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耐高溫丙烯酸酯壓敏膠及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01 15:10:1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敏膠,具體說是一種具有200℃工作溫度丙烯酸壓敏膠,主要是用於FPC製程保護。
技術背景
隨著電子行業的發展及製程工藝的革新,耐高溫壓敏膠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材料,其主要應用於耐高溫膠帶及耐高溫保護膜。其中耐高溫保護膜的使用溫度及要求遠遠高於膠帶。目前耐高溫亞克力保護膜主要問題是在高溫製程後有殘膠、「鬼影」殘留、剝離力爬升較大。「鬼影」殘留需要進一步用溶劑擦洗乾淨,造成環境汙染及生產效率降低,剝離力爬升在製程結束後撕離較困難影響製程安全及成品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高溫、無殘留、易剝離的耐高溫丙烯酸酯壓敏膠。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耐高溫丙烯酸酯壓敏膠,其特徵是,以丙烯酸丁酯和/或丙烯酸異辛酯為軟單體,丙烯酸羥乙酯作為交聯單體,二乙烯基苯作為內交聯單體,烯丙基矽烷與氟代丙烯酸乙酯作為改性單體,偶氮異丁腈作為引發劑,乙酸乙酯作為溶劑,進行聚合反應;按質量份數計各單體比例,其中丙烯酸丁酯和/或丙烯酸異辛酯80-90份,丙烯酸羥乙酯3-5份,二乙烯基苯1-2份,烯丙基矽烷與氟代丙烯酸乙酯分別是5-10份,單體混合後加入引發劑偶氮異丁腈,偶氮異丁腈為上述單體質量總和的0.5%-1%,80℃下反應6-8小時。
壓敏膠主鏈上具有大量支化鏈段。
壓敏膠主鏈上含有矽烷結構與氟元素。
一種耐高溫丙烯酸酯壓敏膠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溶劑預熱回流:將550g醋酸乙酯加入到一個裝有電動攪拌的乾淨的2L四口燒瓶中,裝好冷凝管和分液漏鬥並密封其他管口後,開啟氮氣保護、開啟電動攪拌和恆溫水浴鍋加熱,控制轉速均勻,使燒瓶內溶劑保持溫度均勻並維持在80.5±0.5℃,當冷凝管出現回流時,開始記錄回流流速,控制回流流速在1秒2-3滴範圍之內,溶劑完全回流反應釜;
(2)、混合單體:將324g丙烯酸丁酯,16g丙烯酸乙酯,8g二乙烯基苯,32g烯丙基矽烷,20g氟代丙烯酸乙酯,3.5g偶氮異丁腈混合均勻後,加入到反應釜上連接的分液漏鬥中;
(3)、單體滴加:完成步驟(2)中的準備工作,並且確保步驟(1)完成之後,開始滴加步驟(2)單體,3h勻速滴加完,控制反應溫度80.5±0.5℃;
(4)、恆溫保溫:當單體滴加完成後,保溫1h後,補加一次0.5g過氧化二苯甲醯,按每分鐘2g的速度滴加完成後,控制反應溫度80.5±0.5℃,繼續保溫3h,關閉加熱及攪拌,讓釜內膠水自然冷卻至40℃以下,然後取出所得膠水並封裝,最後用醋酸乙酯清洗反應釜;
(5)、製備手工塗樣:先稱取20g以上步驟(3)合成好的膠水,依次加入N-乙基鄰對甲苯磺醯胺1g,多異氰酸酯2g,三乙胺0.04g,醋酸乙酯10g並攪拌均勻,然後開始手工塗樣,保證塗膠厚度在10±1um,並放入120℃烘箱中烘烤3min,附上普通離型膜後,放入70℃烘箱中熟化12h即可。
本發明主要在壓敏膠分子結構上引入了多元雙鍵的單體,使分子鏈產生大量枝化,及引入矽、氟元素提升了壓敏膠本身的耐溫性;引入二乙烯基苯,利用二乙烯苯的二元雙鍵結構使丙烯酸分子產生枝化;引入烯丙基矽烷,及氟代丙烯酸乙酯,使分子鏈中具有氟矽元素,改善壓敏膠的耐溫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
1.耐高溫性能強,能短時耐高溫200℃,具有200℃工作溫度,長時耐高溫180℃。
2.適用性強,由於矽氟的引入改善了壓敏膠的表面性能,使之能適用於更多具有更低表面能材料表面。
本發明涉及一種耐高溫溶劑型丙烯酸酯壓敏膠。通過在壓敏膠主鏈上引入二乙烯基苯,使得分子鏈上產生大量支化,提升丙烯酸酯壓敏膠的耐溫性,同時進一步引入烯丙基矽烷與氟代丙烯酸乙酯,引入氟矽元素進一步提升了壓敏膠的耐溫性。並且矽氟元素引入改善了壓敏膠的表面性能,使之能適應於表面能更低的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1.溶劑預熱回流:將550g醋酸乙酯加入到一個裝有電動攪拌的乾淨的2L四口燒瓶中,裝好冷凝管和分液漏鬥並密封其他管口後,開啟氮氣保護。然後開啟電動攪拌和恆溫水浴鍋加熱,控制轉速均勻,使燒瓶內溶劑保持溫度均勻並維持在80.5±0.5℃,當出現回流時,開始記錄回流流速,控制回流流速在1秒2-3滴範圍之內,溶劑回流至反應釜。
2.混合單體:將324g丙烯酸丁酯,16g丙烯酸乙酯,8g二乙烯基苯,32g烯丙基矽烷,20g氟代丙烯酸乙酯,3.5g偶氮異丁腈混合均勻後,加入到反應釜上連接的分液漏鬥中,加完後用10g醋酸乙酯衝洗之前混合所用的燒杯內壁,然後將衝洗溶劑也加入分液漏鬥中。
3.單體滴加:完成步驟(2)中的準備工作,並且確保步驟(1)完成之後,開始滴加步驟(2)單體,3h勻速滴加完分液漏鬥中的單體外,也要注意控制反應溫度80.5±0.5℃。
4.恆溫保溫:當單體滴加完成後,加入20g醋酸乙酯衝洗分液漏鬥內壁,10min勻速滴加到反應釜中,保溫1h後,補加一次0.5g過氧化二苯甲醯,按每分鐘2g速度滴加完成後再加入20g醋酸乙酯衝洗分液漏鬥內壁,10min勻速滴加到反應釜中。然後控制反應溫度80.5±0.5℃,繼續保溫3h,關閉加熱及攪拌,讓釜內膠水自然冷卻至室溫,然後取出所得膠水並封裝,最後用醋酸乙酯清洗反應釜。
5.製備手工塗樣:先稱取20g以上步驟(3)合成好的膠水,依次加入N-乙基鄰對甲苯磺醯胺1g,多異氰酸酯2g,三乙胺0.04g,醋酸乙酯10g並攪拌均勻,然後開始手工塗樣,保證塗膠厚度在10±1um,並放入120℃烘箱中烘烤3min,附上普通離型膜後,放入70℃烘箱中熟化12h即可。
6.測試剝離力:將步驟5中所製得樣品製成25mm寬度,並按照24-GB2792-1998壓敏膠粘帶180剝離強度試驗方法,測試結果如下:
7.測試殘留髮霧:將步驟5中所製得樣品平整的貼附在乾淨的測試玻璃原片上(預留適當大小的若干氣泡),經過高溫200℃烘烤1h後,取出冷卻至室溫,在強光手電下觀看被貼處的發霧情況,測試結果如下:
實施例二:
1.溶劑預熱回流:將550g醋酸乙酯加入到一個裝有電動攪拌的乾淨的2L四口燒瓶中,裝好冷凝管和分液漏鬥並密封其他管口後,開啟氮氣保護,然後開啟電動攪拌和恆溫水浴鍋加熱,控制轉速均勻,使燒瓶內溶劑保持溫度均勻並維持在80.5±0.5℃,當出現回流時,開始記錄回流流速,控制回流流速在1秒2-3滴,溶劑回流至反應釜。
2. 混合單體:將340g丙烯酸丁酯,16g丙烯酸乙酯,4g二乙烯基苯,20g烯丙基矽烷,20g氟代丙烯酸乙酯,2.7g偶氮異丁腈混合均勻後,加入到反應釜上連接的分液漏鬥中,加完後用10g醋酸乙酯衝洗之前混合所用的燒杯內壁,然後將衝洗溶劑也加入分液漏鬥中。
3.單體滴加:完成步驟(2)中的準備工作,並且確保步驟(1)完成之後,開始滴加步驟(2)單體,3h勻速滴加完分液漏鬥中的單體外,,控制反應溫度80.5±0.5℃。
4.恆溫保溫:當單體滴加完成後,加入20g醋酸乙酯衝洗分液漏鬥內壁,10min勻速滴加到反應釜中,保溫1h後,補加一次0.5g過氧化二苯甲醯,按每分鐘2g速度滴加完成後再加入20g醋酸乙酯衝洗分液漏鬥內壁,10min勻速滴加到反應釜中,然後控制反應溫度80.5±0.5℃,繼續保溫3h,關閉加熱及攪拌,讓釜內膠水自然冷卻至室溫,然後取出所得膠水並封裝,最後用醋酸乙酯清洗反應釜。
5.製備手工塗樣:先稱取20g以上步驟(3)合成好的膠水,依次加入N-乙基鄰對甲苯磺醯胺1g,多異氰酸酯2g,三乙胺0.04g,醋酸乙酯10g並攪拌均勻,然後開始手工塗樣,保證塗膠厚度在10±1um,並放入120℃烘箱中烘烤3min,附上普通離型膜後,放入70℃烘箱中熟化12h即可。
6.測試剝離力:將步驟5中所製得樣品製成25mm寬度,並按照24-GB2792-1998壓敏膠粘帶180剝離強度試驗方法,測試結果如下:
7.測試殘留髮霧:將步驟5中所製得樣品平整的貼附在乾淨的測試玻璃原片上(預留適當大小的若干氣泡),經過高溫200℃烘烤1h後,取出冷卻至室溫,在強光手電下觀看被貼處的發霧情況,測試結果如下:
由以上兩個實施案例所得壓敏膠剝離力及殘留髮霧測試結果可知:本發明的超低剝離力丙烯酸壓敏膠的配方可以被採取而且沒有風險。同時,採用以上技術方案製得的壓敏膠具有以下優點:耐高溫性能強,能短時耐高溫200℃,長時耐高溫180℃;適用性強,由於矽氟的引入改善了壓敏膠的表面性能,使之能適用於更多具有更低表面能材料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