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便磨切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7:50:31 1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輕便磨切機,屬於工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磨切機主要用於材料的研磨、切割。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1010229444.4的一種全自動磨切機,用於對電機用引拔槽楔進行磨切加工。所述磨切機包含有機架(1)、送料機構(2)、夾緊機構(3)、平移升降機構(4)和磨削機構(5),所述送料機構(2)包含有步進電機(2.1)、橡皮輥(2.2)、進料螺杆(2.3)和送料架(2.4),所述夾緊機構(3)包含有頂板(3.1)、夾緊板(3.2)和夾緊氣缸(3.3);所述平移升降機構(4)包含有升降平臺(4.1)、移動平臺(4.2)、平移電機(4.3)和平移導杆(4.4);所述磨削機構(5)包含有磨削刀輪(5.1)和磨削電機(5.2)。本發明全自動磨切機,生產效率高、精度高且環保效果好。但是其不足之處在於重量大,無法進行攜帶作業,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輕便磨切機,以解決現有的磨切機重量大,無法進行攜帶作業,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輕便磨切機,其結構包括鑽頭、緊固件、鑽杆、齒輪、開關、旋轉器、電機、電池、機身主體、連接帶、背帶、指示燈、螺旋杆、增壓器、散熱器、散熱網,所述鑽頭設有緊固件,所述鑽杆與齒輪相連接,所述旋轉器設在機身主體內部,所述旋轉器與電機相連接,所述電池設在機身主體內,所述機身主體設有連接帶,所述連接帶活動連接背帶,所述背帶由金屬扣、帶孔、尼龍條、防磨包邊、對接扣組成,所述金屬扣設有帶孔,所述尼龍條固定連接金屬扣,所述尼龍條設有防磨包邊,所述對接扣與尼龍條相連接,所述螺旋杆設在機身主體內,所述增壓器與螺旋杆相連接,所述散熱器固定連接增壓器。
進一步地,所述緊固件固定連接鑽杆。
進一步地,所述開關設在旋轉器上。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活動連接電池。
進一步地,所述機身主體設有指示燈。
進一步地,所述增壓器設有散熱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有背帶,使得機器具備輕便攜帶能力,操作簡單,方便實用,增強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輕便磨切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輕便磨切機的背帶示意圖。
圖中:鑽頭-1、緊固件-2、鑽杆-3、齒輪-4、開關-5、旋轉器-6、電機-7、電池-8、機身主體-9、連接帶-10、背帶-11、金屬扣-110、帶孔-111、尼龍條-112、防磨包邊-113、對接扣-114、指示燈-12、螺旋杆-13、增壓器-14、散熱器-15、散熱網-1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輕便磨切機,其結構包括鑽頭1、緊固件2、鑽杆3、齒輪4、開關5、旋轉器6、電機7、電池8、機身主體9、連接帶10、背帶11、指示燈12、螺旋杆13、增壓器14、散熱器15、散熱網16,所述鑽頭1設有緊固件2,所述鑽杆3與齒輪4相連接,所述旋轉器6設在機身主體9內部,所述旋轉器6與電機7相連接,所述電池8設在機身主體9內,所述機身主體9設有連接帶10,所述連接帶10活動連接背帶11,所述背帶11由金屬扣110、帶孔111、尼龍條112、防磨包邊113、對接扣114組成,所述金屬扣110設有帶孔111,所述尼龍條112固定連接金屬扣110,所述尼龍條112設有防磨包邊113,所述對接扣114與尼龍條112相連接,所述螺旋杆13設在機身主體9內,所述增壓器14與螺旋杆13相連接,所述散熱器15固定連接增壓器14,所述緊固件2固定連接鑽杆3,所述開關5設在旋轉器6上,所述電機7活動連接電池8,所述機身主體9設有指示燈12,所述增壓器14設有散熱網16。
在進行使用時,將背帶11穿進手臂中,通過金屬扣110系在連接帶10上,然後通過對接扣114將背帶11系成一個圈,防止掉落,通過電池8提供動力給電機7使旋轉器6運轉,通過旋轉器6帶動鑽杆3與齒輪4控制鑽頭1進行磨切工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