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小木匠專題採訪(中年木匠翻新老屋獲稱)
2023-07-04 11:10:04 2
大山中的一處山舍,流水潺潺,屋前一座中式典雅的景觀水池正在建設中。就地採集的不起眼的碎石塊,不用砂漿水泥,也不必啟動機械設備,通過視頻博主的巧妙堆砌,調整,修飾稜角,很快,一段長度約20米、高度齊腰的弧形護坡出現在人們面前,錯落有致,既美觀又牢固,還為小院增加了別樣的風土趣味。
這位視頻博主叫做易洛滿,1968年出生,湖南長沙市瀏陽市淳口鎮人,其因出色的手藝而受到網友盛讚:徒手畫框線,膝蓋拉捲尺,手工砍出嚴絲合縫的榫卯結構,連削出的木花都厚薄均勻,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器物在他手裡成了一種藝術品。他被網友們稱為「大師」、「俗世神人」。
易洛滿的父親是畫師,爺爺是木匠。在易洛滿30年的職業生涯裡,在廣東深圳幹過泥瓦匠、木工,開過裝修公司,辦過家具廠。在2015年的一次心梗後,其決心放棄從事多年的生意,轉而練習禪舞並在湖北開班教學。2019年,在一次教學中,遇到了湖北某大學導演系學生小楊,在其鼓勵下,即將迎來半百的易洛滿再次轉身,投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短視頻創作。
2020年10月10日,易洛滿團隊發布第一條視頻,內容是打造景觀魚池。在接觸短視頻的3年來,帳號「滿叔叔山捨生活」在抖音平臺收穫了148.6萬粉絲。
「這算是我的又一次創業吧,但不是完全為了賺錢。」2022年9月21日,腳穿解放鞋、身著麻布衫的易洛滿對上遊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說,尤其是近一年多投入到山舍中來,因為一直在投入,賺不到錢,團隊最初的合伙人相繼出走,這些經歷讓他難以承受。
「粉絲說是我賦予了山舍新的生命,但我說是山舍讓我的生命更加精彩。我就是想把中國民間手藝傳承下去,用傳統手藝生活,這樣的方式去傳播。」談及自己從事短視頻創作的初衷,易洛滿說,這是他目前很重要的事,也是自己認真享受的事。
隨著易洛滿的走紅,幾乎每天都有客人造訪山舍。目前,山舍周邊開辦了兩家民宿,還有一家高標準民宿正在建設中。易洛滿說,接下來,他會嘗試直播帶貨,幫助周邊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
▲拍攝中的易洛滿。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蕭鵬
前半生的起落
2022年9月21日,記者來到長沙市瀏陽市淳口鎮楓林湖村古杏組,這裡因生長著2棵樹齡約千年的杏樹而得名,沿著曲曲折折的盤山公路,水泥路面一直鋪到了半山腰兩棵高大杏樹腳下,然後則是一條挖機翻新的土路,沿途還有塌方的痕跡,再往大山深處前進不到500米,就到了易洛滿的山舍。
遠遠地就能聽到狗吠,在山舍的旁邊擺放著紅磚、砂石等建築材料,還有小型運輸車經過時留下的車轍,經轉角可以看到水榭樓臺、小橋流水的風景,一座人工景觀水池正在施工中。
易洛滿今年54歲,家中有三姊妹,他排行老大。9歲那年,其父親在做工時從屋頂墜落意外身亡,此後母親改嫁,失去父親的易洛滿由爺爺奶奶養大。
木匠行有句行話: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師傅。易洛滿的木工生涯從40年前開始。
1983年,易洛滿15歲,開始跟著爺爺在淳口鎮山裡學習木工。此間,易洛滿上夜校,學習了大約2個月的畫畫。易洛滿爺爺是個木匠,兼作漆匠的活,通過給村裡人做農具、家具補貼家用。在易洛滿的回憶中,爺爺「是個好手藝工匠,(木工)做了一輩子」。那段學藝的日子,給他的木工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易洛滿的山舍規劃圖。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1986年,改革開放正當其時,18歲的易洛滿和妹妹們決定南下打工。易洛滿抵達廣州的第一份工作是畫廣告。「那個時候沒有電腦,都是站在架子上面徒手畫,畫可口可樂的廣告,畫了兩個月,老闆跑了,工資也拿不到了。」
接著,易洛滿在廣州幹起了裝修。「那時候沒有裝修公司,都是給人家做家具,自己設計、畫畫。」易洛滿說,因為這些經歷,自己現在素描基本功比較紮實。「為了生存,什麼都要做,泥水工、砌工、搬水泥、搬磚,粗到打牆,細到伏在桌子上設計圖紙,都是一個人去做。」
從廣州輾轉至株洲,從木匠零工到開辦裝修公司,他憑手藝掙出了第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沒過幾年,與朋友合資的家具廠遭遇失敗,易洛滿一無所有地來到深圳,準備東山再起。憑藉自己的一身技藝,他第二次掙下房產、站穩腳跟,但隨後因妻子投資被騙,負擔了巨額債務,他不得不帶著年幼的孩子與第二任妻子離婚。
經歷破產後,易洛滿投奔了在深圳立足的親妹妹。2015年,其在工地幹活時突發心梗,無法走動,幸得同在工地的一位電工師傅相助,入院後便不省人事。「後來醫生把我救活了,從那一刻起我就放下了所有裝修的事業,去學習太極、養生。」易洛滿說,在經歷了財關、情關和生死關後,自己開始信奉佛教學習禪舞,並開設舞蹈班。
▲山舍改造前的模樣:牆體開裂,屋頂漏水。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結緣短視頻
2019年下半年,湖北出現疫情,舞蹈班停下來了。有一次,一位導演系的學生小楊需要拍攝一段幾秒鐘的舞蹈鏡頭,到易洛滿所在的會所請教,「他看了我的舞蹈,說他能從我的舞蹈中看到我的人生故事。」
「我當時想,這小夥子看東西還蠻深刻。」易洛滿說,兩人就此開始聊起來。「他說他畢業就想做抖音,邊泡茶邊聊天,他認為我有很多故事,既會跳舞又會木工活,我問他抖音是什麼?」
易洛滿說,這時小楊拿起手機,把「阿木爺爺」「李子柒」給他看,「都是絕活,可以幫我記錄下來」。「當時我疑惑這粉絲叫什麼呢?能賺錢嗎?怎麼發展呢?」小楊告訴他,做得好可以賺錢,他來動手做,「到時候聽他(小楊)的」。
在易洛滿看來,記錄是珍貴又必要的。他對小楊說:「正好把我這幾十年學過的東西,用你的攝像頭記錄下來。」與小楊一起加入的還有女孩王三一,在三人的努力下,第一條視頻就這樣發上了抖音。
起初,易洛滿應朋友之邀做了一個小花園,木工、水電、景觀池都由他一人包圓。在敲打錘鑿時,一個大工程的念頭冒出來了:舊屋改造。
▲山舍改造前破爛不堪。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2020年春節前,易洛滿開始和小楊尋找舊屋。「他(小楊)說要找一棟最舊的房子(進行改造),就找到了這裡。」易洛滿說。
「幾十年前,我做學徒時就有一個打造中式庭院的夢。」辛苦半生,易洛滿決心在老家打造出夢想中的房屋。
最終,易洛滿在瀏陽市淳口鎮楓林湖村古杏組租到一處約200平米的老房,房子已經被屋主廢棄,屋頂生草漏水,牆角處長出一叢叢雜草,「如果再不修,當年就要垮了」。此處由額頭尖、黃鋒尖兩座大山包圍。
69歲的黃海波是當地畜牧局的退休職工,回到古杏組養老。「這裡夏天晚上不用開空調,吹吹風扇就行。」他介紹, 2021年正月,易洛滿帶著小楊等與其弟弟黃淮清籤訂了15年租約後,他們就開始動工了。
▲2022年9月,經過一年多建設,山舍主體完工。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蕭鵬
舊屋改造
易洛滿的山舍距離淳口鎮車程約40分鐘,這是一棟約80年歷史的土坯房。
「這麼破爛的房子要多少錢來維持呢?不單單是人工成本,還有材料成本。」易洛滿說,沒路沒水沒電,每個房間都長草,房梁都腐爛了。
易洛滿用鉛筆手繪完規劃圖,對照圖紙描繪房屋竣工的模樣:「這是主屋,屋外挖一圈水溝環著。走一段小橋到魚池,要養各種各樣的魚。魚池邊搭一座榫卯結構的小亭子。主屋旁多出來的一塊是陽光棚,屋子要安幾扇落地窗,四周都能取光。」他們把這個設想發到網上。
具體從哪裡開始動工呢?易洛滿提議先做一間茶室。三人分工合作,王三一和小楊負責拍攝、剪輯等工作,易洛滿除了具體施工外,還要給大家種菜做飯。
從網絡上呈現的是大山中的山舍一幀幀精緻優美的畫面,但山舍起初的生活並不輕鬆。易洛滿說,山上蚊蟲孳生是小事,大雨、大雪都會延誤工期。冬季大雪封山,行路不易,水管也被凍住,易洛滿需要挑山泉水來煮食、拌水泥。每當遇到惡劣天氣,易洛滿就只得停下歇一歇,視頻也就不能更新。
易洛滿的視頻中最吸引網友的,還是純手工的沉浸感,這源於易洛滿對傳統木工的執念,從山泉水入戶到打造茶室,到柴火土灶,到製作切菜砧板,易洛滿的團隊在山舍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山裡的晨昏。
三人團隊開始的一段時間合作還算順暢,不過後來兩個年輕人相繼出走,令易洛滿倍感失落。易洛滿說,之前的人生也算是經歷了大起大落,有成功有失敗,「到這裡,有時候會流眼淚,因為他們都走了,剩下我一個人。在做到一百萬粉絲的時候,我在想是不是還要做下去?」
▲易洛滿說,用做木工的生活狀態呈現民間手藝,是自己從事短視頻創作的初衷。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蕭鵬
「小楊第一個走,姑娘王三一第二個走。」易洛滿說,小楊家裡人生病,這裡又賺不到錢,這個過程很難熬,不是一個月兩個月,是幾年。「雖然有很多人支持,但都是精神上的鼓勵。這裡物質奇缺,一顆螺絲釘都要從山下買上來。大山裡剩下我一個人,是常有的事。」
易洛滿說,自己已將深圳的房子抵押了90萬元,目前投入山舍開支建設等已有80萬。「以前我還可以種種菜,可以招待朋友,現在來朋友,我都告訴他們,你們自己帶菜上來。」
今年8月份,易洛滿再次出現心梗,瀏陽本地醫院建議到大醫院治療,經深圳某大醫院診斷,醫生建議做搭橋手術,如果不做,有50%的概率死在手術臺上,但這一建議被易洛滿拒絕,「這樣的話,山舍的工期至少耽誤半年。」
易洛滿寫好了遺書來到手術臺,最終,三位教授成功為易洛滿疏通了血管。
「這三年來,經歷了很多,學習了很多。」易洛滿介紹,自己之前從沒做過攝影,「我是逼著學出來的,還教了幾個徒弟出來了。」
「師父是和藹可親的人,什麼都會,網友說他是『神人』。」90後的段先生是江西萍鄉人,2個月前慕名來到瀏陽拜易洛滿為師,在他看來,師父做事時是高標準、嚴要求。
「有成就感,很滿意,現在的山舍完全就是最初我們設計的樣子。」易洛滿說,山舍大概再過3個月就會整體完工,「到時候我會去別的地方,我就是愛動手的人,會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上遊新聞記者 蕭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