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發電方法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8:51:51 3
專利名稱:重力發電方法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量轉換的設備——重力發電的方法及其裝置,主要是指 一種把物體的重力轉換成電能的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己知的發電方法主要有水利發電、火力發電、柴油發電、核發電,此外還有 風力發電、地熱發電、海洋潮汐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在上述水利發電、火力發 電、核發電中,都需要配備與之相適應的設備(裝置),其投入資金多、設備龐 大複雜、技術難度大,如火力發電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利用風力、地熱、海洋 潮汐、太陽能等發電的技術還不十分成熟,還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海水浮力發 電,是靠海中的浮箱在海浪的上下波動中,帶動發電系統發出電能。但是,在海 浪小的地方,或者在內陸,這種發電技術就不能使用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把重力轉換成電能的能量轉換設備——重力發電 方法及其裝置,以便克服現有發電方法中存在的投入資金多、設備龐大複雜、技 術難度大和效率低等問題。
實現本發明的方法之一是該方法包括
a、 設置一可滾動的密閉圓筒,其中心是一與之固定在一起的中軸,該中軸 一端為空心;
b、 在a所述的密閉圓筒內有發電箱,該發電箱內的變速齒輪組與a所述的中辨緊密結合;
C、在b所述的發電箱下部設有掛鈎,該掛鈎需要掛重物;
d、 a所述的密閉圓筒內最好為真空,也可以有流體,流體為空氣,或比空氣 輕的惰性氣體;
e、 用外力滾動密閉圓筒,其中軸隨之轉動,發電箱在重物的作用下不動,轉 動的中軸帶動發電箱內的發電機發電;
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是該裝置包括一兩端密封的密閉圓筒,以及筒內設置 的中軸,發電箱,發電箱下部設有掛鈎;其結構是,密閉圓筒的中心固定有一端 為空心的中軸,其通過變速齒輪組接發電機,發電箱下部設有掛重物的掛鈎,該 軸的兩端露在密閉圓筒兩端蓋的外面,發電箱發出的電通過設置在中軸空心處的 電纜輸出。
實現本發明的方法之二是該方法包括
a、 設置一可滾動的密閉圓筒,其外圓周設有加強圈,該圈內設置有可轉動的 圓節管及推動圓節管轉動的推桿,在圓筒一側端面中心設有一發電箱;
b、 在a所述的密閉圓筒,其加強圈內的圓節管,與發電箱連接;
c、 在a所述的密閉圓筒內設置有實心的圓筒;
d、 密閉圓筒內是真空或有流體,流體為空氣,或比空氣輕的惰性氣體;
e、 用外力滾動密閉圓筒,實心圓筒也同時轉動,很重的實心圓筒壓向推桿, 推桿縮進圈內,帶動了可轉動的圓節管的轉動,與圓節管連接的發電箱內的發電 機同時轉動發出電能。
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是該裝置包括一兩端密封的密閉圓筒,以及筒內設置 的圓節管,推桿,實心的圓筒和筒外設置的發電箱;其結構是,在密閉圓筒的筒體圓周設有加強圈,在加強圈內設置有圓節管,該管的一端接筒外的發電箱,推 杆帶有復位彈橫,實心的圓筒壓推桿時,推桿向下運動,使圓節管轉動,帶動了 發電箱內的發電機轉動。實心的圓筒沒有壓推桿時,復位彈橫使推桿復位。在圓 筒另一側的端蓋中心固定有發電箱。
實現本發明的方法之三是該方法包括
a、 設置一可滾動的密閉圓筒,該圓筒內設有兩個輪子,在兩個輪子之間的主 梁上設有發電箱,其一端為支撐輪,另一端為傳動輪;
b、 在a所述密閉圓筒內的發電箱上設有的平臺,平臺上需要放重物;
C、在a所述密閉圓筒g其中心是一與之固定在一起的中軸,該中軸一端為空心;
d、 密閉圓筒內是真空或有流體,流體為空氣,或比空氣輕的惰性氣體;
e、 用外力滾動密閉圓筒,在平臺上的重物重力的作用下,傳動輪轉動,該傳 動輪帶動發電箱內的發電機,使之發電。
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是該裝置包括一兩端密封的密閉圓筒,以及筒內設置 的中軸,輪和發電箱及平臺;其結構是,在密閉圓筒的筒體內圓周設有兩個輪子, 在兩個輪子之間的主梁上設有發電箱,發電箱前端通動變速齒輪組連接傳動輪, 另一端為支撐輪,兩輪分別與圓筒的內底面接觸,其中發電箱的上部設有一放置 重物的平臺,所設置的中軸,對平臺上的重物可進行定位,滾動密閉圓筒,在平 臺上的重物產生的重力作用下,傳動輪轉動,該傳動輪通過變速齒輪組帶動發電 機發電。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利用密閉圓筒內,重物產生的重力,當用外力使圓 筒均速轉動時,筒內的重物驅動發電箱內的發電機發電,把重力轉換成電能。這 種方法具有省力、省功、結構簡單和投資少等特點。
圖l是本發明的裝置之一,其中1筒體、2端蓋、3電纜、4中軸。 圖2是圖1的側視圖,表示去掉端蓋後的內部結構,其中7是發電箱、8,。 圖3是圖1的軸向剖視圖,其中5變速齒輪組、6發電機、9導電碳刷。 圖4是圖1的組裝公解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裝置之二,其中10加強圈、ll圓節管。 圖6是圖5的側視圖,表示去掉端蓋後的內部結構,12推桿、13實心圓 筒、19復位彈橫。
圖7是圖5的徑向剖視圖,14圓節管的轉彎處。 圖8是圖5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裝置之三。
圖10是圖9的側視圖,表示去掉端蓋後的內部結構,其中15傳動輪、16 支撐輪、17主梁、18平臺。
圖11是圖9的徑向剖視圖。
圖12是圖11的組裝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涉及方法發明和裝置發明,其中在方法發明中介紹了三種方法,結 合方法又提出了三種裝置。
本發明的基本原理是,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 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 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因此,物體的重力,同樣可以從一種形式(重力),轉換成另一種形式(電能),即利用重力可以發
電!為此設計一個可轉動的封閉圓筒,並把重物安置在圓筒內,結合發電箱, 在用外力使圓筒轉動的作用下,將重力轉變成動力驅動發電箱內的發電機發電 (發電箱內是發電機和變速齒輪組,其結構和工作原理屬公知技術)。
根據基本原理設計了三種發電方法其一是給圓筒一個外力,使圓筒轉動, 圓筒又帶動自身的軸同時轉動。軸上配置有發電箱,在重力的作用下,軸上的 發電箱不隨圓筒轉動。此時,轉動的軸,帶動發電箱內與變速齒輪組配合的發 電機發出電能。其二是給圓筒一個外力,使圓筒轉動,實心的圓筒也同時轉動, 在重力的作用下,實心的圓筒壓向帶有復位彈橫的推桿,推桿被壓進加強圈裡, 帶動了加強圈內的圓節管的轉動,轉動的圓節管同時帶動了發電箱內的發電機 發出電能。其三是給圓筒一個外力,使圓筒轉動,在重力的作用下,帶有前後 輪(前輪是傳動輪,後輪是支撐輪)的發電箱始終處在圓筒的下部,前後輪隨 之轉動,前輪又通過變速齒輪組帶動發電機發出電能。注意裝置在流體中工 作時,筒體和端蓋應儘量設計成減少阻力的形狀,以減少讓裝置轉動的外力,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實現上述三種發電方法所設計的三種裝置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l——圖4所示,本裝置的密閉圓筒由筒體l、端蓋2和中軸4組成,
端蓋2將筒體1密封,其裡面的中軸4上設置有發電箱7、掛鈎8、發電箱內有 變速齒輪組5、發電機6、導電碳刷9,中軸4的一端為空心,發電機6發出來 的電,通過導電碳刷9,再經過空心管內的電纜3導出。注意掛鈎8必須掛有
重物。工作時,給圓筒一個外力,使圓筒轉動,在(掛鈎上)重物的作用下, 發電箱7不動,此時中軸4隨圓筒一起轉動,在中軸4的帶動下,發電箱7內的變速齒輪組5轉動,帶動發電機6發出電能。該電能通過導電碳刷9,空心管
內的電纜3導出。
實施例2
如圖5——圖8所示,本裝置的密閉圓筒由筒體1和端蓋2組成,端蓋2 將筒體1密封,筒體1設有加強圈10,使筒體1不易變形,其裡面設置圓節管 11、推桿12、實心圓筒13,其外面連接有圓節管11 (現實中的圓節管的轉彎處 14,轉彎沒有那麼急,這裡只是示意),圓節管11又和發電箱7緊密結合,發 電箱7安裝在端蓋2的中點上。工作時,給圓筒一個外力,使圓筒轉動,其裡 面很重的實心圓筒13也同時轉動,壓向推桿12,在重力的作用下,推桿12被 壓進加強圈10裡面,推桿12在壓進加強圈IO裡面的時候,同時帶動了圓節管 ll的轉動,變速齒輪組5因此轉動,帶動發電機發出電能,隨著實心圓筒13 的轉動,實心圓筒壓向下一個推桿12,推桿12將再次推動圓節管11轉動,而 剛才被壓進加強圈10裡面的推桿12,在實心圓筒沒壓它時,推桿12裡面的復 位彈橫19把推桿從加強圈裡面彈出,恢復到被壓前的狀態……。實心圓筒的不 斷滾動,圓節管ll也不斷的轉動,發電箱因此可以連續地發出電能。 實施例3
如圖9——圖12所示,本裝置的密閉圓筒由筒體1、端蓋2和中軸4組成, 端蓋2將筒體1密封,筒體1設有加強圈10,使筒體l不易變形,其裡面設置 有傳動輪15、支撐輪16、主梁17、平臺18,中軸4的一端為空心,發電機6 發出來的電,通過導電碳刷9,再經過電纜3導出,中軸4還可以固定平臺18 上的重物。注意平臺18上必須放置重物。工作時,給圓筒一個外力,使圓筒 轉動,其裡面帶有前後輪(前輪是傳動輪,後輪是支撐輪)的發電箱,在平臺18上放置的重物所產生的重力作用下,始終處在圓筒的下部,前後輪隨之轉動, 傳動輪15又通過變速齒輪組5帶動發電機6發出電能,該電能通過導電碳刷9, 再經過電纜3輸出。
上述裝置中,在流體中工作時,凡需要密封的地方都加有密封圈,筒體l 和端蓋2應儘量設計成減少阻力的形狀,以減少讓裝置轉動的外力;而發電箱 內產生的熱將由中軸4內的空心處排出,補充的冷空氣同樣由中軸4內的空心 處流進,類似平衡式熱水器的導熱方法,其結構和工作原理屬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重力發電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方法包括a.設置一可滾動的密閉圓筒,其中心是一與之固定在一起的中軸,該中軸一端為空心;b.在a所述密閉圓筒內設有發電箱,該發電箱內的變速齒輪組與a所述中軸連接;c.在b所述的發電箱下部設有掛鈎,該掛鈎需要掛重物;d.a所述的密閉圓筒內是真空,也可以有流體,流體為空氣,或比空氣輕的惰性氣體;e.用外力滾動密閉圓筒,其中軸隨之轉動,發電箱在重物的作用下不動,轉動的中軸帶動發電箱內的發電機發電;
2. —種重力發電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方法包括a. 設置一可滾動的密閉圓筒,其外圓周設有加強圈,該圈內設置有可轉動 的圓節管及推動圓節管轉動的推桿,在圓筒一側端面中心設有一發電箱;b. 在a所述的密閉圓筒,其加強圈內的圓節管,與發電箱連接;c. 在a所述的密閉圓筒內設置有實心的圓筒;d. 密閉圓筒內是真空或有流體,流體為空氣,或比空氣輕的惰性氣體;e. 用外力滾動密閉圓筒,實心圓筒也同時轉動,很重的實心圓筒壓向推桿, 推桿縮進加強圈內,帶動了可轉動的圓節管的轉動,與圓節管連接的發電箱內 的發電機同時轉動發出電能。
3. —種重力發電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方法包括a. 設置一可滾動的密閉圓筒,該圓筒內設有兩個輪子,在兩個輪子之間的 主梁上設有發電箱,其一端為支撐輪,另一端為傳動輪;b. 在a所述密閉圓筒內的發電箱上設有的平臺,平臺上需要放重物;c. 在a所述密閉圓筒內其中心是一與之固定在一起的中軸,該中軸一端為 空心;d. 密閉圓筒內是真空或有流體,流體為空氣,或比空氣輕的惰性氣體;e. 滾動密閉圓筒,在重力作用下,傳動輪轉動,該傳動輪帶動了發電箱內的發電機,使之發電。
4. 實現權利要求l的重力發電方法的裝置,其特徵是所述裝置包括一兩端密 封的密閉圓筒,以及筒內設置的中軸,發電箱,發電箱下部設有掛鈎;其結構 是,密閉圓筒的中心固定有一端為空心的中軸,其通過變速齒輪組接發電機, 發電箱下部設有掛重物的掛鈎,該軸的兩端露在密閉圓筒兩端蓋的外面,發電 箱發出的電通過設置在空心中軸的電纜輸出。
5. 實現權利要求2的重力發電方法的裝置,其特徵是所述裝置包括一兩端 密封的密閉圓筒,以及筒內設置的圓節管,推桿,實心的圓筒和筒外設置的發電 箱;其結構是,在密閉圓筒的筒體圓周設有加強圈,在加強圈內設置有圓節管, 該管的一端接筒外的發電箱,推桿帶有復位彈橫,實心的圓筒壓推桿時,推桿 向下運動,使圓節管轉動,帶動了發電箱內的發電機轉動。實心的圓筒沒有壓 推桿時,復位彈橫使推桿復位。在圓筒另一側的端蓋中心固定有發電箱。
6. 實現權利要求3的重力發電方法的裝置,其特徵是所述裝置包括一兩端 密封的密閉圓筒,以及筒內設置的中軸,輪和發電箱及平臺;其結構是,在密閉圓筒的筒體內圓周設有兩個輪子,在兩個輪子之間的主梁上設有發電箱,發 電箱前端通動變速齒輪組連接傳動輪,另一端為支撐輪,兩輪分別與圓筒的內 底面接觸,其中發電箱的上部設有一放置重物的平臺,所設置的中軸,對平臺 上的重物可進行定位,滾動密閉圓筒,在平臺上的重物產生的重力作用下,傳 動輪轉動,該傳動輪通過變速齒輪組帶動發電機發電。
7.如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重力發電方法的裝置,其特徵是所述裝置, 在流體中工作時,凡需要密封的地方都加有密封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重力轉換成電能的能量轉換設備——重力發電的方法及其裝置,包括方法發明和裝置發明。其中方法發明是設計一個可轉動的封閉圓筒,在該圓筒裡設置重物及發電箱;安置在圓筒中的重物,在外力另圓筒轉動的作用下,將重力轉變成動力驅動發電箱內的發電機發電;其中裝置發明包括可轉動的封閉圓筒、重物、發電箱等。
文檔編號F03G3/00GK101655075SQ20081021328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8日
發明者羅新紅 申請人:羅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