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
2023-06-03 18:53:01 3
專利名稱: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目前同行業的產品中,對於斯太爾車型的軸間差速器 殼的斷裂現象屢見不鮮,象中國濟南重汽、北汽福田、安凱乃至陝西漢德, 每月因零件差速器前殼的斷裂佔到了發貨量的10%至15%。就安徽安凱
一家,每月因差速器總成的賠付價值就在150至160萬元。斯太爾差速器 前殼原柄部直徑為&60;熱處理調質要求HB187-240;原熱處理中頻淬 火區硬化層深度4-6,漸開線花鍵小徑處不小於3、硬度HRC54-60;原大 端底孔為120度錐孔;原淬火部位的根部為刀具所形成的R角為lmrn, 應力集中存在微裂紋,產品強度低,靜扭扭矩小,易斷裂,壽命低。綜上 所述軸間差速器殼的斷裂巳成為同行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 它能很好地解決斯太爾差速器前殼易斷裂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 現的, 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柄部直徑加工為&65; 熱處理調質要求硬度為HRC30-33;柄部熱處理採用中頻淬火,硬化層 深度為8-12,漸開線花鍵小徑處不小於6、硬度HRC52-58;加工大頭底 孔為(i)40X2沉孔;加工淬火部位根部R角為2.5-3 mm。本發明不但從零 件結構設計上而且從零件的熱處理、工藝上進行了有效的改進,彌補了零 件原設計強度的不足之處,從而使此部件的有效強度大大提高、避免了零件在運動過程中被扭斷的現象,提高了斯太爾差速器前殼的使用壽命。
圖l是本發明結構示意1.小頭,2.柄部,3.淬火部位根部,4.斜孔,5.十字 軸孔,6.凹槽,7.大頭, 8.沉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在圖中, 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柄部2直徑加 工為(J)65;熱處理調質要求硬度為HRC30-33;柄部2熱處理採用中頻 淬火,硬化層深度為8-12,漸開線花鍵小徑處不小於6、硬度HRC52-58; 加工大頭7底孔為d) 40X2沉孔8;加工淬火部位根部3 R角為2.5-3 mm。 具體實施時,用材料42GrMo鍛造毛坯;粗車大頭7、內R及凹槽6,用 R樣板檢驗,加工大頭7底孔採用440X2沉孔8,能增大零件的結構強 度,使其自生的有效強度係數增大;粗車小頭l、柄部2直徑為(t)65,淬 火部位根部3隻角為2.51!1111,能增加其扭轉強度;調質處理HRC30-33, 能減少硬度梯度,提高零件的整體綜合機械強度;精車大頭7及內R,用 R樣板檢驗,鑽中心孔&4;精車小頭1和車M33X1.5螺紋,鑽中心孔d)4, 帶倒角2X45°和倒角30° ;上夾具在柄部2上加工花鍵銑齒Z=39, M=l. 5, (i=30°;柄部2熱處理採用中頻淬火,硬化層深度8-12,漸開線花鍵小 徑處不小於6、硬度HRC52-58;在柄部2右邊第二個臺階上用數控鑽銑鑽\鏜\倒角\鉸10-412孔;在大頭7端面上,換刀點螺孔8-M14X1.5 底孔(J) 12. 6位置深5,鑽8-d) 12. 6深孔,鍃* 14. 5孔深2 ,攻絲8-M14X1. 5 螺孔,並用絲規檢驗,鑽36°斜孔4-d)18;去毛剌;加長頂針頂磨外圓柄 部2及端面R為2 mm,能減少因中頻淬火的熱處理應力集中而產生的微 裂紋問題。將差速器前殼、後殼一起用螺栓連接對中調整中心,加工十字 軸孔5為d) 27,用芯棒檢驗,確保所有位置度要求並用三坐標測量儀檢驗; 用專用夾具鑽小頭1為&5十字孔;整理小頭1的M33X1. 5螺紋;去所有 毛刺;清洗、上油、包裝、入庫。本發明經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 樊),依據國家重卡汽車有關試驗項目的試驗標準檢驗,總成靜扭扭矩〉 35000N*m, 符合國家標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柄部(2)直徑加工為ф65;熱處理調質要求硬度為HRC30-33;柄部(2)採用熱處理中頻淬火,硬化層深度為8-12,漸開線花鍵小徑處不小於6、硬度HRC52-58;加工大頭(7)底孔為ф40X2沉孔(8);加工淬火部位根部(3)R為2.5-3mm。
全文摘要
一種差速器前殼的加工方法,是柄部直徑加工為φ65;熱處理調質要求硬度為HRC30-33;熱處理中頻淬火區硬化層深度為8-12,漸開線花鍵小徑處不小於6、硬度HRC52-58;加工大頭底孔為φ40×2沉孔;加工淬火部位根部R角為2.5-3。本發明不但從零件結構設計上而且從零件的熱處理、工藝上進行了有效的改進,彌補了零件原設計強度的不足之處,從而使此部件的有效強度大大提高、避免了零件在運動過程中被扭斷的現象,提高了斯太爾差速器前殼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16H57/02GK101555939SQ20081002361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9日
發明者晨 朱 申請人:朱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