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八大派(怪論俠義四十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2023-06-03 16:14:33 1
《三俠五義》被認為是中國武俠小說的第一部大作,也是武俠文化的開山鼻祖。在此之前的《水滸傳》、《說唐全傳》、《說嶽全傳》都認為是綠林小說,而不被看作是武俠小說。從《三俠五義》開始小說的題材中有了武俠小說這一類,後世者從續寫《三俠五義》開始了這種題材的創作,最終發展成了中國古典文化中全新的門類。我們這代人接觸中國古典文化大多從四大名著和武俠小說開始的,《三俠五義》便是其中重要的篇章。最早是在收音機裡聽《三俠五義》的評書,後來找到石玉昆的原版小說,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和它的遺憾。
這部小說的作者石玉昆是清朝的貴族子弟,雖然他被後世評定為評書藝術家和小說家,實際上只是一個玩票的票友。只不過他玩得非常高端,因表演以包拯故事為核心的《龍圖公案》名聲大噪。《龍圖公案》是中國古代公案小說中最為著名的一部,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龍圖公案》便是俗稱的《包公案》,是以包拯為主角的斷案的故事,描述了包公忠君愛國和為民請命,並與朝廷的貪官汙吏做鬥爭的生動情節。後來石玉昆在這個公案小說的故事為原本,並在上面進行創作和演繹,最終誕生了《三俠五義》這部武俠小說的開山大作。
《三俠五義》作為武俠小說的鼻祖,創造性的將江湖人物作為小說的主要角色,以江湖人物之間互動的故事和國家朝廷的大義相結合,體現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終極理想。這個理想後來被各個武俠小說大家所接受,原創出各種令人神往的江湖武林傳說,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到頂峰。時至今日,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金庸、古龍、黃易等現代武俠小說大家紛紛離世,然而他們的作品仍舊活躍在影視螢屏上,成為大眾娛樂關注的焦點。儘管新拍的武俠題材影視劇多有粗製濫造,但靠著武俠文化的魅力仍舊成為高收視率的保障。
這部小說的故事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前六十回以包公為中心,後六十回以包公的弟子顏查散為中心。在包公的故事中表現了包公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以及展昭、陷空島五鼠、開封府四勇士等俠士受到包公品德的感召,紛紛加入開封府共同對抗貪官汙吏的故事。在顏查散的故事中,加入開封府的俠客們成為主角,開始與太歲莊、霸王莊、鄧家堡、襄陽王等敵對勢力進行兇險的戰鬥。這些故事的推進一反公案故事以斷案為主旋律的表達方式,大篇幅的增加了江湖人士行動的情節,給人展現出了古代民間的各種社會現狀。
在整個故事中,石玉昆描述了很多江湖上戰鬥的場景和技能,這些都成為後世武俠小說的標準模板。《三俠五義》中有關於武功的各種技能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也有關於江湖伎倆的如夜行衣、水靠、易容術、蒙汗藥,還有關於機關埋伏的如陷空島、衝霄樓等等,這些為後世的武俠小說創作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三俠五義》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不只在小說和評書方面,對戲劇的改變和在創作也有很大的啟示。京劇上的很多名目都來自於這部小說,如《五鼠鬧東京》、《烏盆記》等等。
這部小說開啟了中國古典文化新的分支題材,在中國歷代文人中頗受讚譽。即便是點評古文化頗為苛刻的魯迅,也將其作為必讀的小說之一。然而這部小說也是有很多缺點的,這與小說作者的能力無關,而是新文學題材誕生的必由之路。小說中對江湖設計過於簡陋,很多細節的問題表達含糊。過於巧合的情節設置,也讓很多人物的特點難以完全表述。由於這是一個新的文學題材,再加上清朝時候管制嚴酷的輿論環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歷史局限性使然。然而這部小說帶給我們最大的遺憾便是它沒有結局,或者說是沒有正式的完本。
在現代的網絡小說圈子中,沒有正式結局的書被稱作"太監書"。這對讀者來說是比爛尾更難以讓人接受的事情,作者也往往會受到讀者的唾棄。《三俠五義》是一本標準的"太監書",它在對襄陽王的劇情將要轟轟烈烈展開時戛然而止,讓所有讀者感到難以接受。對於這部小說突然中斷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流傳過程中手稿散失,也有人說作者石玉昆突然去世,所以這部書只有上半本,沒有後半部。我們今天看到的《三俠五義》是後人從已經出版的各個版本中整理出來的,也是最接近石玉昆評書表演的存在了。
為了彌補小說的遺憾,很多小說家和評書藝術家開始了對《三俠五義》的改編和續寫。小說中以《小五義》、《續小五義》、《白眉大俠》、《七俠五義》流傳較廣,評書中則以單田芳的《三俠五義》最受觀眾喜愛。上述的這些再創作都是依據《三俠五義》的原始版本,以其中的劇情設計和劇透來進行操作,體現出了續寫作者以站在讀者層面對這部小說的理解和感受。我以前看古典小說是最討厭劇透情節的,而這往往又是古典小說的寫作套路。然而後世的小說家們竟然靠著石玉昆在《三俠五義》中留下的線索創造出如此多作品,可見其生命力之強。
從上述這些衍生於《三俠五義》的作品來看,單田芳的評書版本文學藝術水平最高,而《白眉大俠》則最受後世的年輕人喜愛。然而在我卻最喜歡小說中的翻江鼠蔣平,這是與現代武俠小說截然不同的存在。他既不是郭靖之類的偉光正大俠,也不是楊過這樣帥得沒邊的萬人迷,更不是五絕那樣的絕頂高手。他長相醜陋形如病夫,陸上功夫不是最好,擅長的是被邊緣化的水戰。然而他卻是小說中最有智慧的,是三俠五義中的靈魂人物,是江湖的智者,是"三五第一坑主"。他的塑造表達了石玉昆對江湖的另一種理解,縱橫江湖的人可以沒有強大的武功、帥氣的外表,偉光正的理由,但一定要有高超的智慧。你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