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蓋噴碼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0:33:31 3
專利名稱:壓蓋噴碼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物件蓋體安裝生產線上的機械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氣霧罐壓蓋的噴碼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氣霧罐種類多樣化,由於氣霧罐大小的多樣化,壓蓋及噴碼過程中,需要不同類型的設備對應不同的大小的氣霧罐進行作業,並且,氣霧罐在壓蓋後需要經傳送裝置送至噴碼機構,噴碼機構需要準確定位氣霧罐位置進行噴碼,造成生產流程長,工藝複雜,增加了製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鑑於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對不同尺寸的物件進行壓蓋及噴碼的壓蓋噴碼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蓋噴碼裝置,應用於氣霧罐罐裝生產線,包括工作檯、設置在工作檯上的衝壓機構、傳送機構及噴碼機構,所述衝壓機構包括支架及安裝在支架上的衝壓杆,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第一轉輪、第二轉輪、導軌、第一傳送帶及第二傳送帶,所述第一轉輪周緣上開設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轉輪同軸心地設置在第一轉輪上且同第一轉輪一起轉動,第二轉輪周緣上開設有第二缺口,所述導軌設置在所述工作檯上,環繞在所述第一轉輪的外圍並形成入口端與出口端,所述第一傳送帶往所述入口端傳送待壓蓋物件並傳接壓蓋後從出口端送出的物件,所述第二傳送帶設置於所述入口端與所述衝壓機構之間,向所述第二缺口傳送待壓蓋物件的蓋體,所述噴碼機構設置在工作檯上,並且鄰近所述出口端,用於對壓蓋後的物件進行噴碼。進一步地,所述傳送 機構包括驅動裝置,驅動裝置設置在工作檯內,且從工作檯表面凸伸一主軸,主軸套設安裝第一轉輪、第二轉輪的中心,帶動第一轉輪、第二轉輪一起轉動。進一步地,所述工作檯具有一側壁,所述第一轉輪裝配在所述主軸上,並且第一轉輪的部分周緣相對所述側壁露出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送帶水平布置並一側貼鄰工作檯的側壁的頂端,第一傳送帶的表面與工作檯的頂面平齊,所述第一傳送帶穿過第一轉輪的相對工作檯露出的所述部分周緣的底面,且經過所述入口端與出口端。進一步地,所述入口端與出口端分別鄰近所述工作檯的側壁。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與第二缺口呈半圓形或三角形或等腰梯形或方形。進一步地,所述導軌環繞在所述第一轉輪的外圍,並與第一轉輪外周緣形成一導槽,所述入口端與出口端位於導槽的兩端,所述導槽與其對應的所述第一轉輪的多個第一缺口配合,形成多個用以限定待壓蓋物件的空間。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撐杆以及與支撐杆垂直連接的承載杆,並在承載杆下方形成一衝壓空間,所述承載杆上安裝有所述衝壓杆。進一步地,所述噴碼機構包括噴嘴,所述噴嘴安裝在工作檯表面開設的孔內,鄰近所述出口端,且位於第一轉輪周緣的底部下方,使得第一轉輪轉動時,第一缺口內的物件底面經過該噴嘴。進一步地,所述噴碼機構包括檢測裝置,所述檢測裝置設置於所述工作檯上,鄰近所述的出口端,使得壓蓋後的物件經過該感測單元時被感測單元感測。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壓蓋噴碼裝置通過第一轉輪、第二轉輪的周緣開設缺口,同通過缺口傳送待壓蓋物件,衝壓壓合,且工作檯內安裝噴碼機構,在前一個物件壓蓋的同時,可對已經壓蓋的物件進行噴碼。這樣生產流程短暫,工藝簡單,降低了製造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壓蓋噴碼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壓蓋碼裝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壓蓋碼裝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工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壓蓋碼裝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壓蓋噴碼裝置100包括工作檯
10、設置在工作檯10上的衝壓機構20、傳送機構30及噴碼機構40。所述衝壓機構20包括支架21及安裝在支架21上的衝壓杆23。所述支架21大致呈「7」形,包括支撐杆211以及與支撐杆211垂直連接的承載杆212,並在承載杆212下方形成一衝壓空間213。所述衝壓杆23安裝在所述承載杆212上,與所述支撐杆211平行,該衝壓杆23可在驅動裝置(圖未示)的作用下往返運動,即向下伸縮,對位於衝壓空間213內的物件進行衝壓。所述衝壓杆23的衝壓端可設置一衝頭231,該衝頭231根據衝壓強度需要安裝,如需彈性衝壓,該衝頭231可選擇軟質材料如橡膠製成的衝頭,如需要硬性衝壓,則該衝頭231可選擇硬質材料衝頭。所述傳送機構30包括驅動裝置(圖未示)、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導軌33、第一傳送帶34及第二傳送帶35。所述的驅動裝置設置在工作檯10內,且從工作檯10表面凸伸一主軸11,該主軸11用於套設安裝於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的中心通孔內,並帶動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轉動,本實施例中該主軸11為方形軸。所述第一轉輪31呈圓形,中心開設匹配與主軸11的方形通孔。所述第一轉輪31圓周緣均勻開設若干個第一缺口 311,所述第一轉輪31整體呈齒輪狀,所述第一缺口 311用於與待壓蓋物件的本體收容匹配,可呈半圓形或三角形或等腰梯形或方形等,本實施例中第一缺口 311為半圓形以配合圓柱體物件。第一轉輪31裝配在所述主軸11上,並且第一轉輪31的部分周緣相對於所述工作檯10的一側壁12露出。所述第二轉輪32軸心套設於所述主軸11上,同軸地安裝於所述第一送轉輪31上方,且與第一送轉輪31具有一定 的間距,該距離可根據待壓蓋物件的高低而調整如通過墊塊(圖未示)。所述第一轉輪31與所述第一轉輪31機構基本相同,其邊緣開設有第二缺口321,第二缺口 321的位置與所述第一缺口 311的位置對應,位於所述第一缺口 311的上方,該第二缺口 321匹配待壓蓋物件的蓋體,其大小較佳為收容蓋體的一半。所述導軌33設置在所述工作檯10上,呈圓弧結構,環繞在所述第一轉輪31外圍,並與第一轉輪31外周緣形成一導槽331,該導槽331與對應的所述第一轉輪31的多個第一缺口 311配合,形成多個用以限定待壓蓋物件本體的空間,待壓蓋物件本體置入該空間內後,隨第一轉輪31轉動而沿導軌33 —同轉動。並且,導軌33兩端處與所述第一轉輪31形成入口端與出口端。本實施例中,入口端與出口端分別鄰近所述工作檯10的側壁12。所述第一傳送帶34水平並一側貼鄰地設置於工作檯10的側壁12頂端,第一傳送帶34的表面與工作檯10的上表面平齊,所述第一傳送帶34穿過第一轉輪31相對工作檯10露出的周緣底面,且經過所述的入口端與出口端,第一傳送帶34配合所述第一轉輪31,將待壓蓋物件的主體從入口端送入,並將壓蓋後的物件從出口端送出。所述第二傳送帶35設置於第二轉輪32周緣的一側,位於所述的入口端與所述衝壓機構20之間,用於向所述第二缺口 321傳送待壓蓋物件的蓋體。所述噴碼機構40包括噴嘴41及感測單元43,所述噴嘴41設置在工作檯10內,鄰近所述出口端,位於第一轉動輪31周緣的底部下方,使得第一轉輪31轉動時,第一缺口 311內的物件底面經過該噴嘴41,以便於噴嘴41噴碼至物件的底面上。如通過在工作檯10表面開設一孔,所述噴嘴41安置在該孔內。所述感測單元43設置於所述導軌33上,鄰近所述出口端,使得壓蓋後的物件進過該感測單元43時,感測單元43發出感測信號,使噴嘴41打出噴碼至物件的底面上。請參閱附圖3,工作時,第一轉輪31與第二轉輪32在主軸11的帶動下轉動,所述第一傳送帶34將待壓蓋物件(如氣霧罐)的本體200從導軌33的入口端傳送至第一轉輪31的第一缺口 311內,所述第二傳送帶35將待壓蓋物件的蓋體220傳送至第二轉輪32的第二缺口 321內,待壓蓋物件的蓋體220疊壓在待壓蓋物件的本體200上,第一轉輪31及第二轉輪33同步轉動帶動待壓·蓋物件的本體200及待壓蓋物件蓋體220 —起運動,本體200及待壓蓋物件蓋體220送入至衝壓空間213內時,所述主軸11停止轉動,衝壓杆23快速向下衝壓並回位,將蓋體220壓緊至本體200上。衝壓完後,繼續轉動,至下一個待壓物件運送至衝壓空間213內,再次停止轉動,衝壓完成後轉出,如此循環,實現連續壓蓋工作。感測單元43檢測到第一缺口 311內的物件時,發出感測信號至噴碼控制中心(圖未示),噴碼控制中心啟動噴嘴41動作,對第一缺口 311內的物件底面進行噴碼,噴碼時,物件需要停頓的時間可利用衝壓時停頓的時間,即衝壓機構20對物件進行壓蓋時,同時噴碼機構對已經壓蓋好的另一物件進行噴碼。噴碼後,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轉動,將經過壓蓋噴碼處理的物件送出導軌33的出口端進入到第一傳送帶34上,第一傳送帶34將壓蓋噴碼後的物件送入下一工序。請參閱附圖4,第二較佳實施例壓蓋噴碼裝置100,根據不同需求,對應不同型號的蓋體230隻需更換第二轉輪32,使該第二轉輪33的第二缺口 321與蓋體230的相匹配能將蓋體230送入該第二缺口 321即可。可以理解,對應不同型號的待壓蓋物件的本體200隻需更換第一轉輪31,使該第一轉輪31的第一缺口 311與本體200相匹配,能將本體200送入該第一缺口 311即可。[0033]可以理解,從出口端送出的壓蓋後的物料亦可通過其他傳送設備傳送。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內做其它變化,當然,這些依據本實用新型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範圍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 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壓蓋噴碼裝置(100),包括工作檯(10)、設置在工作檯(10)上的衝壓機構(20)、傳送機構(30)及噴碼機構(40),所述衝壓機構(20)包括支架(21)及安裝在支架(21)上的衝壓杆(23),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送機構(30)包括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導軌(33)、第一傳送帶(34)及第二傳送帶(35),所述第一轉輪(31)周緣上開設有第一缺口(311),所述第二轉輪(32)同軸心地設置在第一轉輪(31)上且同第一轉輪(31) —起轉動,第二轉輪(32)周緣上開設有第二缺口(321),所述導軌(33)設置在所述工作檯(10)上,環繞在所述第一轉輪(31)的外圍並形成入口端與出口端,所述第一傳送帶(34)往所述入口端傳送待壓蓋物件並傳接壓蓋後從出口端送出的物件,所述第二傳送帶(34)設置於所述入口端與所述衝壓機構(20)之間,向所述第二缺口(321)傳送待壓蓋物件的蓋體,所述噴碼機構(40 )設置在工作檯(10 )上,並且鄰近所述出口端,用於對壓蓋後的物件進行噴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送機構(30)包括驅動裝置,驅動裝置設置在工作檯(10)內,且從工作檯(10)表面凸伸一主軸(11),主軸(11)套設安裝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 )的中心,帶動第一轉輪(31)、第二轉輪(32 )—起轉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工作檯(10)具有一側壁(12),所述第一轉輪(31)裝配在所述主軸(11)上,並且第一轉輪(31)的部分周緣相對所述側壁(12)露出。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傳送帶(34)水平布置並一側貼鄰工作檯(10)的側壁(12)的頂端,第一傳送帶(34)的表面與工作檯(10)的頂面平齊,所述第一傳送帶(34)穿過第一轉輪(31)的相對工作檯(10)露出的所述部分周緣的底面,且經過所述入口端與出口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入口端與出口端分別鄰近所述工作檯(10)的側壁(1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缺口(311)與第二缺口(321)呈半圓形或三角形或等腰梯形或方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還在於:所述導軌(33)環繞在所述第一轉輪(31)的外圍,並與第一轉輪(31)外周緣形成一導槽(331),所述入口端與出口端位於導槽(331)的兩端,所述導槽(331)與其對應的所述第一轉輪(31)的多個第一缺口(311)配合,形成多個用以限定待壓蓋物件的空間。
8.如權利要求1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21)包括支撐杆(211)以及與支撐杆(211)垂直連接的承載杆(212),並在承載杆(212)下方形成一衝壓空間(213),所述承載杆(212)上安裝有所述衝壓杆(23)。
9.如權利要求1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噴碼機構(40)包括噴嘴(41),所述噴嘴(41)安裝在工作檯(10)表面開設的孔內,鄰近所述出口端,且位於第一轉輪(32 )周緣的底部下方,使得第一轉輪(31)轉動時,第一缺口( 311)內的物件底面經過該噴嘴(41)。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壓蓋噴碼裝置(100),其特徵在於:所述噴碼機構(40)包括檢測裝置(43),所述檢測裝置(43)設置於所述工作檯(10)上,鄰近所述的出口端,使得壓蓋後的物件經過該感測單元(43)時被感測單元(43)感測。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蓋噴碼裝置,應用於一種物件蓋體安裝生產線上,包括工作檯、設置在工作檯上的衝壓機構、傳送機構及噴碼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第一轉輪、第二轉輪、導軌第一傳送帶及第二傳送帶,所述第一轉輪、第二轉輪周緣設有缺口,所述第二轉輪同第一轉輪一起轉動,所述導軌設置所述工作檯上,所述第一傳送帶送入待壓蓋主體,所述第二傳送帶傳送待壓蓋物件的蓋體,所述噴碼機構設置在工作檯內,用以對壓蓋後的物件進行噴碼。本實用新型壓蓋噴碼裝置通過第一轉輪、第二轉輪開設缺口,通過缺口傳送待壓蓋物件,通過缺口傳送待壓蓋物件的本體與蓋體,衝壓壓合,且工作檯內安裝噴碼機構,壓蓋的同時,進行噴碼,生產流程短暫,降低製造成本。
文檔編號B65B61/26GK203144067SQ20122073406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徐偉太 申請人:肇慶歐迪斯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