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8:35:11 3
專利名稱: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學教學器具。
背景技術:
現有教學用醫學模型中有很多是具有插管功能的,比如氣管插管模型、鼻胃管插 管模型、導尿模型等等。學生在使用時需要將氣管插管、胃管、導尿管等相應的管子經一定 的路徑插入到具體的臟器內,達到治療、護理的目的。儘管這些模型都能做到外形逼真,內 部結構也符合正常人體的解剖結構,但是學生在使用此類模型做插管類的練習過程中,無 法知道插管到達的位置,盲目操作。模型的使用效果大大降低。如果能有一種裝置提示學 生已經插到某個關鍵解剖位置,對教學意義很大。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插管檢測結構,它主要是利用光線發 射和接收裝置測到管子插入的位置。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它主要由插管檢測結構、光電傳感器、信號處理 電路組成。所述的插管檢測結構,該結構的內腔是仿雙曲線型;中間凸出的地方,在中軸線上 兩邊對稱的地方,做成細長孔,把光電傳感器安裝在此位置。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分光線發射管和光線接收管,兩管分別放置在插管檢測結構的 細長孔內。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信號預處理電路和處理器,所述的處理器為單片機。所述的光線接收管將光轉換成電流,通過電阻將電流轉換成電壓,再由門電路轉 換成邏輯電平輸入處理器。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還包括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進行插管類操作時,能檢測到插管進入的位置。這有 助於幫助訓練學生,提高操作水平。
圖1為插管檢測結構示意圖,圖2為插管檢測結構以圖1示圖在水平軸上旋轉90°示意圖, 圖3為插管檢測結構的俯視。其中1細長孔,2細長孔,3插管檢測結構,4內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如附圖所示,該結構由插管檢測結構、光電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組成。插管檢測 結構3的內腔4是仿雙曲線型,該線型內腔容易使插管順利通過;中間凸出的地方,在中軸線上兩邊對稱的地方,做成細長孔1、2,把光電傳感器安裝在此位置,細長孔起到光線過濾 作用,只能使沿孔軸心線方向的光束通過,其餘光束濾掉,這樣可以避免因光的散射而造成 發射管與接收管的錯誤識別。光電傳感器分光線發射管和光線接收管,兩管分別放置在插 管檢測結構的細長孔1、2內。信號處理電路包括信號預處理電路和處理器,處理器為單片 機。光線接收管將光轉換成電流,通過電阻將電流轉換成電壓,再由門電路轉換成邏輯電平 輸入處理器。信號處理電路還包括顯示裝置。下面再以鼻胃管插管模型,再做進一步描述。鼻胃管插管模型是一款用於練習給病人插入胃管的操作用模型,有一完整的頭 部、口咽部、食管、胃。可以在食管的三個狹窄處接連該插管檢測結構。沒有操作時,光線接 收管接收光線發射管發出的光,將光轉換成電流,通過電阻將電流轉換成電壓,再由門電路 轉換成邏輯電平輸入處理器,顯示裝置有顯示。當使用不透明的胃管經口腔向胃內插入胃 管,當胃管經過第一個狹窄即插管檢測結構所在位置時,胃管擋住了光線發射管發出的光 束;光線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線,不能將光轉換成電流,無信號輸入處理器,顯示裝置沒有顯示。反之亦可通過電路控制沒有胃管通過時顯示裝置沒有顯示,當有胃管通過時顯示 裝置顯示。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 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它主要由插管檢測結構、光電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組成,其 特徵是插管檢測結構,該結構的內腔是仿雙曲線型;中間凸出的地方,在中軸線上兩邊對稱 的地方,做成細長孔,把光電傳感器安裝在此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分光線發 射管和光線接收管,兩管分別放置在插管檢測結構的細長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信 號預處理電路和處理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還包括 顯示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處理器為單片機。
專利摘要一種插管檢測的結構,它主要是利用光線發射和接收裝置測到管子插入的位置。它主要由插管檢測結構、光電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組成。插管檢測結構的內腔是仿雙曲線型,該線型內腔容易使插管順利通過;中間凸出的地方,在中軸線上兩邊對稱的地方,做成細長孔,把光電傳感器安裝在此位置,細長孔起到光線過濾作用,只能使沿孔軸心線方向的光束通過,其餘光束濾掉,這樣可以避免因光的散射而造成發射管與接收管的錯誤識別。
文檔編號G09B23/28GK201838242SQ20102026422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0日
發明者劉朝群, 石春剛, 顧振宇 申請人:天津市天堰醫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