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21:49:11 1
專利名稱: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吊管機上車使用的平衡配重,具體地說是一種吊管機的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
背景技術:
吊管機作業的主要安全裝置就是平衡配重系統,平衡配重系統的核心就是配重展開或者工作時所能提供的側傾力矩。現在國內市場上的吊管機基本上都是外擺式四連杆平衡配重,而且油缸下鉸點位置布置偏低,這樣的結構優點是結構簡單,鉸點比較好計算;缺點是整個機架體積較大,油缸行程較長,價格較高。然而一套好的配重系統,不但可以工作更加安全,而且在同等工作條件下,拆裝更加方便快捷,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能源。同時,現在國內生產的吊管機在各個工地轉場運輸時,因本身結構過大,整機重量太重,所以運輸時不得不將配重系統等附加系統拆除。而配重油缸下鉸點位置過低,在拆除配重等系統時也必須拆除。但是油缸上面連接有液壓管路,拆裝不方便,而且拆裝時很難保證液壓系統的清潔。因此,優化的高位鉸點配重連杆機構的研發便提上日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拆裝方便,便於運輸和施工的吊管機的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包括配重裝置、油缸、支撐臂、水平臂、頂架和固定架,所述的水平臂與吊管機的底盤為水平式固定聯接,支撐臂的下端設置為與水平臂固定聯接,支撐臂的中心線與水平臂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大於15°小於80°,固定架設置在水平臂的下側並與水平臂固定聯接,配重裝置設置為在支撐臂的頂端與支撐臂鉸接式聯接,油缸的一端與水平臂鉸接式聯接,其另一端與配重裝置為鉸接式聯接,頂架的下端與固定架鉸接式聯接,頂架的上端與配重裝置接觸式聯接。所述的配重裝置為四連杆平衡式。本實用新型利用水平臂、油缸、支撐臂、頂架和固定架形成四連接杆結構,並將配重裝置設置在油缸及支撐臂的頂端,即將配重裝置設置為油缸上鉸點位置,這樣吊管機在轉場運輸需要拆卸配重裝置時,就無需拆卸油缸的連接管路等,便於拆卸,同時還能確保液壓系統的清潔;本實用新型將配重裝置設置在油缸上鉸點位置,結構合理,還可縮短油缸行程,降低成本。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包括配重裝置5、油缸6、支撐臂7、水平臂8、頂架9和固定架10,所述的水平臂8與吊管機的底盤為水平式固定聯接,支撐臂7的下端與水平臂8固定聯接,支撐臂7的中心線與水平臂8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大於15°小於80°,固定架10設置在水平臂8的下側並與水平臂8固定聯接,配重裝置5設置在支撐臂7的頂端與支撐臂7鉸接式聯接,油缸6的一端與水平臂8鉸接式聯接,其另一端與配重裝置5為鉸接式聯接,頂架9的下端與固定架10鉸接式聯接,頂架9的上端與配重裝置5接觸式聯接。本實施例中的配重裝置5為四連杆平衡式。本實用新型利用水平臂8、油缸6、支撐臂7、頂架9和固定架10形成四連接杆結構,並將配重裝置5設置在油缸6及支撐臂7的頂端,即將配重裝置5設置為油缸6上鉸點位置,這樣設置結構合理,可縮短油缸6行程,降低成本;當吊管機在轉場運輸需要拆卸配重裝置5時,就無需拆卸油缸6的連接管路等,便於拆卸,同時還能確保液壓系統的清潔;本實用新型的配重外擺幅度、重心高度等都有明顯改善,使整車工作更加安全,保障了整機安全運行,而且其他鉸點位置均通過模擬計算得出,使得配重外擺達到最優,整機運轉達到最優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拆裝方便,便於運輸和施工等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其特徵是包括配重裝置、油缸、支撐臂、水平臂、頂架和固定架,所述的水平臂與吊管機的底盤為水平式固定聯接,支撐臂的下端與水平臂固定聯接,支撐臂的中心線與水平臂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大於15°小於80°,固定架設置在水平臂的下側並與水平臂固定聯接,配重裝置設置為在支撐臂的頂端與支撐臂鉸接式聯接,油缸的一端與水平臂鉸接式聯接,其另一端與配重裝置為鉸接式聯接,頂架的下端與固定架鉸接式聯接,頂架的上端與配重裝置接觸式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配重裝置為四連杆平衡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吊管機上車使用的平衡配重,具體地說是一種吊管機的高位鉸點平衡配重系統,包括配重裝置、油缸、支撐臂和固定架等,水平臂與吊管機的底盤為水平式固定聯接,支撐臂的下端與水平臂固定聯接,固定架設置在水平臂的下側並與水平臂固定聯接,配重裝置設置為在支撐臂的頂端與支撐臂鉸接式聯接,油缸的一端與水平臂鉸接式聯接,其另一端與配重裝置為鉸接式聯接,頂架的下端與固定架鉸接式聯接,頂架的上端與配重裝置接觸式聯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拆裝方便,便於運輸和施工等特點。
文檔編號B66C23/72GK202415029SQ201220018148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6日
發明者吳傳柱, 宋衍慶, 尚太峰, 張巖安, 李燕, 李登峰, 查放, 米浩 申請人:泰安泰山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