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偵探4即將回歸(豆瓣9.4贊助商完成融資)
2023-06-05 07:42:09 3
文 | 七夜簌
影視界素來有一條被證實過無數次的「金科玉律」——「續集必死定律」。對觀眾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新鮮感的下降。在期待閾值處於一定高度的前提下,觀眾累積的口碑,既是動力也是壓力。
作為季播網綜,《明星大偵探》(以下簡稱《明偵》)似乎正在打破續集魔咒。2016年3月第一季首播,強勢佔領各大平臺頭條,到今年10月第四季開播,熱度有增無減,口碑更是一路走高。截至目前第四季已播出三集,雖然不乏爭議,豆瓣評分仍高達9.4。
開播前關於嘉賓陣容的猜測不僅讓它花式上了熱搜,近日線下遊戲千萬級別的融資也讓觀眾看到這個綜藝的「硬實力」。是什麼讓《明偵》收穫口碑和商業雙豐收的亮眼成績,對之後的綜藝又有什麼借鑑意義呢?
內容為王,爆款綜藝的製造
《明偵》的節目創意來自於芒果TV購買版權的韓國綜藝《犯罪現場》,由明星玩家分別扮演偵探、兇手和嫌疑人,通過搜集證據和推理找出謀殺案的真兇。節目案件劇本上追求「邏輯燒腦」,從第一季開始,各種偵探小說、懸疑故事和推理類影視都是劇本故事的靈感來源。
前三季的「巔峰案件」——「恐怖童謠」,從《致命ID》《無人生還》《24個比利》等電影獲得靈感,運用了推理劇情裡經典的「暴風雪山莊」模式,結合鋪墊恐怖氣息的童謠,最受粉絲追捧。本季第一期《逃出無名島》,也將《閃靈》的雙胞胎元素、《盜夢空間》的「夢中夢」等元素融入劇情之中,用線索暗示了「夢境」的設定。
不斷反轉邏輯嚴密的故事,是這個綜藝最大的亮點。作為國內明星推理節目先驅,《明偵》的幕後團隊中,只有1個人是編劇出身,其餘的都是推理愛好者。同時,據說每期劇本都需要經歷「提案-寫故事-拆分人物對應邏輯鏈-攻防演習」的流程,時長約20天,後由推理小說家、推理雜誌主編等業內人士進行驗證,並邀請熱心觀眾及媒體人等來現場試玩,反覆推演。
《明偵》中的嘉賓設置,也造就了節目獨特氣質。智商擔當的何炅與「狗頭偵探」撒貝寧,「一針見血」自帶低溫笑點的白敬亭,渾身都是戲的大張偉,自黑不息的魏大勳,「直覺女神」王鷗,再加上「深謀遠慮」的潘粵明、「梗王」魏晨、「老司機」的張若昀等飛行嘉賓,都是節目撬動熱搜的神器。造梗組CP,「魂魄」cp、「雙北」組合、「NZND」組合圈粉無數,「東邊日出西邊雨,西邊日出不可以」等金句也相繼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明偵4》中默默站在撒貝寧身後的素人偵探助理蒲熠星,是來自南京大學的學霸校草,曾在《一站到底》成功三次守擂,以優秀的推理和反應能力幫助梳理案情,以低存在感獲取高好感度,找到了素人在明星綜藝中的平衡點。
此外,《明偵》中案件背後的價值傳遞、社會話題討論也讓其受到了熱捧。《酒店驚魂》影射校園暴力,《無憂客棧》聚焦抑鬱症群體,《深夜麻辣燙》影射誘拐犯罪,《絕望的主婦》諷刺家庭暴力,《都是漂亮惹的禍》帶出杭州縱火案等。本季第一期把矛頭對準了無良公號創作者以及在網絡上顛倒黑白、搬弄是非的鍵盤俠,引導觀眾反思網絡暴力的現象。
尋求突破,綜N代的生存困境
《明偵》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推理懸疑類綜藝的空白,但要保持熱度實屬不易,毫無創新、愛打情懷牌和敷衍圈錢都是綜N代的原罪,《明偵》也曾「誤入歧途」。
從網綜到上星,本是某種意義上的認可,卻讓節目遭遇口碑和收視的滑鐵盧。第三季《明星大偵探》收官後,湖南衛視上檔姊妹篇《我是大偵探》,運用實景布局,嘉賓設置上只保留何老師一人;電視平臺帶來的審查也作用於內容,兇手變成Keyman,劇情中不能出現死者,死亡情節變為失蹤、受傷,燒腦的推理元素大大減弱,被網友戲稱「腦筋急轉彎大禮包」。
並不成功的上星之旅,讓《明偵》遭遇了一次輿論風波,而在此之後,節目也安心植根網絡,且第四季迅速回歸口碑巔峰。這背後,其實是一套完整的綜N代優思路。
第一季的「劇場式綜藝」、第二季融入「致敬經典」情節到第三季實景搭建,同時加強與觀眾的互動,發展到如今第四季的「互動微劇」——《片場謎案》,將「線上虛擬探案」和「線下實景活動」相結合,設置線下打卡地點,讓觀眾參與到搜證、推理、偵破的環節,親身感受到「刺激」的節目內容。《明偵》每一季的優化,觀眾都有目共睹。
雖然季季口碑爆棚,《明偵》仍逃不過一季不如一季的負面聲音。「一個好故事,已然勝過一切說教」是《明偵》的節目立意,只是回歸綜藝本身,卻被複雜的故事、慢節奏的後期和綜藝感不足等問題不斷拉分。
以本季第一期為例,雖然無良公號創作者和鍵盤俠的主題收穫好評,但案件複雜度前所未有,複雜的故事背景,需要細碎證據進行支撐,導致搜證階段瑣碎漫長,節目節奏太散,與後期集中推理的高能反轉產生了鮮明對比;再加上後期製作沒能通過合適的刪減與修飾,做好案情梳理讓觀眾及時跟上劇情,反而是為了營造綜藝感刻意搞笑強立人設,弱化推理,導致邏輯主線不夠明晰,觀眾一頭霧水。
第二期節目播出後,更有網友吐槽節目高開低走,新加入的鄧倫和黃明昊難挑大梁,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入戲」。《明偵》作為一個有整體劇情需要呈現的節目,嘉賓本人參與度與角色完成度是雙線並行。如果嘉賓因綜藝感和遊戲推理能力不足,毀了人設和劇本,那麼無聊無趣的反饋則是必然。
至於場景,雖然是節目組花了真金白銀的優化重點,但事實上並不在主要觀眾群體的考慮範圍內,龐大的實景搜證空間隔離嘉賓間的互動,完整展現故事格局顯然更為重要。換言之,提升觀眾體驗感,不應該以降低節目內容的質量位代價,節目組的「本末倒置」的後果可能是核心競爭力的丟失。
客戶導向,商業模式的借鑑
廣告口播較之前更多且更生硬,是本季觀眾另一個重點批評對象,這也是綜藝發展的難點。自從2015年《奇葩說》中馬東見縫插針防不勝防的花式口播廣告一戰成名後,創意中插、片尾彩蛋和說唱廣告等新型廣告形式隨之出現,且不乏成功案例:《脫口秀大會》片尾類似情景劇的廣告插入,《火星情報局》中嘉賓劉維結合了rap、搖滾、流行等元素期期不重樣的「廣告歌」,《歡樂喜劇人》中被廣告承包的段子……
《明偵》前三季在商業價值的打造上完成度很高,成功融入劇情,將品牌變成了節目中的一個梗。比如撒貝寧將「盛世美顏」作為自己的人設,不時拿出OPPO手機自拍,「照亮你的美」; 魏大勳則在節目裡唱抖音神曲,製造笑點,有意識地將「有了金主節目才會更好的」概念傳輸給觀眾。
最成功的案例要數第三季《末日蜜蜂》中QQ-AR的劇情 互動的植入,在融入劇情推動破案進程的同時,其「時尚感」和「科技feel」的產品特性也被大範圍展示。嘉賓們在探案陷入困境時,用QQ-AR在證據上掃描,找到了關鍵的線索,推動劇情發展;觀眾也可以拿出手機掃描證據,看到嘉賓們獲得的線索,植入效果有目共睹。
數據顯示,這期節目播放量突破了1.8億, QQ-AR的品牌露出達26次。同時,12月8日節目播出後直到12月19日,QQ-AR 掃偵探手勢H5遊戲通過QQ空間、明星微博互動、短視頻平臺等多種渠道的點擊量超過248萬次,#偵探手勢#微博話題閱讀量也達到了176.3萬次;1200位問卷調查用戶中33%了解QQ-AR掃偵探手勢活動,且其中29%的人是通過《明偵》了解這一功能。
贊助商的長期合作是對節目商業價值最好的肯定。OPPO手機從第二季起就一直是節目的冠名商,抖音、怡寶在第四季時也選擇了繼續合作,此外本季還有新加入的廣告主我是謎APP和網易考拉。
近日,我是謎宣布獲得魔量資本Pre-A數千萬元的投資,得到了公眾關注。相比其他廣告主的植入性露出,和節目內容一脈相承的線下桌遊「我是謎」的植入,更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節目播出期間,「我是謎」獨家上線了同款劇本和相關道具,得到良好的推廣效果,連續3天位於熱搜榜第3名,日活突破十萬。據了解,其後期還大大拓展了劇本類型,滿足小清新玩家的需求,增加社交等多個功能。
總的來講,第四季的《明星大偵探》在節目製作水平和商業利益最大化都在需求突破,儘管還有些不足,但走高的口碑和居高不下的熱度,也讓它成為突圍綜N代魔咒的最佳代表,為市場提供了很多良多思考,而未來,希望它可以繼續打造高水準的節目內容。
(本文為一點劇讀原創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