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灘涂貝苗培育和養殖水處理的系統及運行方法與流程
2023-07-03 12:12:26 1
本發明屬於貝苗培育和養殖環境修復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兼具灘涂貝苗培育和養殖水處理的系統及運行方法。
背景技術:
埋棲生活型灘涂貝類的室內苗種生產過程一般在貝苗殼長達到1mm左右時結束,然後,在池塘或灘涂中播撒稚貝,通過自然生長的方式進行中間培育,至長成大規格苗種後採集。目前,室內苗種生產相關技術已相對成熟,然而,大規格苗種培育的生產效率仍然非常低下。由於以池塘或灘涂培育為主,所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多,餌料供應難以充分保障,使得苗種成活率不高、採集困難,嚴重製約了灘涂貝類產業的發展。此外,現有大規格苗種培育技術還存在育苗場佔地面積大、苗種收穫勞動強度大等問題。
在海水養殖池塘中,由於以養殖對象為主的生物鏈過於簡單,而且人為地大量投放餌料甚至肥料,殘餌、糞便的快速積累易導致水體中氨氮、亞硝態氮等汙染物濃度迅速升高,導致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為了保障養殖對象正常生長,需要定期更換池塘水體,但是,富營養化養殖水體未經有效處理排放會對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將海水養殖池塘中富含微藻的富營養化水體用於貝類大規格苗種培育,可提高貝類苗種生長速率與成活率,且有利於實現養殖水體的淨化與循環利用,避免富營養化水體外排後汙染環境。
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研發並整合相關技術,著重研發兼具灘涂貝類大規格苗種培育與養殖水環境修復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兼具灘涂貝苗培育和養殖水處理的系統及運行方法,為灘涂貝苗培育提供充足餌料,降低苗種收穫難度,實現海水養殖池養殖廢水的無排放循環利用,避免外排汙染。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兼具灘涂貝苗培育和養殖水處理的系統,包括貝苗培育池和海水養殖池,所述貝苗培育池池體的底層為地膜,所述地膜上鋪設覆蓋篩絹,所述篩絹的底部鋪有過篩底泥,所述貝苗培育池通過進水管路和排水管路與海水養殖池連通形成循環。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該系統還包括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所述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包括主機和設置於貝苗培育池內部的溫度傳感器、ph傳感器、溶氧量傳感器、鹽度傳感器、水位傳感器和葉綠素傳感器。
作為本發明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貝苗培育池的進水口與排水口相對設置在兩端,所述貝苗培育池內沿水流方向依次設有緩衝配水區、育苗區和淨水區。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緩衝配水區內放置有直徑50~100mm的石塊。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淨水區內放置有若干生態浮島並種植有鹼蓬和/或鹽角草。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水口設有豎直向上的插管。
作為對上述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水管路的進水端通過立式水泵進行泵水。
作為本發明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篩絹為孔徑30~50目的尼龍網,所述過篩底泥為5~10mm的細沙或泥,過篩底泥的鋪設厚度為40~60mm。
作為本發明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貝苗培育池構建與海水養殖池鄰近。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上述兼具灘涂貝苗培育和養殖水處理的系統的運行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a)開啟立式水泵24小時連續運轉向貝苗培育池供水;
b)向育苗區均勻投放規格為50萬粒/斤的貝苗,投放密度為2.5~3.5萬粒/平方米;
c)通過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貝苗培育池水體參數並進行調節;
d)待貝類苗種達到收穫期,通過篩絹篩分過篩底泥和大規格貝類苗種對大規格貝類苗種進行起捕。
有益效果
本發明可以充分利用海水養殖池塘邊的空地,構建灘涂貝類大規格貝苗培育池,將海水養殖池塘中富含微藻的富營養化水體連續導入灘涂貝類大規格貝苗培育池中,一方面可為稚貝提供充足的微藻餌料,另一方面可利用稚貝對有機顆粒物的濾食、鹽土植物對溶解性營養鹽的吸收實現海水養殖池塘水質的淨化,無排放循環利用,達到同時實現灘涂貝類大規格苗種培育與養殖水環境修復的目的。另外,本發明通過篩絹可以方便貝類苗種收穫起捕操作,降低勞動強度,結構簡單,降低成本,方便管理,能夠有效銜接室內苗種培育與室外大規格苗種養成兩個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貝苗培育池池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如圖2所示的一種兼具灘涂貝苗培育和養殖水處理的系統,包括貝苗培育池7、海水養殖池13和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
如圖1所示,貝苗培育池7池體由地膜1、篩絹2和過篩底泥3三層疊加鋪設而成。地膜1為hdpe材質,鋪設在開挖土池底層,篩絹2為孔徑40目(孔徑0.425mm)的尼龍網,鋪覆在第二層,過篩底泥3為5~10mm的細沙或泥,鋪設在篩絹2上,厚度為50mm。篩絹2主要用於大規格貝類苗種收穫時起捕,可大幅提高起捕效率。
立式水泵4用於從海水養殖池13中抽水,流經進水管路5,通過進水口6為貝苗培育池7提供富含微藻的富營養化水體。水體流經貝苗培育池7後,從排水口11,流經排水管路12回到海水養殖池13。進水口6與排水口11分別設置在貝苗培育池7的兩端,排水口11上設有插管,用於控制貝苗培育池7內的水位,使水位穩定在100~200mm。
沿水流方向,貝苗培育池7的平面布置依次為緩衝配水區8、育苗區10和淨水區9。緩衝配水區8放置有直徑50~100mm的石塊,面積為1.25平米,用於減緩進水口6的水流流速,避免對育苗區稚貝產生衝擊。淨水區9面積為2.5平米,放置有hdpe材質的生態浮島20個,生態浮島長、寬均為340mm,種植鹼蓬與鹽角草40~50株。
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包括主機和用於監測溫度、ph、溶氧量、鹽度、水位、葉綠素的傳感器。傳感器布設於貝苗培育池7中,用於實時監測育苗池水體參數的變化情況,為稚貝的培育創造最優條件。
下面為該系統的運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開啟立式水泵4全天24小時連續運轉向貝苗培育池7供水;
b)向育苗區10均勻投放規格為50萬粒/斤的貝苗,投放密度為3.0萬粒/平方米,水深控制在100mm;
c)通過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貝苗培育池7水體參數並進行調節;
d)待貝類苗種達到收穫期,通過篩絹2篩分過篩底泥3和大規格貝類苗種對大規格貝類苗種進行起捕。
經過7、8兩月的培育,青蛤苗種重量由投放時的1.5斤增加為收穫時的104斤,培育期內苗種重量增加了102.5斤,增幅達6833%。其中,規格為2000粒/斤的青蛤重量為46.5斤,佔比45%;規格為5000粒/斤重量為48斤,佔比46%;規格為7200粒/斤重量為9.5斤,佔比9%。
從進水口6與出水口11取水樣進行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和磷酸鹽檢測後發現,培育池體7對水體中氨氮的去除率為39.8%,對溶解性磷酸鹽的去除率為29.6%,進水口和出水口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無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