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魚繁殖方法
2023-06-26 20:13:31 2
專利名稱:金線魚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線魚繁殖方法,屬於模擬金線魚生存的天然環境,人工繁殖金線魚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金線魚是雲南四大名魚(金線魚、弓魚、大頭魚、抗浪魚)之首,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金線魚在昆明是老幼皆知的名優土著魚種,陽宗海的金線魚曾佔該湖魚產的70%,陸良縣中延澤(現陸良華僑農場),曾年產金線魚30~40噸,撫仙湖的波羅魚(即金線魚)也有一定產量。隨著引種不慎帶來大量食卵小雜魚的入侵,以及酷捕,圍海造田,特別是水質汙染,使雲南第一大名魚逐漸趨於滅絕。1986年以來,滇池中已找不到金線魚,陽宗海的金線魚也僅偶爾找得到1~2尾,撫仙湖的金線魚也極少,以至於在六充這個特色風景區,售價高達2000元/千克。雲南的金線魚正處於資源瀕臨絕滅狀態,早在1989年滇池金線魚就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們曾於九十年代將野生金線魚放入塘中養殖,因性腺退化,塘養一年多不能繁殖,曲靖也有人塘養18個月不能繁殖,昆明動物所採用黑暗環境馴養無眼金線魚4年也不能自然繁殖。陸良縣水產站花省財政91萬建金線魚魚塘10多畝,養了3年不繁殖,造成很大的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挽救瀕臨絕滅本土優質魚種——金線魚,通過實踐摸索出模擬自然環境塘養金線魚人工繁殖的方法。
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金線魚為穴居或半穴居魚類,於是採用魚塘進行繁殖,建水泥池底奍殖塘,地表布滿碎石或卵石,池塘分為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和活動觀察區。在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塘底沿一個方向間隔放置水泥空心磚形成洞穴,打孔鋼管與空心磚交錯放置在塘底,自然環境區上建遮陽棚,使塘內水溫保持在10~20℃。池塘的裸露部分為魚的活動觀察區。魚塘的進、排水口分別位於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和活動觀察區端部。對於2~3齡的金線魚,從每年的八月中、下旬開始在魚飼料中添加促性腺發育激素IHRH-A2和九維他複合維生素,在每500克飼料中添加100萬國際單位的2支IHRH-A2,九維他複合維生素5~10克,添加5~6個月,到金線魚產卵為止。也可以選用其它促性腺發育激素。
採用人工方法繁殖金線魚,模擬天然環境和人工阻止塘養野生魚類性腺退化的措施後,使金線魚自然繁殖成功,為挽救金線魚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圖1為魚塘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金線魚繁殖方法,採用魚塘進行繁殖,建水泥池底養殖塘,地表布滿碎石或卵石,池塘分為人模自然環境區2和活動觀察區3。在人模擬自然環境區2塘底沿一個方向間隔放置水泥空心磚4形成洞穴,魚可自由地在洞穴內出入,利於金線魚棲息,產卵孵化。自然環境區上建遮陽棚,使塘內水溫保持在10~20℃。打孔鋼管5與空心磚4交錯放置在塘底,鋼管5與池外水管連接,水從孔內緩緩流出,在池底形成人工泉眼,人為的給金線魚製造了一個天然的生存空間。池塘的裸露部分為魚的活動觀察區3,方便人隨時對魚塘情況進行觀察。魚塘的進、排水口1、6分別位於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2和活動觀察區3端部,進水口1也可設置成進水溝,水從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2端部孔內進入魚塘,從活動觀察區3端部排水口6流出。野生魚類進入塘養後,一般都會出現性腺退化,不能自然繁殖,因此對於2~3齡的金線魚,從每年的八月中、下旬開始在魚飼料中添加促性腺發育激素IHRH-A2和九維他複合維生素,在每500克飼料中添加100萬國際單位的2支IHRH-A2,九維他複合維生素510克,添加5~6個月,到金線魚產卵為止。也可以選用其它促性腺發育激素,其目的就是為了阻止野生魚的性腺退化,使魚在生育繁殖期能自然繁殖成功。
實施例一純種的尖頭金線魚體表光滑無鱗,自然繁殖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是石林縣黑龍潭水庫中儲量相對較豐的一個優質地方魚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市場開發潛力。在馴養過程中除了根據金線魚的生活習性儘量滿足其對生活條件的要求外,於9月10日起在飼料中添加促性腺發育激素IHRH-A2和九維他複合維生素,在每500克飼料中添加100萬國際單位的2支IHRH-A2,九維他複合維生素5~10克,以促其生殖生長正常,自然產卵繁殖。於當年10月以後尖頭金線魚在仿天然產卵環境池塘內已開始自然繁殖,並於12月中、下旬在池塘中見到成群長2~3cm的小魚苗,用小魚籠誘捕檢查,證實尖頭金線魚仿天然環境繁殖已初步成功。
實施例二大頭金線魚在黑龍潭水庫中儲量相對較少,與尖頭金線魚相比,其儲量僅為尖頭金線魚的10~20%左右。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大頭金線魚體重達到200克的3齡魚性腺發育成熟,於2~3月產卵繁殖,到達月底用刺網捕撈方法採集到200~300克的大頭金線魚25尾,初步具備自然產卵繁殖或人工繁殖條件,投放於水庫壩腳步人工池塘馴養,並於頭年的八月在飼料中添加促性腺發育激素IHRH-A2和九維他複合維生素,在每500克飼料中添加100萬國際單位的2支IHRH-A2,九維他複合維生素5~10克,來年5月,在仿天然魚塘中可見散遊仔魚,體長1~2cm,8月11~12上午10時前在塘中能見30~50尾群體幼魚活動,籠捕所得幼魚體長4~5cm,外形已可確定為大頭金線魚,說明仿天然人工塘養已初步成功。
權利要求
1.一種金線魚繁殖方法,採用魚塘進行繁殖,其特徵在於a、建水泥池底養殖塘,地表布滿碎石或卵石,池塘分為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2)和活動觀察區(3),在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2)塘底沿一個方向間隔放置水泥空心磚(4),打孔鋼管(5)與空心磚(4)交錯放置在塘底,自然環境區上建遮陽棚,使塘內水溫保持在10~20℃,池塘的裸露部分為魚的活動觀察區(3),魚塘的進、排水口(1)(6)分別位於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區(2)和活動觀察區(3)端部;b、對於2~3齡的金線魚,從每年的八月中、下旬開始在魚飼料中添加促性腺發育激素IHRH-A2和九維他複合維生素,在每500克飼料中添加100萬國際單位的2支IHRH-A2,九維他複合維生素5~10克,添加5~6個月。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線魚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也可以選用其它促性腺發育激素。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線魚繁殖方法,將野生金線魚放入人工修築的魚塘中,給它提供適宜生存的環境和溫度,對於2~3齡的金線魚,從每年的八月中、下旬開始在魚飼料中添加促性腺發育激素IHRH-A
文檔編號A01K61/00GK1759813SQ20051001109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28日
發明者李維賢 申請人:李維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