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9:12:2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屬於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藥燻蒸療法又稱為中藥蒸煮療法、中藥汽浴療、藥透療法,熱霧療法等。中藥燻蒸是以熱藥蒸汽為治療因子的化學、物理綜合療法。這種方法最早用於臨床的自先秦就有記載,後世不乏其術。到清代,中藥燻蒸趨於成熟。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中藥燻蒸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均亦有相應發展,逐漸泛用於休閒保健、康復療養和臨床治療疾病的諸多方面。
傳統燻蒸法是把藥放在不鏽鋼器具裡,然後加些水煮沸,找好合適的姿勢,把要蒸燻的部位放在器具以上用蒸汽燻蒸,這種方式需要時刻注意避免燙傷,燻蒸時間大約20分鐘到半小時,最後關火。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時尚燻蒸法一般採用採用中藥燻蒸機(藥浴機),實現全自動人性化設計,但是,目前的中藥燻蒸機一般僅僅實現對藥液的加熱蒸發,實現蒸汽的燻蒸,這種方式僅僅普通蒸發的方式容易導致中藥分子隨著水分子蒸發的同時,容易導致中藥分子分散不均勻,影響療效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目的是提高中藥燻蒸效果,擬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其包括外殼、給藥器、出氣接頭、燻蒸出氣管、燻蒸罩、加熱組件和旋轉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殼的下端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給藥器通過給藥管連接連接組件後與給藥座連接,所述的給藥座設置在所述旋轉組件內,所述的旋轉組件的外周部的外殼內壁底部設置有加熱座,所述加熱座採用陶瓷加熱器,所述的旋轉組件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板,所述的外殼的上端設置有出氣接頭,所述的出氣接頭上連接所述燻蒸出氣管,所述的燻蒸出氣管的端部設置所述燻蒸罩。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旋轉組件包括旋轉筒座、下支座、防水電機、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所述下支座固定在所述外殼的中心,所述的下支座的中心採用軸承支撐殼轉動設置有旋轉筒座,所述的旋轉筒座與所述的下支座之間還設置有外旋轉密封圈和內旋轉密封圈,所述的旋轉筒座的上端面上密集設置有多個通孔,所述的旋轉筒座通過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與所述的防水電機連接。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連通座、連接頭、給藥座、彈性密封控制球、給藥彈簧和密封墊,其中,所述的給藥管連接所述的連通座,所述的連通座上連通設置所述連接頭,所述連接頭的上端連接所述給藥座,所述的給藥座的中心設置有給藥腔,所述的給藥腔內設置有給藥彈簧,所述的給藥彈簧的頂端連接所述的彈性密封控制球,給藥時,藥液壓力克服所述給藥彈簧的彈力實現藥液流入外殼,所述的給藥座設置在所述旋轉筒座內,所述的連接頭與所述給藥座之間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墊。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的給藥管上設置有給藥控制閥,所述的燻蒸出氣管上設置有出氣流速閥。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u型固定座,所述的導流板支撐設置在所述的u型固定座上。
進一步,作為優選,還包括控制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的出氣接頭的進氣口處,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加熱座均與所述的控制器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燻蒸裝置設置了旋轉組件,這樣,在給藥器給藥後,直接經過旋轉組件的旋轉轉動,實現對藥液的均勻擴散,而採用陶瓷加熱座可以提高溫度加熱的穩定性,保證燻蒸效果,而且,導流板的設計可以使得燻蒸氣體均勻,進一步的增強與提高燻蒸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給藥器,2、給藥控制閥,3、給藥管,4、連通座,5、外殼,6、出氣接頭,7、出氣流速閥,8、燻蒸出氣管,9、燻蒸罩,10、固定座,11、導流板,12、加熱座,13、下支座,14、防水電機,15、主動齒輪,16、從動齒輪,17、給藥座,18、彈性密封控制球,19、旋轉筒座,20、給藥彈簧,21、外旋轉密封圈,22、密封墊,23、連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其包括外殼5、給藥器1、出氣接頭5、燻蒸出氣管8、燻蒸罩9、加熱組件和旋轉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殼5的下端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給藥器1通過給藥管連接連接組件後與給藥座17連接,所述的給藥座17設置在所述旋轉組件內,所述的旋轉組件的外周部的外殼內壁底部設置有加熱座12,所述加熱座12採用陶瓷加熱器,所述的旋轉組件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板11,所述的外殼5的上端設置有出氣接頭6,所述的出氣接頭6上連接所述燻蒸出氣管8,所述的燻蒸出氣管8的端部設置所述燻蒸罩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組件包括旋轉筒座19、下支座13、防水電機14、主動齒輪15和從動齒輪16,所述下支座13固定在所述外殼5的中心,所述的下支座13的中心採用軸承支撐殼轉動設置有旋轉筒座19,所述的旋轉筒座19與所述的下支座之間還設置有外旋轉密封圈21和內旋轉密封圈,所述的旋轉筒座的上端面上密集設置有多個通孔,所述的旋轉筒座通過從動齒輪16和主動齒輪15與所述的防水電機14連接。
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連通座4、連接頭23、給藥座17、彈性密封控制球18、給藥彈簧20和密封墊22,其中,所述的給藥管連接所述的連通座4,所述的連通座4上連通設置所述連接頭23,所述連接頭23的上端連接所述給藥座17,所述的給藥座17的中心設置有給藥腔,所述的給藥腔內設置有給藥彈簧20,所述的給藥彈簧20的頂端連接所述的彈性密封控制球18,給藥時,藥液壓力克服所述給藥彈簧的彈力實現藥液流入外殼,所述的給藥座設置在所述旋轉筒座內,所述的連接頭與所述給藥座之間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墊22。
其中,所述的給藥管上設置有給藥控制閥2,所述的燻蒸出氣管上設置有出氣流速閥7。所述外殼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u型固定座10,所述的導流板支撐設置在所述的u型固定座10上。
此外,為了實現自動化控制,本發明還包括控制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的出氣接頭的進氣口處,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加熱座均與所述的控制器連接。
本發明的燻蒸裝置設置了旋轉組件,這樣,在給藥器給藥後,直接經過旋轉組件的旋轉轉動,實現對藥液的均勻擴散,而採用陶瓷加熱座可以提高溫度加熱的穩定性,保證燻蒸效果,而且,導流板的設計可以使得燻蒸氣體均勻,進一步的增強與提高燻蒸效果。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醫用燻蒸裝置,外殼的下端設置有連接組件,給藥器通過給藥管連接連接組件後與給藥座連接,給藥座設置在旋轉組件內,旋轉組件的外周部的外殼內壁底部設置有加熱座,加熱座採用陶瓷加熱器,所述的旋轉組件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板,外殼的上端設置有出氣接頭,出氣接頭上連接所述燻蒸出氣管,燻蒸出氣管的端部設置所述燻蒸罩,本發明的燻蒸裝置設置了旋轉組件,這樣,在給藥器給藥後,直接經過旋轉組件的旋轉轉動,實現對藥液的均勻擴散,而採用陶瓷加熱座可以提高溫度加熱的穩定性,保證燻蒸效果,而且,導流板的設計可以使得燻蒸氣體均勻,進一步的增強與提高燻蒸效果。
技術研發人員:董永鵬;喬愛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臨澤縣銳翔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26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