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型冷灌針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09:02:46
專利名稱:直型冷灌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講,涉及一種直型冷灌針。
背景技術:
心臟外科手術中建立體外循環插管後,需要阻斷上下腔靜脈的近心端,阻斷主動脈近心端,降溫並從主動脈根部插入冷灌針,灌入心臟停跳液進行冷灌注,至心臟停跳,以保護心肌。目前臨床使用的冷灌針多為金屬冷灌針或醫用塑料材質冷灌針,頭部無阻擋,銳利的針頭穿刺入主動脈過程中如穿刺過深會損傷主動脈後壁導致出血。留置在動脈內銳利的針頭容易傷及血管內壁,帶來危險的手術併發症,增加不必要的手術風險。同時頭端缺少固定裝置,目前依靠在主動脈壁上縫線後將縫線與冷灌針捆綁的方法固定,固定不可靠容易滑脫,同時固定線需要止血鉗鉗夾加固,影響術中手術者的視野。同時塑料材質冷灌針多為一次性使用無法二次消毒利用。針體上無刻度線無法正確掌握穿刺的深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固定、易於操作的直型冷灌針。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直型冷灌針,包括套管針和芯針,套管針頭部為外徑小於套管針體的留置套管針頭,留置套管針頭上設有排氣孔,套管針尾部設置螺紋結構,芯針貫穿於套管針,所述芯針頭部露出於留置套管針頭,芯針尾部設置與套管針尾部螺紋結構相配合的螺紋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留置套管針頭與套管針體相接處設有帶凹槽的橢圓形固定結構。作為一個優選方案,套管針針體上設置有刻度線。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直型冷灌針設有固定結構,使用時,縫合線直接固定在橢圓形固定結構上。套管針針體上有刻度線可以正確掌握穿刺的深度。冷灌針針體使用醫用聚氨酯材質,具有良好的耐摩擦磨損、出色的撕裂強度和抗穿刺能、高耐水解能和抗菌汙染能力。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優異的力學性能、易成型加工等特點,近年來在醫學上的用途日益廣泛,目前在傷口敷料劑、紡織塗料、試管、導管、包裝薄膜及人工心臟等領域得到應用。能夠消毒後再次利用,節約醫療成本,減輕患者負擔。
圖I為為本實用新型套管針I和芯針2的分體結構。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圖示中的標號為1-套管針;2-芯針;3-橢圓形固定結構;4-排氣孔
a ;5——留置套管針頭;6——芯針頭部;7——套管針尾部;8——芯針尾部;9——排氣孔b ;10——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實施例的用途僅在於解釋本發明而非限定技術方案。實施例I、直型冷灌針圖I為本實用新型套管針I和芯針2的分體結構,套管針I頭部為外徑小於套管針體的留置套管針頭5,留置套管針頭5上設有排氣孔b9,留置套管針頭5頭部埠為圓形平口,套管針尾部7與現有直型冷灌針尾部相同,設置螺紋結構;芯針2為金屬空管,貫穿於套管針1,所述芯針頭部6露出於留置套管針頭5,芯針2接近芯針頭部6的地方開有排氣孔a4,芯針頭部6尖端為銳角斜面,利於穿刺,芯針尾部8與現有直型冷灌針尾部相同,設置與套管針尾部7螺紋結構相配合的螺紋結構,在留置套管針頭5與套管針體相接處設有帶凹槽10的橢圓形固定結構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空管的芯針2貫穿於套管針1,芯針頭部6尖端露出於留置套管針頭5,套管針I和芯針2通過尾部的螺紋咬合,臨床使用時,把縫合線直接固定在橢圓形固定結構3的凹槽10處,能起到方便快捷的固定作用。·作為一個優選方案,套管針針體設置刻度線(圖示未畫出),可以根據手術前心臟彩超提示的主動脈直徑正確評估及掌握穿刺的深度。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直型冷灌針,包括套管針和芯針,套管針頭部為外徑小於套管針體的留置套管針頭,留置套管針頭上設有排氣孔,套管針尾部設置螺紋結構,芯針貫穿於套管針,所述芯針頭部露出於留置套管針頭,芯針尾部設置與套管針尾部螺紋結構相配合的螺紋結構,其特徵在於,在留置套管針頭與套管針體相接處設有帶凹槽的橢圓形固定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直型冷灌針,其特徵在於,套管針針體上設置有刻度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直型冷灌針,包括套管針和芯針,套管針頭部為外徑小於套管針體的留置套管針頭,留置套管針頭上設有排氣孔,套管針尾部設置螺紋結構,芯針貫穿於套管針,所述芯針頭部露出於留置套管針頭,芯針尾部設置與套管針尾部螺紋結構相配合的螺紋結構,在留置套管針頭與套管針體相接處設有帶凹槽的橢圓形固定結構。臨床使用時,把縫合線直接固定在橢圓形固定結構的凹槽處,能起到方便快捷的固定作用。整體材質使用醫用級聚氨酯材料異物反應小,套管針針體上設置有刻度線便於掌握穿刺深度。
文檔編號A61M5/158GK202605428SQ20122018531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程佑爽, 滕繼平, 程雲閣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