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低犢牛斷奶應激、提高日增重的犢牛開食料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6:28:51 2
本發明涉及奶牛養殖飼料領域,特別是一款能夠降低犢牛斷奶應激、提高日增重的犢牛開食料-犢牛樂。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奶犢牛飼餵模式發生很多改變,現在養殖場重視犢牛的成活率和生長性能,所以按照美國飼餵模式,即:在犢牛期間使用自由飲用牛奶或酸化乳,額外補充一些犢牛顆粒料,結果表明犢牛的增重效果不錯,但由於犢牛喜歡採食牛奶,致使顆粒料採食量低,同時顆粒料中有效纖維低,造成犢牛瘤胃發育不好,斷奶應激大,腹瀉率高,大大影響了犢牛成活率。據調查,在斷奶前犢牛成活率達到96%,但在斷奶10天內,成活率下降到92%,嚴重影響了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本發明研製了一種降低犢牛斷奶應激、提高日增重的犢牛開食料-犢牛樂,該犢牛開食料產品能克服現有犢牛料營養成分不均衡的缺陷,採用顆粒料和壓片穀物(壓片玉米和壓片大麥)混合併且外噴糖蜜的方式,在為犢牛提供充足有效纖維的同時,提高犢牛料的適口性。與此同時,飼料中還添加了酵母類產品,這對於促進犢牛瘤胃發育,減少犢牛斷奶應激,提高犢牛成活率有很好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種降低犢牛斷奶應激、提高日增重的犢牛開食料-犢牛樂,主要解決我國犢牛採食量低,瘤胃發育不好,斷奶應激大等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玉米20-30份、豆粕30-40份、玉米胚芽粕6-10份、大豆皮5-12份,食鹽0.8-1.6份、石粉2-3份、磷酸氫鈣1.5-2.5份、小蘇打0.5-1.0份、氯化鉀0.2-0.4份、乳糖1-2份、複合維生素0.06-0.08份、複合微量元素0.3-0.5份、酵母培養物1-2份、免疫多糖0.1-0.3份、莫能菌素0.02-0.05份,以上配方經過混合,調質20秒並保持蒸汽溫度85-92℃、制粒、在保持器保持55-65秒、在冷卻室冷卻成型,最後形成直徑3.0-3.3mm的顆粒料A;
將玉米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玉米B;將大麥經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大麥C;
最後按照配方顆粒料A 50-60份、壓片玉米B 20-30份,壓片大麥C 10-15份混合,再加糖蜜3-8份,噴塗混合45秒,生產出來的顆粒和壓片穀物結合的飼料就是犢牛料-犢牛樂。
所述的顆粒料A中,複合維生素的成分為:維生素A 600-800IU、維生素E 3-5mg、維生素D 200-300IU、B1 0.2-0.3mg、B2 0.5-0.8mg、B6 0.3-0.6mg、B12 2-4ug、泛酸1.1-1.5mg、煙酸4.0-6.0mg、葉酸0.1-0.2mg。
所述的顆粒料A中,複合礦物質的成分為:錳4份、鋅10份(有機鋅1/3)、銅6份、鐵4份、硒5份(有機硒1/3)、碘4份、鈷3份、鉀30份、鉻10份 、載體24份。
本發明的工藝把制粒、壓片及噴塗、混合四方面相結合。
本發明中的犢牛料應用於犢牛飼養階段,適用於飼餵7日齡-3月齡的犢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產品營養均衡,包含犢牛生長所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全部營養物質,可有效地促進犢牛生長;
(2)本產品適口性好,可提高犢牛採食量、增加犢牛日增重;
(3)促進犢牛瘤胃發育,降低犢牛腹瀉率、提高犢牛成活率,並為奶牛後期生長發育以及提高奶牛產奶性能提供有力保障。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案1
將玉米30份、豆粕38份、玉米胚芽粕10份、大豆皮12份、食鹽1.1份、石粉2份、磷酸氫鈣2份、小蘇打0.8份、氯化鉀0.3份、乳糖1.7份、複合維生素0.08份、複合微量元素0.5份、酵母培養物1.2份、免疫多糖0.27份、莫能菌素0.05份;上述原料經過混合,調質、制粒、冷卻成型,製成顆粒料A。
將玉米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玉米B。
將大麥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大麥C。
最後將顆粒料A 55份、壓片玉米B 30份、壓片大麥C 10份進行混合,同時加入糖蜜5份,噴塗混合45秒後製成成品。
具體實施方案2
將玉米30份、豆粕40份、玉米胚芽粕9份、大豆皮11份、食鹽1.1份、石粉2份、磷酸氫鈣2份、小蘇打0.8份、氯化鉀0.3份、乳糖1.7份、複合維生素0.08份、複合微量元素0.5份、酵母培養物1.2份、免疫多糖0.27份、莫能菌素0.05份;上述原料經過混合,調質、制粒、冷卻成型,製成顆粒料A。
將玉米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玉米B。
將大麥經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大麥C。
最後將顆粒料A 60份、壓片玉米B 25份、壓片大麥C 10份進行混合,同時加入糖蜜5份,噴塗混合45秒後製成成品。
具體實施方案3
將玉米30份、豆粕39份、玉米胚芽粕10份、大豆皮11份、食鹽1.1份、石粉2份、磷酸氫鈣1.9份、小蘇打0.8份、氯化鉀0.3份、乳糖1.8份、複合維生素0.08份、複合微量元素0.5份、酵母培養物1.2份、免疫多糖0.27份、莫能菌素0.05份;上述原料經過混合,調質、制粒、冷卻成型,製成顆粒料A。
將玉米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玉米B。
將大麥經過水軟化,高溫壓片,冷卻,製成壓片大麥C。
最後將顆粒料A 59份、壓片玉米B 24份、壓片大麥C 11份進行混合,同時加入糖蜜6份,噴塗混合45秒後製成成品。
發明人利用上述實施方案1所配製出的犢牛料進行犢牛飼餵試驗,試驗步驟及結果如下,試驗地點為明水綠野奶牛場。
(1)試驗動物
按照體重相近和出生日期一致的原則,選擇50頭10日齡的健康犢牛。
(2)試驗設計
將50頭犢牛平均分為2組(A組和B組),每組25頭;其中,A組為實驗組,飼餵研製出的犢牛料-犢牛樂;B組為對照組,飼餵市場上銷售的犢牛顆粒料E。試驗期60天,試驗犢牛採取60天斷奶,試驗期1-50天為斷奶前,51-60天為斷奶應激期。
(3)飼養管理
兩組犢牛分別飼餵在兩個牛欄中,分別飼餵犢牛-犢牛樂和犢牛顆粒料E,斷奶前,給犢牛飼餵牛奶和犢牛料,每天餵奶3次,餵料3次,自由飲水,斷奶後,飼餵犢牛料、自由飲水。
(4)指標測定
試驗期間,每天記錄犢牛採食前的投料量和採食後的剩料量,計算犢牛的日採食量;觀察犢牛的瘤胃脹氣及腹瀉等狀況,並計算試驗期犢牛腹瀉指數;
在試驗第1天、第50天、第60天分別對犢牛的體重、體斜長、體高等指標進行測定,測量均在早晨飼餵前進行。
(5)試驗結果。
犢牛採食量及日增重
整個試驗期分為斷奶前(試驗第1-50天)和斷奶應激期(試驗第51-60天),在這兩個時期,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犢牛的採食情況以及兩組犢牛的日增重及體況生長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見表1、2。由表1可見,斷奶前期,實驗組犢牛的採食量、日增重以及體高增長值均顯著高於對照組犢牛的採食量、日增重及體高增長值(P0.05)。表2為犢牛在斷奶應激期的採食量、日增重及生長情況,由表2可見,實驗組犢牛的採食量及日增重仍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實驗組犢牛體長、體高和胸圍變化高於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結果表明,無論斷奶前、斷奶應激期,實驗組犢牛的日採食量、日增重均顯著高於對照組犢牛的採食量和日增重,研製出的犢牛樂產品與市場上銷售的犢牛顆粒料E相比,能促進犢牛採食、提高犢牛日增重。
表1 試驗第1-50天,犢牛平均日糧採食量、日增重及生長狀況
註:1)數據的表示方法為平均值±標準差;2)同行肩標不同為差異顯著(P0.05)。
表2試驗第51-60天,犢牛平均日糧採食量、日增重及生長狀況
註:1)數據的表示方法為平均值±標準差;2)同行肩標不同為差異顯著(P0.05)。
犢牛瘤胃脹氣及腹瀉情況
試驗期間,實驗組和對照組犢牛均未出現瘤胃脹氣現象;表3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犢牛發生腹瀉的情況,由表3可見,試驗第1-50天,實驗組犢牛腹瀉指數為3.28%,對照組犢牛腹瀉指數為5.92%,是實驗組犢牛發生腹瀉指數的1.8倍;試驗第51-60天,實驗組犢牛腹瀉指數為3.60%,對照組犢牛腹瀉指數為6.80%;整個試驗期,實驗組犢牛腹瀉指數明顯低於對照組。以上數據表明,研製的犢牛樂產品能夠有效降低犢牛斷奶期間腹瀉情況的發生。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犢牛的腹瀉情況
。
將本實施方案的犢牛精料補充料-犢牛樂在明水綠野奶牛養殖場進行產品驗證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相對於市場上普通的犢牛顆粒料來說,研製出的犢牛樂可以顯著提高犢牛採食量、日增重,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犢牛骨架的生長。與此同時,新研製出的犢牛樂可有效降低犢牛斷奶前後的腹瀉率、促進犢牛的瘤胃發育,進而為奶犢牛後期生長發育以及改善奶牛泌乳期的產奶性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