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5:38: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了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
背景技術:
當前的持針鉗為不鏽鋼材質,由於成本高而反覆使用,使持針鉗易腐蝕、易磨損、成本高。使手術前期準備繁瑣,手術後回收程序多,後期消毒滅菌成本高;管控繁瑣易出錯,易造成二次汙染和感染等問題。目前國內外一次性持針鉗多為不鏽鋼材質,因其造價低,所以材質低劣,品質功能不高。即使有少量持針鉗採用高分子材質的主體,但其將不鏽鋼片與高分子材料主體通過銷子在外部固定,存在金屬片脫落的風險,一旦不鏽鋼片脫落,則容易造成手術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包括兩個鉗身,兩個鉗身之間活動連接,鉗身一端設有夾持部,夾持部固定有不鏽鋼鑲片,不鏽鋼鑲片外表面設有凹凸花紋;不鏽鋼鑲片內表面設有橫截面為梯形的凸臺。
本實用新型鉗身為高分子材料,產品重量非常輕,便於攜帶,大大減輕了大夫的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鉗身為高分子材料,只有夾持部採用高品質的不鏽鋼鑲片,解決了某些一次性持針鉗採用鉸接、銷釘工藝在外部固定金屬片有脫落風險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一次性醫用器械,手術前期準備簡單,成本低。手術後直接 作為醫療垃圾,不存在清洗消毒滅菌包裝保存等成本,簡化了管理流程,節約成本,不會造成二次汙染和感染等問題。解決了現有技術手術前期準備繁瑣的技術問題,也解決了手術後回收程序多,後期消毒滅菌成本高;管控繁瑣易出錯,易造成二次汙染和感染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無需焊接,沒有圓柱銷和銷子,不使用鉸接或鉚接等工序,一體成型,減少了製造環節,避免因工序複雜產生的不合格品。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採用一體成型技術。將不鏽鋼鑲片放入持針鉗的模具中,通過注塑機將不鏽鋼鑲片嵌入鉗身,將不鏽鋼鑲片固定於鉗身。解決了不鏽鋼鑲片易脫落的問題。
作為優選,凸臺與不鏽鋼鑲片連接一側的邊小於與其相對的邊。
作為優選,鉗身的中後部設有鎖齒,兩個鎖齒相互匹配。當鉗夾緊時,兩個鎖齒可相互嚙合。
作為優選,凹凸花紋為網紋。不鏽鋼鑲片外表面設有凹凸花紋(或網紋),在夾持過程中,增加了摩擦力,簡化了操作。
作為優選,凹凸花紋為線形或圓形或多邊形。不鏽鋼鑲片外表面設有線形或圓形或多邊形形狀的凹凸花紋,在夾持過程中,增加了摩擦力,簡化了操作。
作為優選,鉗身還包括手柄。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鉗身為高分子材料,產品重量非常輕,便於攜帶,大大減輕了大夫的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鉗身為高分子材料,只有夾持部採用高品質的不鏽鋼鑲片,解決了傳統不鏽鋼持針鉗因造價低,易腐蝕、易磨損的技術問題;也解決了某些一次性持針鉗採用鉸接、銷釘工藝在外部固定金屬片有脫落風險的技術問題。且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為一次性醫用器械,手術前期 準備簡單,成本低。手術後直接作為醫療垃圾,不存在清洗消毒滅菌包裝保存等成本,簡化了管理流程,節約成本,不會造成二次汙染和感染等問題。解決了現有技術手術前期準備繁瑣的技術問題,也解決了手術後回收程序多,後期消毒滅菌成本高;管控繁瑣易出錯,易造成二次汙染和交叉感染的技術問題。且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不鏽鋼鑲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如圖1-3所示,包括兩個鉗身1,兩個鉗身1之間活動連接,鉗身1一端設有夾持部11,夾持部11固定有不鏽鋼鑲片111,不鏽鋼鑲片111外表面設有凹凸花紋112;不鏽鋼鑲片111內表面設有橫截面為梯形的凸臺113。
實施例2
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如圖1-3所示,包括兩個鉗身1,兩個鉗身1之間活動連接,鉗身1一端設有夾持部11,夾持部11固定有不鏽鋼鑲片111,不鏽鋼鑲片111外表面設有凹凸花紋112;不鏽鋼鑲片111內表面設有橫截面為梯形的凸臺113。凸臺113與不鏽鋼鑲片111連接一側的邊小於與其相對的邊。凹凸花紋112為網紋。
鉗身1的中後部設有鎖齒12,兩個鎖齒12相互匹配。鉗身1還包括手柄 13。
實施例3
一體式醫用一次性持針鉗,如圖1-3所示,包括兩個鉗身1,兩個鉗身1之間活動連接,鉗身1一端設有夾持部11,夾持部11固定有不鏽鋼鑲片111,不鏽鋼鑲片111外表面設有凹凸花紋112;不鏽鋼鑲片111內表面設有橫截面為梯形的凸臺113。凸臺113與不鏽鋼鑲片111連接一側的邊小於與其相對的邊。凹凸花紋112為線形或圓形或多邊形。
鉗身1的中後部設有鎖齒12,兩個鎖齒12相互匹配。鉗身1還包括手柄13。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