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不鏽鋼表面形成微納米孔的方法與流程
2023-06-09 07:11:21 1
本發明屬於金屬的腐蝕領域,涉及一種在不鏽鋼表面形成微納米孔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行業、數位相機、個人計算機以及通訊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在很多產品的結構設計中,需要採用一種簡單的、低成本的以及可靠的工藝將金屬和高分子材料結合在一起。傳統的工藝多採用高分子膠黏劑或卡槽式結構將兩者粘接,其中塗膠工藝存在以下缺點:(1)、塗膠的均勻性控制比較困難;(2)、面積較小的部分施膠比較困難;(3)、後端的加工程序容易影響膠黏劑的膠接強度;(4)、在使用過程中,產品震動或者釋放的熱量、能量容易導致膠層架構的破壞;(5)、在高低溫下交替使用很難達到密封性能好的要求。採用卡槽式工藝容易導致整體的結構比較笨重。
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大成公司開始研發納米注塑技術,並於2004年實現了這種金屬和高分子材料之間連接工藝的批量化,即nmt技術(nanomoldingtechnology)。最初的原理如下,金屬材料經清洗和乾燥後,用酸液腐蝕,並經過t處理液浸泡,在金屬表面錨固上有機的活性點,將高分子材料注入與活性點發生反應,使高分子材料和金屬基材通過中間層牢固的連接在一起。由於這種技術能將金屬和高分子材料牢固的結合在一起,而且不需要笨重的卡槽結構,因此nmt技術出現之後,引起了汽車行業、數位相機、個人計算機以及通訊等行業的密切關注,並在上述行業逐漸開始實用化。
現有的nmt技術能很好地解決各系鋁材與多種塑膠原料之間的連結問題,所使用的塑膠原料主要有pps(聚苯硫醚)、pbt(聚酯)、pa(尼龍)。也有多個相關的專利申請(cn02805359.1、cn200380104500.x、cn201110437796.3、cn200880008157.1、cn201510089137.3),但鋁合金存在強度低、耐腐蝕性差以及手感差等缺點,採用其它金屬替代鋁合金已成為眾多nmt廠家的選擇。不鏽鋼便是替代鋁合金的一種相對容易實現的選擇,現有的這方面公開的專利存在工藝不穩定、可控性差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給出了一種簡單的、可控的、相對環保的在不鏽鋼(300系和400系)表面形成適合於nmt技術的微納米孔成型技術,本技術有望進一步拓寬不鏽鋼在nmt技術中的實際應用。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在不鏽鋼表面形成微納米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進行不鏽鋼脫脂,即把不鏽鋼金屬件放入弱酸性的脫脂劑水溶液中,在40-55℃溫度下配合超聲波清洗;
(2)、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用去離子水清洗,去除表面脫脂劑的殘留;
(3)、採用化學法腐蝕,使腐蝕液在不鏽鋼表面形成點腐蝕;
(4)、將化學腐蝕後的不鏽鋼件用去離子水反覆清洗乾淨,並在120-140℃下烘20~40min;
(5)、將烘乾後的不鏽鋼件進行電化學擴孔腐蝕,即可使得不鏽鋼表面形成微納米孔。
將腐蝕後的不鏽鋼件在去離子水中進行清洗,並在120-140℃下烘20~40min,之後可進行nmt注塑。
優選地,步驟(3)中腐蝕液由以下組份混合而成:去離子水100份、硝酸5-10份、硫酸5-10份、鹽酸5-10份、及乙酸、丙酸、丁酸、辛酸、己二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中的一種或多種共5-20份。
優選地,步驟(3)中以腐蝕液在不鏽鋼表面形成點腐蝕的方法為: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浸入上述腐蝕液中,每次浸入完後用去離子水清洗乾淨,腐蝕液的溫度控制在40-70℃,每次浸入腐蝕的時間為1~3min,浸入的次數為5-10次。
優選地,步驟(5)中電化學腐蝕液由以下組分混合而成:溶劑採用水、乙醇、正丙醇、乙二醇以及異丙醇中的一種或多種共100份,氧化性的酸包括硝酸、濃硫酸、鹽酸、氯酸、亞氯酸、高氯酸、高錳酸中的一種或多種共5-40份。
優選地,步驟(5)中所述將烘乾後的不鏽鋼件進行電化學擴孔腐蝕的方法為:採用單脈衝電流進行電化學腐蝕,其中電流密度為20ma/cm2-2000ma/cm2,脈衝佔空比為5%-100%,腐蝕時間為5-40min。
採用上述方法,本發明在不鏽鋼表面形成的納米微孔,工藝穩定、可控好,再經nmt注塑,獲得的金屬與塑膠之間的連結強度高、耐腐蝕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1、把不鏽鋼金屬件放入弱酸性的脫脂劑水溶液中,在45-50℃溫度下配合超聲波清洗。
2、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用去離子水清洗,去除表面脫脂劑的殘留。
3、採用化學法腐蝕在不鏽鋼表面形成點腐蝕,腐蝕液由以下幾種組份混合而成,去離子水100份,硝酸5份,硫酸5份,鹽酸5份,丙二酸20份。
4、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浸入上述腐蝕液中,每次浸入完後用去離子水清洗乾淨,腐蝕液的溫度控制在45-50℃,每次浸入腐蝕的時間為2分鐘,浸入的次數為10次。
5、將化學腐蝕後的不鏽鋼件用去離子水反覆清洗乾淨,並在140℃下烘30分鐘。
6、將烘乾後的不鏽鋼件進行電化學擴孔腐蝕,電化學腐蝕液由以下組份混合而成,溶劑為乙二醇共100份,電解質為鹽酸5份、氯酸為15份。
7、採用單脈衝電流進行電化學腐蝕,其中電流密度為100ma/cm2,脈衝佔空比為10%,腐蝕時間為35分鐘。
8、將腐蝕後的不鏽鋼件在去離子水中進行清洗,並在130℃下烘30分鐘,之後可進行nmt注塑。
實施例2
1、把不鏽鋼金屬件放入弱酸性的脫脂劑水溶液中,在50-55℃溫度下配合超聲波清洗。
2、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用去離子水清洗,去除表面脫脂劑的殘留。
3、採用化學法腐蝕在不鏽鋼表面形成點腐蝕,腐蝕液由以下幾種組份混合而成,去離子水100份,硝酸10份,硫酸10份,鹽酸10份,乙酸10份,丁二酸10份。
4、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浸入上述腐蝕液中,每次浸入完後用去離子水清洗乾淨,腐蝕液的溫度控制在55-60℃,每次浸入腐蝕的時間為1分鐘,浸入的次數為5次。
5、將化學腐蝕後的不鏽鋼件用去離子水反覆清洗乾淨,並在140℃下烘30分鐘。
6、將烘乾後的不鏽鋼件進行電化學擴孔腐蝕,電化學腐蝕液由以下組份混合而成,溶劑為異丙醇共100份,電解質為硝酸為5份和濃硫酸10份。
7、採用單脈衝電流進行電化學腐蝕,其中電流密度為200ma/cm2,脈衝佔空比為20%,腐蝕時間為20分鐘。
8、將腐蝕後的不鏽鋼件在去離子水中進行清洗,並在140℃下烘30分鐘,之後可進行nmt注塑。
實施例3
1、把不鏽鋼金屬件放入弱酸性的脫脂劑水溶液中,在45-50℃溫度下配合超聲波清洗。
2、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用去離子水清洗,去除表面脫脂劑的殘留。
3、採用化學法腐蝕在不鏽鋼表面形成點腐蝕,腐蝕液由以下幾種組份混合而成,去離子水100份,硝酸10份,硫酸5份,鹽酸5份,丙二酸15份。
4、將脫脂後的不鏽鋼件反覆浸入上述腐蝕液中,每次浸入完後用去離子水清洗乾淨,腐蝕液的溫度控制在65-70℃,每次浸入腐蝕的時間為2分鐘,浸入的次數為3次。
5、將化學腐蝕後的不鏽鋼件用去離子水反覆清洗乾淨,並在140℃下烘30分鐘。
6、將烘乾後的不鏽鋼件進行電化學擴孔腐蝕,電化學腐蝕液由以下組份混合而成,溶劑為乙醇、正丙醇混合物,各50份,電解質高錳酸為15份。
7、採用單脈衝電流進行電化學腐蝕,其中電流密度為500ma/cm2,脈衝佔空比為50%,腐蝕時間為5分鐘。
8、將腐蝕後的不鏽鋼件在去離子水中清洗乾淨,並在130℃下烘30分鐘,之後可進行nmt注塑。
注塑結果測試
將最終腐蝕的不鏽鋼件放入模具,磨具中不鏽鋼件的尺寸以及塑料件的尺寸符合gb/t7124-2008中的規定,最終測試按照gb/t7124-2008中的規定進行,注塑所用的樹脂為日本東麗的pbt,牌號為2107g-x01,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獲得了較優的拉伸剪切強度,說明本發明的方法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表1實施例1~3的拉伸剪切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