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起落架防共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1:18:0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無人機升降系統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起落架防共振結構。
背景技術:
無人機在地面運行時因槳葉擺振與機體振動之間的耦合而產生的自激振動。雖然稱為地面共振,實際上這種振動並非是起因於外加交變力的強迫振動,而是自激振動。擴大振動的能量來自驅動旋翼的發動機。這種振動一旦發生,振幅在幾秒鐘內便可達到十分劇烈的程度,常常造成槳葉折斷、輪胎破裂、機身翻倒,甚至人身傷亡等嚴重事故。無人機地面共振曾一度成為阻礙直升機發展的技術難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起落架防共振結構,以防止無人機在起飛與降落時,機身與起落架產生共振,保障無人機飛行的安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起落架防共振結構,包括起落架轉軸座和減震膠圈;
所述起落架轉軸座包括第一轉軸座和第二轉軸座,所述第一轉軸座的端部與第二轉軸座的端部螺栓連接;
所述減震膠圈的中部且垂直於軸心方向設有凹槽,所述第二轉軸座的下端放入凹槽內,且第一轉軸座、第二轉軸座和減震膠圈通過螺栓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軸座包括橫杆和連接杆,所述橫杆為兩個,且相對設於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連接杆固定設於所述兩橫杆之間,所述橫杆的端部向上彎曲,且端部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轉軸座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側板固定於底板的兩側,且所述側板的下端兩側相對位置設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栓分別穿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減震膠圈,將第一轉軸座、第二轉軸座和減震膠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有用於將第二轉軸座與機身連接的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還包括起落架固定件,所述第一轉軸座通過所述起落架固定件與起落架螺栓固定連接,所述起落架固定件包括固定件底板和連接板,所述固定件底板水平設置,連接板垂直固定設於所述固定件底板的兩端,所述連接板與所述橫杆螺栓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底板設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為四個。
進一步的,所述還包括橡膠墊,所述橡膠墊設於所述減震膠圈與起落架之間,所述橡膠墊通過螺栓與起落架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橡膠墊的形狀為圓形、方形或菱形。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起落架防共振結構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起落架防共振結構,通過在機身與起落架之間設置減震膠圈,使得在無人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避免了由於發動機或者其他振動導致的共振,保障了無人機飛行的安全。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起落架防共振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起落架防共振結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起落架防共振結構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起落架防共振結構與起落架連接的簡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轉軸座;101-橫杆;102-連接杆;2-第二轉軸座;201-底板;202-側板;3-起落架固定件;301-固定件底板;302-連接板;4-減震膠圈;5-橡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4所示,一種起落架防共振結構,包括起落架轉軸座和減震膠圈4;
所述起落架轉軸座包括第一轉軸座1和第二轉軸座2,所述第一轉軸座1的端部與第二轉軸座2的端部螺栓連接;
所述減震膠圈4的中部且垂直於軸心方向設有凹槽,所述第二轉軸座2的下端放入凹槽內,且第一轉軸座1、第二轉軸座2和減震膠圈4通過螺栓轉動連接。
上述第一轉軸座1包括橫杆101和連接杆102,所述橫杆101為兩個,且相對設於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連接杆102固定設於所述兩橫杆101之間,所述橫杆101的端部向上彎曲,且端部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轉軸座2包括底板201和側板202,所述側板202固定於底板201的兩側,且所述側板202的下端兩側相對位置設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栓分別穿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減震膠圈4,將第一轉軸座1、第二轉軸座2和減震膠圈4連接。
上述底板201上設有用於將第二轉軸座2與機身連接的螺栓。
上述還包括起落架固定件3,所述第一轉軸座1通過所述起落架固定件3與起落架螺栓固定連接,所述起落架固定件3包括固定件底板301和連接板302,所述固定件底板301水平設置,連接板302垂直固定設於所述固定件底板301的兩端,所述連接板302與所述橫杆101螺栓連接。
上述固定件底板301設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為四個。
上述還包括橡膠墊5,所述橡膠墊5設於所述減震膠圈4與起落架之間,所述橡膠墊5通過螺栓與起落架固定連接。
上述橡膠墊5的形狀為圓形、方形或菱形。
起落架防共振結構通過第二轉軸座2的底板201上的螺栓與機身相連,通過起落架固定件3的固定件底板301設有螺栓孔與起落架相連,第一轉軸座1與起落架之間設有橡膠墊5,由於減震膠圈4為圓環狀,其與起落架的接觸面較小,橡膠墊5的設置使得減震膠圈4與起落架的接觸面積更大,防共振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