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3:34:41 1
專利名稱: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履帶式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被廣泛應用於稻田收割作業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具有接地面積大、接地壓力小、轉彎半徑小、轉彎靈便、跨溝越埂能力強等突出優點,但其也存在因其底部離地距離小而易發生前進阻礙和陷田的缺點。究其原因是履帶行走的驅動變速箱位於兩側履帶的中間,變速箱體兩側分別伸出履帶驅動軸,這一結構形式決定了驅動變速箱體的最低部必定低於驅動軸的軸線,而驅動變速箱體的底部與地面的距離成了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的最小離地間隙。要提高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的最小離地間隙,就必須提高履帶驅動輪的高度,但受重心、割幅、脫粒部件寬度、道路等因素的制約,履帶自走式聯合收割機的驅動輪不可能設計得很高,因而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的最小離地間隙也就受此制約不可能提高。為此,國家標準GB/T 20790-2006、行業標準JB/T 5117-2006在制定聯合收割機最小離地間隙時就考慮這一·因素及中國大部分水田的特性後分別規定聯合收割機在對土壤單位面積上接地壓力不大於24kPa的條件下,最小離地間隙不小於170mm ;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最小離地間隙不小於180mm。然而實際情況是,該標準只適合泥腳深度不大於15cm的水田,一旦水田泥腳深度超過這個限度就極有可能發生陷車或因變速箱位置堆泥積草而阻礙收割機前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改變現有履帶式聯合收割機驅動輪中心高度及現有驅動變速箱總高度的前提下,對履帶式聯合收割機的行走驅動變速箱的結構形式進行技術改進,從而提供一種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以解決長期以來因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其最低部離地距離小而易發生前進阻礙、不利在水田工作的難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機兩側履帶的驅動輪及驅動軸和位於兩側履帶之間安裝於收割機底盤上的驅動變速箱,所述驅動變速箱由主箱與左、右下側箱組成,所述主箱安裝於兩側履帶驅動輪之間的收割機底盤上,而左、右下側箱則分別安裝於貼近兩側履帶內側的支架前方,所述主箱下部分別向兩側伸出左、右輸出半軸,並伸入左、右下側箱的上端部通過減速齒輪與左、右下側箱下部的驅動軸傳動齒輪相嚙合,左、右驅動軸水平伸出左、右下側箱分別與左、右側履帶驅動輪相連接。作為優選,所述主箱為三級齒輪傳動結構,從上至下依次設有輸入軸、換擋軸、轉向軸及左、右輸出半軸,換擋軸上分別固定有低速檔齒輪、高速檔齒輪及中速檔齒輪,所述輸入軸上安裝有可通過滑移與換擋軸上的各齒輪相配合的變速齒輪,所述轉向軸中間固定有中間齒輪,中間齒輪的兩側有牙嵌,通過牙嵌與左右離合器齒輪結合,而左、右輸出半軸的內端分別通過墜齒輪與左右離合器齒輪相嚙合。作為優選,所述變速齒輪是三齒連體齒輪,通過撥叉在輸入軸上左右滑動。[0007]作為優選,所述左、右下側箱內的減速齒輪的齒數與下方驅動軸傳動齒輪的齒數比為1:2 3。作為優選,所述左、右輸出半軸的長度是等長或不等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將原上下排列最少需四級齒輪傳動的單體結構的履帶驅動變速箱,改為3+1級齒輪傳動的三分體組合結構的履帶驅動變速箱,從而將中間主箱中最下部的履帶驅動輪的驅動軸轉移到兩下側箱中,這樣既不改變現有聯合收割機驅動輪中心高度及變速箱總高度,又實現了中間主箱體底部離地距離大幅度提高,也即大幅度地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最小離地間隙,因而有效地提高了聯合收割機在爛田作業時的通過能力。而左右兩下側箱,由於其箱體左右寬度小於IlOmm且貼近安裝於兩履帶內側,並不構成收割機行走的障礙。
圖I為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履帶驅動變速箱組成機構原理圖。上述圖中的標號表不為1主箱,11輸入軸,111輸入齒輪,112變速齒輪,12換擋軸,121低速檔齒輪,122高速檔齒輪,123中速檔齒輪,13轉向軸,131中間齒輪,132離合器齒輪,133回位彈簧,134摩擦片,135襯套,136撥叉,14墜齒輪,2左、右輸出半軸護套管,21左、右輸出半軸,3左、右下側箱,31減速齒輪,32左、右驅動軸傳動齒輪,4左、右驅動軸,41左、右驅動軸護套管,5左、右側履帶驅動輪,6履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將安裝在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底盤機架上的履帶驅動變速箱設計成由主箱I與左、右下側箱3組成的三分體結構,所述主箱I安裝於兩側履帶驅動輪之間的收割機底盤機架上,而左、右下側箱3則分別安裝於貼近兩側履帶內側的支架前方,且箱體左右寬度小於110mm。所述主箱I內設三級齒輪傳動結構,從上至下依次設有輸入軸11、換擋軸12、轉向軸13及左、右輸出半軸21。換擋軸12為花鍵結構,軸上分別固定有低速檔齒輪121、高速檔齒輪122及中速檔齒輪123 ;輸入軸11也為花鍵結構,軸上安裝有輸入齒輪111和可通過滑移與換擋軸12上的各齒輪相配合的變速齒輪112,本實施例變速齒輪112是三齒連體齒輪,可通過撥叉在輸入軸11上左右滑動;轉向軸13為光軸,中間固定有中間齒輪131,中間齒輪131的兩側設有牙嵌,通過牙嵌與左右離合器齒輪132結合;而離合器齒輪132的內孔設計成不等徑的兩段,小直徑段裝有襯套135,大直徑段裝有回位彈簧133,離合器齒輪132的後段外緣上套有若干摩擦片134,當聯合收割機需轉向或制動時,靠撥叉136克服彈簧力使離合器齒輪132與中間齒輪131的牙嵌分離並壓緊摩擦片134而實現先分離後制動;而左右離合器齒輪132分別與左、右輸出半軸21的內端通過墜齒輪14相嚙合,左、右輸出半軸21水平穿出主箱體伸入左、右下側箱3的上端部並通過減速齒輪31與左、右下側箱3下部的驅動軸傳動齒輪32相嚙合,左、右驅動軸41水平伸出左、右下側箱3與左、右履帶驅動輪5相連接。為加大減速比,所述左、右下側箱內的減速齒輪31的齒數與其下方驅動軸傳動齒輪32的齒數比為1:2 3較為適宜。所述左、右輸出半軸21的長度可以等長或不等長,其外面設有護套管2,所述護套管2的兩端分別連接於主箱體與下側箱體之間,俗稱 「過橋」結構。所述左、右驅動軸41外部也設有護套管4。
權利要求1.一種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機兩側履帶的驅動輪及驅動軸和位於兩側履帶之間安裝於收割機底盤上的驅動變速箱,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變速箱由主箱(I)與左、右下側箱(3)組成,所述主箱(I)安裝於兩側履帶驅動輪之間的收割機底盤上,而左、右下側箱(3)則分別安裝於貼近兩側履帶內側的支架前方,所述主箱(I)下部分別向兩側伸出左、右輸出半軸(21),並伸入左、右下側箱(3)的上端部通過減速齒輪(31)與左、右下側箱(3)下部的驅動軸傳動齒輪(32)相嚙合,左、右驅動軸(41)水平伸出左、右下側箱(3)分別與左、右側履帶驅動輪(5)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主箱(I)為三級齒輪傳動結構,從上至下依次設有輸入軸(11)、換擋軸(12)、轉向軸(13)及左、右輸出半軸(21),換擋軸(12 )上分別固定有低速檔齒輪(121)、高速檔齒輪(122 )及中速檔齒輪(123),所述輸入軸(11)上安裝有可通過滑移與換擋軸(12)上的各齒輪相配合的變速齒輪(112),所述轉向軸(13)中間固定有中間齒輪(131),中間齒輪(131)的兩側有牙嵌,通過牙嵌與左右離合器齒輪(132)結合,而左、右輸出半軸(21)的內端分別通過墜齒輪(14)與左右離合器齒輪(132)相哨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變速齒輪(112 )是三齒連體齒輪,通過撥叉在輸入軸(11)上左右滑動。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右下側箱(3)內的減速齒輪(31)的齒數與下方驅動軸傳動齒輪(32)的齒數比為1:2 3。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右輸出半軸(21)的長度是等長或不等長。
專利摘要一種高地隙行走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機兩側履帶的驅動輪及驅動變速箱,所述驅動變速箱由主箱與左、右下側箱組成,所述主箱安裝於兩側履帶驅動輪之間的收割機底盤上,而左、右下側箱則分別安裝於貼近兩側履帶內側的支架前方,所述主箱下部分別向兩側伸出左、右輸出半軸,並伸入左、右下側箱的上端部通過減速齒輪與左、右下側箱下部的驅動軸傳動齒輪相嚙合,左、右驅動軸水平伸出左、右下側箱分別與左、右側履帶驅動輪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現有聯合收割機驅動輪中心高度及變速箱總高度的情況下,大幅度地提高了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底部的最小離地間隙,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在爛田作業時的通過能力。
文檔編號A01D41/127GK202697262SQ2012202747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2日
發明者張奮飛, 馮濤, 張健美, 何超波 申請人:星光農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