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
2023-06-16 20:42:01 2
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特徵是利用稻草和牛糞作基料,添加豬屎、雞屎、鴨屎、花生麩、尿素、普鈣、石膏粉、過磷酸鈣、沼氣液拌勻撒於稻草面上或菇床的泥土上,加以噴灑多菌靈,三氯殺蟎醇、敵敵餵、福馬林消毒殺菌殺蟲害,達到蘑菇增速快長,產量達7~9kg/m2,的菇,產量高,品質好,口感好,廢物利用,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農民增產增收的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微生物領域,特別是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水稻栽種在南方多是雙稻,一年種植兩稻,分早稻和晚稻,晚稻收割後的空置地有種青菜的,有種馬玲菇的,也有閒置不種長綠肥的,還有翻曬的,但這些收益低,人工大,為能充分利用這些閒置地,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地面上蓋簡易廠柵,在廠柵裡建成層架,用竹木和扎帶做成菇床,菇床按人體高低分層,菇床放上稻草、豬牛雞馬糞以及一些有機肥料、無機肥料,按一層稻草一層肥料鋪蓋,淋溼,噴藥殺蟲害,柿上菌種得到蘑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堆料法生產高效益的蘑菇,建造容易,材料易取,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廢物利用,增植農田肥效,增加農村農民收入的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
[0004]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的生產步驟是:
1)、選好菌種:菌種不帶病蟲害特徵,外觀色澤潔白,打開菌種瓶蓋聞到蘑菇香味,對出現有菌絲過長,萎縮、有綠色、色澤暗淡,吐黃水,黑色及有桔紅色雜菌胞子的菌種不用,
2)①堆料時間,分二批堆料,第一批堆料時間為10月10日以後,第二批為11月10日以後,
②堆料前稻草浸溼、牛屎、豬屎、花生麩、骨粉噴淋,之後按一層稻草一層糞肥堆料,堆高1.5m,第二層一層糞肥、一層草,用0.5%敵敵餵噴殺蟲害,面上用薄膜覆蓋,共有5次翻堆,其中隔一天翻一次堆,20天~30天進房,
③第一次翻堆時加入尿素,同時可以加入糞水或人、畜尿,最好是沼氣液,每層翻堆後,糞、草各噴水一次,第二次翻堆時,加入石膏粉,麩、複合肥,第三次翻堆時加入石灰粉,調PH值為8,
3)播種
①時間在11月~12月之間播種,
②菇房噴多菌靈加0.5%敵敵餵消毒殺蟲,
③培養料鋪在菇床面時,含水量在63%~65%,料溫在28°C以下,pH值為7.5,
④播種,先把培養料撥去3.3cm表土在一邊,然後播2/3菌種於料面上,抖動讓菌種自然散落下面,再補播1/3菌種於料面,並把事前放在一邊的培養料回撥覆蓋,之後用木板輕拍使菌種緊密接觸,
⑤播種後至覆土前,先關閉門窗3天發菌,用稻草或麻袋浸溼後鋪於料表面保溼,3天後適調菇房溫度和溼度,通風情況,播種10天~15天覆土,
⑥覆土分粗細土,先覆粗土,一周後覆細土,土層高3.3cm,覆土時噴福馬林和多菌靈殺菌消毒,覆粗土是「先溼後幹」,覆細土是「先幹後溼」,
⑦適時打水,菌絲長到出土2/3 土層時打重水,當頂頭菌絲長出至豆粒大時打出菇水,
⑧通風透氣,菌絲生長旺時多噴水,開門開窗通風,每次開窗30分鐘,⑨採收,菇蓋長到2~4cm,未開採前採收,產品達7~9kg/m2。
[0005]堆料及重量:用豬、牛糞,以I m2計,稻草12~15kg,尿素0.5kg,普鈣0.75kg,石膏粉0.5kg,石灰粉0.5kg,克黴靈0.5kg,菌種1.2袋,花生麩0.5kg,複合肥0.5kg。
[0006]本發明的優點是:取材容易,生產工藝方法簡單,老少能做,輕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投入少,收入高,變廢為寶,增收增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07](1)、1、選好菌種,選好菌種,選好菌種也是生產中一重要環節。雜交型品種產量和質量都可以。優質菌種一般應具備菌齡適宜,生活力強,不帶病蟲害等特徵,外觀色澤潔白,打開菌種瓶,可聞到蘑菇香味。凡是菌齡過長,菌絲萎縮,吐黃水,色澤暗淡,或菌絲嚴重徒長,以及有綠色、黑色或桔紅色等雜菌孢子的菌種都是不合格的菌種,不可採用。
[0008]2.蘑菇的堆料方法:
①堆料時間:為了達到多種蘑菇,避免出菇過於集中,分期分批進行堆料,第一批堆料時間為10月10日以後,第二批堆料時間11月10日以後(即利用晚造禾草堆料部分),最遲不得超過11月20日。
[0009]②堆料的程序,適時加入輔助材料。建堆前,對禾草先進行浸溼,牛屎[(豬屎)碾碎]、花生麩、骨粉的前I一2天預溼,然後一層草一層糞堆成1.5m,長Sm,高L `5m料堆,每層27cm — 40cm(也可根據地形而定堆料),第二層開始,每鋪一層糞,草澆水一次,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堆後上面用薄膜覆蓋。培養料從堆制到下地,需進行5次翻堆,期間隔天數為7天、6天、5天、4天、3天(約25天左右可進房)。
[0010]第一次翻堆時,加入尿素,同時可以加入糞水或人畜尿,最好是沼氣液(沼液一擔,肥效勝糞水的三倍)。每層翻堆後,糞、草各噴水一次,以握料指縫間6—7滴水為宜。第二次翻堆時,均可加入石膏粉,過磷酸鈣、複合肥、花生麩。第三次翻堆時加入石灰粉,將PH值調到7.8— 8。第三、四次翻堆時一般不宜加水。如堆中間出現環狀青褐色料,說明通氣不良,可用木棍在堆上戳上若干個洞,改善通氣條件。最後一次翻堆後,用手握料,指縫間有I一2滴水為宜。經四次翻料約25天左右可進房。
[0011]③蘑菇的堆料配方:有豬牛屎的配方:以Im2計算,主要原材料稻草(花生苗及其他作物莖葉)12.5—15kg ;牛屎曬乾(豬屎、雞、鴨糞)7.5—IOkg ;花生麩0.5kg ;尿素0.5kg或碳氨Ikg ;普鈣0.75kg ;石膏粉0.5kg ;石灰粉0.5kg ;克黴靈0.5g ;菌種1.2袋。
[0012]④沒有豬、牛屎的配方:在以上的配方比例之外,每Im2增加雞、鴨屎I一1.5kg ;花生麩增加0.5kg (即增加到lkg/ m2);複合肥增加0.5kg。
[0013](2)下料播種與管理:
1、播種時間:選擇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為宜,最遲不能超過12月20日。
[0014]2、播法:在料進棚前兩天,菇房的牆壁、地面及周圍空間用千分之一多菌靈加
0.5%敵敵畏噴霧消毒和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準備培養料進房後,經過整畦翻鬆後便可播種。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 — 65%,料溫在28°C以下,用手捏有I滴水為宜,料pH值7— 7.5,無氨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一般採用撒播方式,先把培養料撥去3.3cm左右厚的料或事先留出,然後按用種量的2/3把菌種撒於料面,用手指抖動撒有菌種的料面,讓菌種自然跌落下面,再補發1/3菌種於料面。覆回撥去培養料,用木板輕輕拍平使料菌種緊密接觸,這樣的播種方法省工省時,培養料上、中、下都有菌種同時發菌,菌絲便於正常生長。
[0015]3、播種後至覆土前的管理:播種後,關門閉窗3天發菌,如遇乾燥天氣可用報紙、麻袋或稻草用2%石灰水處理後,覆蓋於料面保溫保溼,如用薄膜覆蓋每天要換氣I一2次,覆蓋3天左右,待菌絲吃料,撤去覆蓋物,讓其自然生長。以後逐漸增加通風量,促使菌絲向下吃料。待菌絲吃料三分之二左右,播種後10 —15天左右就要及時覆土。
[0016]4、覆土至出菇前的管理:覆土方法有兩種:從外面事先準備好土粒。分粗土(1.5cm大小)、細土(Icm大小)兩次性覆土。即覆粗土後一星期左右,可見粗土縫間有過半菌絲爬上,然後可進行覆細土,土層厚度3.3cm左右。覆土時用福馬林(2 kg / m3)消毒,並在覆土後調節水量時用高效殺菌劑(500 — 1000倍)或多菌靈(500 — 1000倍)均勻噴灑菇床面和周圍環境。
[0017]近年來,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省工省時,一般都是利用菇房行人道(gp掘坑泥)打碎揪上料面一次性覆土地。但要講究泥土的大小,最大的不超1.5cm,泥土厚度均勻(3.3cm左右)。
[0018]覆土後的水分調節。覆粗土後調水原則是「先溼後幹」,2—3天內噴到土粒無白心,應以石灰澄清水調節,以調節泥土的酸鹼度。細土的水分調節是「先幹後溼」讓菌絲自然向上生長。
[0019]適時打「結菇水」。當菌絲長到粗土,向細土生長時,即長至土層三分之二時,就要打重水(即結菇水)。菌絲遇水收縮便扭結成實體。2— 3天內調足水分至大土中間,但不能讓水流到料面。
[0020]打好「出菇水」。當幼菇長到黃豆粒大時,菇蕾迅速破土而出,需要大量的水分,這次調水叫打「出菇水」。這次用水量同結菇水基本相同,應根據土層的吸溼度和出菇密度靈活掌握,菌絲生長旺的、菇多的多噴,反之少噴或停噴,每次噴水都要開門窗,加強通風,每次通風約30min。
[0021]5、採收及採收後的管理:
當菇蓋長至2-4cm,未開傘前採收,產量達到7 — 9kg/m2。本潮結束後,及時清除菇料面上的死菇、畸型菇、蟲害菇及殘留菇根,用粗細泥抹平孔洞,重噴I次水,等待下潮出菇。
[0022](3)效果
利用晚稻收割後的冬閒季節發展蘑菇生產,既可以利用冬閒田這一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又可以變廢為寶。因為蘑菇是以稻草、養殖場的糞料為主要生產原料,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可直接還田,也可作為生物有機肥的原料。直接還田的菌渣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有利於培肥地力,提高糧食產量,不影響來年的春耕生產,創造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的生產步驟是: 1)、選好菌種:菌種不帶病蟲害特徵,外觀色澤潔白,打開菌種瓶蓋聞到蘑菇香味,對出現菌絲過長,萎縮、有綠色、色澤暗淡,吐黃水,黑色及有桔紅色雜菌胞子的菌種不用, 2)①堆料時間,分二批堆料,第一批堆料時間為10月10日以後,第二批為11月10日以後, ②堆料前稻草浸溼、牛屎、豬屎、花生麩、骨粉噴淋,之後按一層稻草一層糞肥堆料,堆高1.5m,第二層一層糞肥、一層草,用0.5%敵敵餵噴殺蟲害,面上用薄膜覆蓋,共有5次翻堆,其中隔一天翻一次堆,20天~30天進房, ③第一次翻堆時加入尿素,同時可以加入糞水或人、畜尿,最好是沼氣液,每層翻堆後,糞、草各噴水一次,第二次翻堆時,加入石膏粉,麩、複合肥,第三次翻堆時加入石灰粉,調PH值為8, 3)播種 ①時間在11月~12月之間播種, ②菇房噴多菌靈加0.5%敵敵餵消毒殺蟲, ③培養料鋪在菇床面時,含水量在63%~65%,料溫在28°C以下,pH值為7.5, ④播種,先把培養料撥去3.3cm表土在一邊,然後播2/3菌種於料面上,抖動讓菌種自然散落下面,再補播1/3菌種於料面,並把事前放在一邊的培養料回撥覆蓋,之後用木板輕拍使菌種緊密接觸, ⑤播種後至覆土前,先關閉門窗3天發菌,用稻草或麻袋浸溼後鋪於料表面保溼,3天後適調菇房溫度和溼度,通風情況,播種10天~15天覆土, ⑥覆土分粗細土,先覆粗土,一周後覆細土,土層高3.3cm,覆土時噴福馬林和多菌靈殺菌消毒,覆粗土是「先溼後幹」,覆細土是「先幹後溼」, ⑦適時打水,菌絲長到出土2/3 土層時打重水,當頂頭菌絲長出至豆粒大時打出菇水, ⑧通風透氣,菌絲生長旺時多噴水,開門開窗通風,每次開窗30分鐘,⑨採收,菇蓋長到2~4cm,未開採前採收,產品達7~9kg/m2。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稻草堆料生產蘑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堆料及重量:用豬、牛糞,以I m2計,稻草12~15kg,尿素0.5kg,普鈣0.75kg,石膏粉0.5kg,石灰粉0.5kg,克黴靈0.5kg,菌種 1.2袋,花生麩0.5kg,複合肥0.5kg。
【文檔編號】C05G3/02GK103875450SQ201410110523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4日
【發明者】莫超嬋 申請人:莫超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