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臺背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11:17:31 1
專利名稱: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臺背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新型的臺背構體。
全國投入運營的高速公路已超過1萬公裡,這些公路大都是近幾年國家為拉動經濟發展,加大對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過程中修建起來的。由於公路的路基較高建設周期較短,通車運營後大都程度不同地出現了橋頭函頂跳車現象,在高填土、軟土地基路段尤為嚴重。這不僅影響了車輛運行速度,乘座舒適性,有的地方甚至造成車輛的故障和交通事故,成為高速公路及高填土公路建設和運營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不少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預防和處治橋頭跳車的措施。
查閱有關規範、論著及施工經驗介紹等資料可以看到,當前高填土路基臺背構體的材料主要有能夠固結形成一定強度的材料,如石灰土、水泥土、綜合穩定土等;不易發生變形的材料,如砂、石等;輕質材料,如粉煤粉等。以上材料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場合,均可取得大大降低臺背沉降的效果。但由於橋梁和路基、臺背屬於兩種不同的結構,任何的路基或臺背的原地表都不可能具有橋梁的樁柱或墩臺所特有的穩定性;任何的路基、臺背的填料也不可能具有橋梁結構所特有的剛性及穩定性。這就使得相對橋梁而言,高填土路基原地表的沉降和路基、臺背填料自身的壓縮變形所造成的沉降,是一個必然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本實用新型以前的臺背構體都是水平填料,材料都是分層或混用,難以預防和抵消原地表和填料自身的自然沉降,從而使橋頭跳車成為高填土路基普遍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提供一種能夠施工方便,又能夠按需要抵消臺背沉降的臺背構體,使臺背的自然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徹底解決橋頭跳車問題。
本實用新型任務解決的方法是靠近橋面的臺背構體由樁柱、生石灰砂袋、填料、路面組成,臺背構體底部將生石灰砂袋按橫路基方向首尾相連擺放成排,按縱路基方向靠路基一側擺成下寬上窄的斜線,每一層交叉排列,逐層遞減,形成近似直角三角形,整個臺背空間及生石灰砂袋之間填築臺背填料。
生石灰砂袋用無塗層的適當密度的塑料編織布。在處理好的臺背基礎上,用這種紮好口的生石灰砂袋按橫路基方向間距5~100cm首尾相連擺放成排。
靠路面一端直接回填路基材料。生石灰砂袋加入臺背回填材料中後,由於其不能直接與填料中的水分接觸,因而不影響填料的含水量及壓實,且壓實後的生石灰砂袋具有與填料相近的密實度。在路基沉降的過程中隨水分的緩慢浸入,生石灰緩慢消解,體積緩慢增加。其間如遇有水位升高,路基含水量增加,造成路基沉降速度加快,則生石灰的膨脹亦同步加快,從而抵消了臺背的沉降。由於近橋頭方向添加了足夠數量的生石灰砂袋,可產生足夠的膨脹量,用以全部低消臺背的沉降,從而使得其原標高保持不變。遠橋頭方向的生石灰砂袋逐漸減少,其膨脹量亦逐漸減少,抵消沉降的能力逐漸減弱,直至接近路基的沉降量,從而產生了從橋頭至路基平緩過渡的效果,使跳車現象得到解決。石灰與礦料的混合使膨脹結束後能夠形成較大強度,保持回填材料的整體性與穩定性。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
附
圖1為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臺背縱向剖視圖。
附圖2為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臺背橫向剖視圖。
附圖3為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生石灰砂袋剖視圖。
如
圖1所示1樁柱、2石灰砂袋、3填料、4路面。
實施例臺背長20米、寬25米,首先處理好臺背路基,在靠近橋面處橫向打好多個樁柱1,然後在路基底部開始橫向擺放裝好的生石灰砂袋2,靠近樁柱一側直線上擺放生石灰砂袋,靠路基一側生石灰砂袋逐層遞減擺成下寬上窄的斜線,生石灰砂袋每一層交叉排列,從路基的縱向剖面看成近似直角三角形,整個臺背空間及生石灰砂袋之間填築臺背填料3,最上面鋪好路面4。使用這種方法修建的高填土路基臺背徹底消除了臺背的自然沉降,從而解決了橋頭跳車的問題。
權利要求1.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臺背,靠近橋面的臺背由樁柱、生石灰砂袋、臺背填料、路面組成,在處理好的臺背底部將生石灰砂袋按橫路基方向首尾相連擺放成排,按縱路基方向靠路基一側擺成下寬上窄的斜線,生石灰砂袋的每一層交叉排列逐層遞減,形成近似直角三角形,其特徵在於臺背中擺放了自下而上的生石灰砂袋。
專利摘要預防高填土路基橋頭跳車的臺背,是由樁柱、生石灰砂袋、填料、路面組成。臺背底部將生石灰砂袋按橫路基方向首尾相連擺放成排,按縱路基方向靠路基一側擺成下寬上窄的斜線,每一層交叉排列,逐層遞減,形成近似直角三角形。整個臺背空間及生石灰砂袋之間填築臺背填料。用這種方法修建的高填土路基臺背,徹底消除了臺背的自然沉降,解決了橋頭跳車問題。
文檔編號E01C3/04GK2501908SQ0021504
公開日2002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14日
發明者荊學松, 柴洪澤, 荊平平 申請人:荊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