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格化的洪水預測方法與流程
2023-06-01 13:04:51 3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網格化的洪水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化、城市化進程不斷急速、極端惡劣氣候頻繁出現,我國大中城市暴雨災害頻繁發生,多年不遇的暴雨頻繁上演,城市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深,已經影響到我國城市經濟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正常生活。防洪排澇已經成為各個水利單位的主要任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減少災害帶來的人員財產損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基於GIS的防洪信息監測與分析系統在國內外發展迅速,通過洪水預報、雨洪分析和災後評估實現防洪信息監管與調度,因流域而異,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殊性,不可能套用其它流域的模型決策流程,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區域、地理環境等進行網格化管理。其中洪水預報主要是以水位、雨量的過程曲線預報,且大多是依據「經驗」來進行宏觀的預測,當流域範圍廣闊時,就會造成逐級向下遊推演的誤差增大,對階段性洪水來不及預報。
目前這種防汛分析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現有的防汛分析系統能力遠無法適應城市暴雨突發頻發、城區雨洪匯流速度加快等城市洪澇災害新特點,増大了城市面對洪澇災害的脆弱性,給城市防洪排澇工作帶來很大的隱患,原有的防汛系統只是針對大範圍,沒有針對流域、地域等不同的防汛條件設定不同的監管方式和預測預報模型等,沒有形成針對某一個區域的特定處置方案,監管範圍的劃分還比較大,未能通過專業網格化管理,對防汛的管理對象進行梳理分類並進行編碼,未能實現防汛管理對象從目前的粗放式管理向數位化、精細化管理的轉變,使得為領導的輔助決策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區域、地理環境等進行網格化管理,進行實時、全面監管,能時刻了解雨情、水情、工情等動態信息,實現對防洪內澇信息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和早處置,進一步提升城市防訊管理水平和應急調度處置能力。
(2)預報不準確:日常實際降雨過程很多都是一波一波的,時大時小,而不是一直持續在某個雨量階段,而現有的洪水預報沒有根據降雨的這個特徵進行實時的預報,主要是以水位、雨量的整個過程曲線預報為主要依據,且預報時大多依據「經驗」來進行宏觀的預測,當流域範圍廣闊時,就會造成逐級向下遊推演的誤差增大,對階段性洪水來不及預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基於網格化的洪水預測方法,實現洪水預報,提前進行洪水災情預警。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方案是:一種基於網格化的洪水預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在特定區域內進行網格劃分,形成一個以上的網格單元;
步驟S2:根據每個網格單元建立對應的水文預報模型;
步驟S3:將在降雨區間內,特定時間段內累積降雨量達到某一特定值定義為波雨量;疊加在降雨區間內不同時間段內的波雨量,預測得到該網絡單元在該降雨區間內的總降雨量;
步驟S4:根據每個網格單元內的總降雨量,進行洪水預報。
進一步的,在步驟S1中,所述網絡劃分基於GIS平臺,根據行政區域進行劃分形成不同的區域網格單元,再對每個區域網格單元按照河流區域、水庫區域進行劃分,形成所述網格單元,並對每個網格單元進行編號。
進一步的,根據河流區域或者水庫區域的網格單元,建立對應的河流水文預報模型和水庫水文預報模塊。
進一步的,在步驟S4中,設定最小波雨量Xmin,最大波雨量Xmax,建立不同波雨量X與洪水之間的關係曲線,其中Xmin≤X≤Xmax,並且Xmin和Xmax大於0。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S4中,所述的洪水預報包括洪量、洪峰、洪峰到來時間和洪水過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網格化劃分,針對不同水文、氣候、地貌特點,合理劃分模型類型,開發具有考慮不同特點的水文模型,保證預報模型準確,實現對防汛信息的實時、全面監管,能時刻了解雨情、水情、工情等動態信息,實現對防洪內澇信息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和早處置。基於不同的網格劃分,將降雨劃分為集中的一波波的累積雨量,然後再進行洪水預報,實現更精確的洪水預測預報。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專利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洪水預報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基於網格化的洪水預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在特定區域內進行網格劃分,形成一個以上的網格單元;
步驟S2:根據每個網格單元建立對應的水文預報模型;
步驟S3:將在降雨區間內,特定時間段內累積降雨量達到某一特定值定義為波雨量;疊加在降雨區間內不同時間段內的波雨量,預測得到該網絡單元在該降雨區間內的總降雨量;
步驟S4:根據每個網格單元內的總降雨量,進行洪水預報。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1中,所述網絡劃分基於GIS平臺,根據行政區域進行劃分形成不同的區域網格單元,再對每個區域網格單元按照河流區域、水庫區域進行劃分,形成所述網格單元,並對每個網格單元進行編號。
在本實施例中,根據河流區域或者水庫區域的網格單元,建立對應的河流水文預報模型和水庫水文預報模塊。不同的區域或網格地形地貌等因素都不同,所以採用的模型也不一樣,每個模型的參數也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水文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水箱(TANK)模型、SCLS模型等。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4中,設定最小波雨量Xmin,最大波雨量Xmax,建立不同波雨量X與洪水之間的關係曲線,其中Xmin≤X≤Xmax,並且Xmin和Xmax大於0。
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步驟S4中,所述的洪水預報包括洪量、洪峰、洪峰到來時間和洪水過程。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過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基於防汛的特點考慮,進行各種不同特徵、不同類型(不同河流、不同水利工程、不同行政區域、不同經濟區劃、不同地貌、不同水文、不同氣候等)的網格劃分,以滿足各種防汛抗旱的要求。
基本網格劃分按照目前的鄉鎮行政區域來進行劃分。同時根據GIS平臺劃分出城鎮、河流區域、水庫區域。劃分方法如下:
(1)對每個網格(城鎮)進行編號;
(2)對影響不同的河道進行編號;
(3)對影響大、中、小型水庫進行編號;
(4)對城市進行單獨編號;
(5)對灌區進行標號;
(6)對流域進行編號,包括一般流域、山區小流域等再細化編號;
(7)對其他水利工程進行編號。
以GIS技術為基礎,結合每個網格單元,合理選取水文模型,水文模型主要包括:一般流域水文預報通用模型;平原河網水文預報通用模型;山區小流域水文預報通用模型;中型水庫水文預報通用模型;城(鎮)區水文預報通用模型;大型水庫洪水預報模型。以單個網格單元為單位,進行降雨量統計、洪水預報,將每波累積降雨量30mm為一個階段,作為波雨量的計算起點,在降雨區間內,單位時間內連續降雨60mm、90mm、120mm,……,一直到最大值波雨量進行疊加, 然後根據不用的水文模型對波雨量疊加結果進行洪水分析預報,根據網格的劃分主要包括:
(1)大中型水庫洪水過程預報,預報出洪量、洪峰、洪峰到來時間、洪水過程;
(2)河流斷面洪水過程預報,預報出洪量、洪峰、洪峰到來時間、洪水過程;
(3)其他基于波雨量的空間網格點洪水預報,預報出洪量、洪峰、洪峰到來時間、洪水過程、淹沒水深、淹沒範圍。
根據不同的颱風暴雨的波雨量,計算相應的洪水過程,建立網格化波雨量與洪水相應關係,預估可能引發的災情進行評估,包括淹沒範圍內不同淹沒水深、淹沒歷時、洪水到達時間以及不同量級內人口、村莊、GDP、耕地、資產、基礎設施數量等。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格化的洪水預測方法,實現洪水預報,提前進行洪水災情預警。
上列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