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水開啟式電流互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7 03:33: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防水開啟式電流互感器。
背景技術:
電流互感器是電氣配電、監控、保護、測量系統中常用的器件之一,用於將電路中的大電流、高電壓信號,變換為和被變換電路完全隔離的小電流、低電壓信號,以便二次儀表和設備對電路中的高電壓、大電流,進行監測、測量或者控制。電流互感器起到變換電流和電氣隔離的作用,便於二次設備和儀表進行信號處理且避免了直接測量線路的危險。
傳統電流互感器應用於既有配電系統改造項目時,需先斷開電源,拆卸母線、母排,將其母線穿過電流互感器穿心孔後,再安裝上母線、母排。這個傳統方式不僅影響用戶的正常用電,而且由於需要拆卸母線、母排,帶來許多不可控因素,存有危險隱患;在人力、物力上也都需要更大的投入。
開啟式電流互感器可以在安裝時打開互感器磁路、把母線、母排穿過互感器穿心孔後再閉合磁路,這樣可以不需要改變既有配電線路,避免了停電、拆卸母線、母排的問題,且節省人力、物力,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可是由於開合適電流互感器由於磁路被切開、一般的鐵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在用於室外或者室內潮溼環境時,鐵芯截面容易受潮生鏽,導致互感器變換精度變差,穩定性變差,甚至不能正常工作,急需要防水型開合電流互感器。
當前市面上的防水型開啟式電流互感器,結構相對簡單。均為用環氧樹脂封裝料或其他封裝料把鐵芯和繞組牢牢澆注在互感器的兩部分外殼內,在暴露的鐵芯截面外圍的殼體上增加密封圈結構,然後在鐵芯切口處、互感器殼體外側用兩個螺栓分別擰緊,緊固互感器兩部分而緊壓接合面處的密封圈來密封鐵芯接合處,防止水或者空氣侵入鐵芯截面,從而防止生鏽。可是這結構由於兩部分鐵芯和對應外殼相對固定、不能在一定範圍內自由移動,兩鐵芯接合面的緊度受制於附近的緊固螺栓或者其他緊固結構,無法保證一致,從而使互感器在緊固後精度變差、一致性不能得到保證,甚至由於緊固不到位,導致產品不能正常工作。且由於使用螺栓緊固,如果螺栓緊固不到位時還無法保證密封結構的效果,不能達到防水之目的。由於其結構的固有缺陷,當前防水型開啟式電流互感器沒有得到更廣泛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水開啟式電流互感器,防止鐵芯截面生鏽,保證開啟式電流互感器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全新的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防水開啟式電流互感器,包括鉸接的外殼一和外殼二,所述外殼一內設置有鐵芯一,所述外殼二內設置有鐵芯二,其特徵是:所述鐵芯一的兩端分別環套有至少一個密封圈一,每個所述密封圈一的外側環套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連接在所述外殼一上,所述鐵芯一的底部與所述外殼一之間設置有彈力片。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外殼二上設置有密封蓋,所述密封蓋上設置有對稱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內設置有密封圈二。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密封套包括套環,所述套環的一端外圈連接密封擋板,所述套環的側壁上設置有卡合塊,所述密封擋板上設置有密封凸稜,所述密封凸稜與所述密封圈二相配合。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外殼二上設置有兩個鉸接座,兩個所述鉸接座通過銷軸與所述外殼一鉸接,兩個所述鉸接座之間設置有澆注孔。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彈力片呈弓形,所述彈力片的兩端與所述外殼一接觸,所述彈力片的中部與所述鐵芯一接觸。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鐵芯一外噴塗防鏽塗料層,橫截面為U型,所述鐵芯二的橫截面為U型或者半圓形,所述鐵芯二上設置有骨架和二次繞組線。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密封圈一和所述密封圈二的橫截面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或者橢圓形。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密封圈一的外圍塗抹有潤滑層。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密封套卡合在所述外殼一與所述外殼二相結合的部位。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外殼一和所述外殼二上設置有配合使用的卡扣,所述外殼一內設置有加強筋。
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鐵芯二和二次繞組用環氧樹脂封裝料或者其他封裝料封裝到外殼二內,封裝料把鐵芯二和密封蓋結合在一起,斷絕鐵芯二截面和外殼二的空氣通道;鐵芯一的兩端穿過所述密封套和密封套內的密封圈,密封套和密封圈結合斷絕鐵芯一截面和外殼一的空氣通道,且鐵芯一可以在限定範圍內自由伸縮滑動。當外殼一和外殼二通過卡扣結合後,彈力片緊壓鐵芯一,在彈力作用下,使得鐵芯一儘可能移向鐵芯二、與鐵芯二兩接觸面緊密結合,由於彈力片對鐵芯一的施力點在鐵芯上部中間位置,且鐵芯一可在限定範圍內自由伸縮,從而鐵芯一可自調節兩接合面緊度,保證了接合面緊度一致,結合更加緊密有效,且鐵芯二的兩端穿過密封蓋,密封套的密封凸稜恰好與密封圈二緊密貼合,斷絕了鐵芯一和鐵芯二接觸面兩側的空氣通道,由於密封圈一和密封套以及密封圈二的密封作用,將鐵芯一和鐵芯二接觸面的位置全部密封起來,與外界環境隔絕,防止外界環境對鐵芯截面的損害,防止鐵芯一和鐵芯二結合處生鏽,保證了鐵芯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外殼二澆注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一,2、彈力片,3、鐵芯一,4、密封套,5、密封圈二,6、卡扣,7、外殼二,8、骨架,9、二次繞組線,10、鐵芯二,11、鉸接座,12、銷軸,13、密封圈一,14、加強筋,15、澆注孔,16、密封蓋,17、密封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鉸接的外殼一1和外殼二7,所述外殼一1內設置有鐵芯一3,所述外殼二7內設置有鐵芯二10,所述鐵芯一3的兩端分別環套有至少一個密封圈一13,每個所述密封圈一13的外側環套有密封套4,所述密封套4連接在所述外殼一1上,所述鐵芯一3的底部與所述外殼一1之間設置有彈力片2。
所述外殼一1上設置有密封蓋16,所述密封蓋16上設置有對稱的密封腔17,所述密封腔內設置有密封圈二5。
所述密封套4包括套環401,所述套環401的一端外圈連接密封擋板402,所述套環401的側壁上設置有卡合塊404,所述密封擋板402上設置有密封凸稜403,所述密封凸稜403與所述密封圈二5相配合。
所述外殼二7的側壁上設置有鉸接座11,所述鉸接座11通過銷軸12與所述外殼一1鉸接,所述鉸接座11與所述密封蓋16之間設置有澆注孔15,澆注孔15的位置隱蔽,當鉸接座11上連接上銷軸12和外殼一1後,澆注孔15就被遮擋,與傳統的將澆注孔15設置在密封蓋16上相比,保證了密封蓋16的美觀性。
所述彈力片2呈弓形,所述彈力片2的兩端與所述外殼一1內壁接觸,所述彈力片2的中部與所述鐵芯一3接觸,或者所述彈力片2的兩端與所述鐵芯一1接觸,所述彈力片2的中部與所述外殼一1內壁接觸。
所述鐵芯一3外噴塗防鏽塗料層,橫截面為U型,所述鐵芯二10的橫截面為U型或者半圓形,所述鐵芯二10上設置有骨架8和二次繞組線9。
所述密封圈一13和所述密封圈二5的橫截面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或者橢圓形,正方形的形狀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圈一13的外圍塗抹有潤滑層。
所述密封套4卡合在所述外殼一1與所述外殼二7相結合的部位。
本實用新型的鐵芯二10和二次繞組線9用環氧樹脂封裝料或者其他封裝料封裝到外殼二7內,封裝料把鐵芯二10和密封蓋16結合在一起,斷絕鐵芯二10截面和外殼二7的空氣通道;鐵芯一3的兩端穿過所述密封套4和密封套內的密封圈二13,密封套4和密封圈二13結合斷絕鐵芯一3截面和外殼一1的空氣通道,且鐵芯一3可以在限定範圍內自由伸縮滑動。當外殼一1和外殼二7通過卡扣結合後,彈力片2緊壓鐵芯一3,在彈力作用下,使得鐵芯一3儘可能移向鐵芯二10,與鐵芯二10接觸面緊密結合,由於彈力片2對鐵芯一3的施力點在鐵芯一3上部中間位置,且鐵芯一3可在限定範圍內自由伸縮,從而鐵芯一3可自調節兩接合面緊度,保證了接合面緊度一致,結合更加緊密有效。
使用時,所述鐵芯一3的兩端穿過所述密封套4和密封套4內的密封圈一13與鐵芯二10的兩端分別緊密貼合,彈力片2緊壓鐵芯一3,由於鐵芯一3相對可以在密封套4內滑動,在彈力作用下,使得鐵芯一3與鐵芯二10結合更加緊密,鐵芯二10的兩端穿過密封蓋16,密封套4的密封凸稜403恰好與密封圈二13緊密貼合,斷絕了鐵芯一3和鐵芯二10接觸面兩側的空氣通道,由於密封圈一13和密封套4以及密封圈二5的密封作用,將鐵芯一3和鐵芯二10接觸面結合的位置全部密封,與外界環境隔絕,防止外界環境對鐵芯截面的損害,防止鐵芯一3和鐵芯二10接觸面生鏽,延長了鐵芯的使用壽命。
經過驗證,本設計達到優異的防水效果:取用10個成品電流互感器同時卡在一條電纜上,然後和電纜一起直接浸入1.2米深的水底。互感器二次分別接在10個萬用表電流檔上,用萬用表監測互感器二次電流,電纜接在升流器上並接通額定電流電流。互感器能夠正常工作,持續工作一周後,取出電流互感器,處理幹外殼及結合處上的水後,打開互感器結合處觀察鐵芯接合面情況,沒有任何附著水膜、水漬和水珠等,鐵芯沒有任何鏽蝕,足以證明防水效果優良。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並非局限於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