手柄帶動齒輪條運動,此時轉動杆上的齒輪也無法隨著轉動臺完成轉動,所以齒輪條帶動著齒輪完成水平方向的運動;當需要進行豎直方向的移動時,將螺栓從插孔中移出,使得轉動臺可以繞著支撐杆轉動,此時推動推拉手柄,帶動齒輪條與齒輪完成嚙合轉動,從而帶動上方的套筒在轉動過程中由於螺紋配合的作用實現上升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單獨設置的齒輪條和齒輪的配合,來實現通過推拉手柄的推拉動作去控制整個實驗平臺在水平和豎直方向的移動,僅僅通過一組齒輪之間的嚙合,並且配合著一根螺栓的使用,就能完成兩個方向的移動,結構更加簡單,但是效果更好,不光能夠提高裝置材料的利用率,而且不再需要使用伸縮杆,使手動調節的精度更高,非常有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進行豎直方向移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進行水平方向移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滑道與滑塊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上滑道與轉動環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齒輪條、21輔助杆、3推拉手柄、4下滑道、41下滑槽、5上滑道、51上滑槽、6滑塊、61插孔、7支撐杆、8轉動臺、81螺紋孔、9螺栓、10轉動杆、11齒輪、12轉動環、13套筒、14實驗平臺、15限位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電學實驗用可移動平臺,包括支架1、轉動杆10和實驗平臺14,支架1作為整個平臺的底座,採用高強度材料製成,支架1的側壁上貫通插設有齒輪條2,齒輪條2與支架1側壁呈垂直設置,齒輪條2有齒面朝向使用者,方便與齒輪11嚙合,齒輪條2位於支架1外側一端固定有推拉手柄3,使用者通過推動推拉手柄3來實現齒輪條2的移動,推拉手柄3靠近齒輪條2一側還固定有輔助杆21,輔助杆21遠離推拉手柄3一端也活動插設於支架1側壁上,輔助杆21用來防止推拉手柄3在水平移動過程中發生偏移的情況,輔助杆21與齒輪條2呈平行設置,且輔助杆21與齒輪條2的長度相同,這樣就能夠達到輔助杆21和齒輪條2同時運動,相輔相成的狀態,同時完成水平移動,並且對齒輪條2進行限位,防止齒輪條2運動時的偏移。
支架1的內側壁從下往上分別固定有下滑道4和上滑道5,下滑道4中開設有下滑槽41,下滑槽41中活動設置有滑塊6,滑塊6在下滑槽41內進行水平滑動,滑塊6靠近上滑道5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杆7,支撐杆7和下方的滑塊6配合,一方面實現支撐作用,另一方面還更加方便轉動杆10實現水平方向的滑動,支撐杆7遠離滑塊6一端轉動插接於轉動臺8內,使得轉動臺8可以繞著支撐杆7完成轉動。
轉動臺8在支撐杆7一側貫通開設有螺紋孔81,滑塊6靠近轉動臺8一面對應螺紋孔81開設有插孔61,螺紋孔81中通過螺紋配合插接有螺栓9,螺紋孔81和插孔61的孔徑大小相同,方便配合插接螺栓9,當螺栓9通過螺紋孔81插進入插孔61中,使得轉動臺8與滑塊6相對固定,無法實現轉動,然後推動推拉手柄3帶動齒輪條2運動,此時轉動杆10上的齒輪11也無法隨著轉動臺8完成轉動,所以齒輪條2帶動著齒輪11和轉動杆10一起完成水平方向的運動,從而使得實驗平臺14完成水平運動;將螺栓9從插孔61中移出,使得轉動臺8可以繞著支撐杆7轉動,此時推動推拉手柄3,帶動齒輪條2與齒輪11完成嚙合轉動,從而帶動上方的套筒13在轉動過程中由於螺紋配合的作用實現上升效果,然後帶動實驗平臺14完成豎直方向的上升運動。
轉動杆10在螺栓9的正上方固定有限位條15,當螺栓9從下滑道4內移出後,螺栓9的上端面剛好與限位條15下表面相接觸,可以很好的對螺栓9進行限位,防止螺栓9從螺紋孔81中掉出,此時剛好使得螺栓9不處於插孔61內,從而完成轉動杆10的轉動,實現套筒13和實驗平臺14的上升,轉動臺8遠離支撐杆7一側垂直固定有轉動杆10,轉動臺8和轉動杆10固定,實現同時轉動和固定的效果,防止轉動臺8和轉動杆10發生相對位移。
轉動杆10靠近齒輪條2的部分固定套接有齒輪11,齒輪11與齒輪條2處於同一水平面內,實現齒輪11與齒輪條2的相互嚙合,轉動杆10遠離轉動臺8一端貫通插設於上滑道5並延伸至上滑道5上方,轉動杆10從上滑道5中穿過,且可以在上滑道5內實現水平移動,上滑道5中開設有上滑槽51,上滑槽51內活動設置有轉動環12,轉動環12固定套設於轉動杆10上,轉動環12一方面幫助轉動杆10更好的在上滑槽51內完成運動,另一方面也隨著轉動杆10一起完成轉動。
轉動杆10位於上滑道5上方的部分加工有外螺紋,轉動杆10加工有外螺紋的部分套接有套筒13,套筒13內壁加工有內螺紋,內螺紋與外螺紋的旋向相同,套筒13與轉動杆10之間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更加方便轉動杆10轉動時套筒13因為螺紋配合產生上升,套筒13上方固定有實驗平臺14,實驗平臺14隨著套筒13一起完成豎直方向的位移。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