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主機搖晃對計算機硬碟損壞測試的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0:55: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主機搖晃對計算機硬碟損壞測試的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在遠洋船或小型漁船上使用電腦主機時,船體在水面上會發生搖晃,而主機在搖晃中受到的損壞無法預知,而目前還沒有一種對主機搖晃測試的實驗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主機搖晃對計算機硬碟損壞測試的試驗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主機搖晃對計算機硬碟損壞測試的試驗裝置,包括兩根弧形杆,弧形杆上方設有支撐座,支撐座與弧形杆之間通過四根支撐杆固定連接,支撐杆頂部活動安裝轉盤,轉盤頂面固定安裝固定塊,固定塊內開設機箱槽,其中一根弧形杆中部固定安裝氣泵,兩根弧形杆的一端上固定安裝配重塊,每根弧形杆一端下方設有連接杆,連接杆一端與弧形杆鉸接連接,連接杆與弧形杆之間安裝氣囊,氣囊一面與兩根弧形杆的底端固定連接,氣囊另一面與連接杆固定連接,氣囊與氣泵通過進氣管連接,進氣管上固定安裝第一電磁閥,氣囊的一端固定安裝出氣管,出氣管上固定安裝第二電磁閥。
如上所述的一種主機搖晃對計算機硬碟損壞測試的試驗裝置,所述的支撐座的兩側頂端分別固定安裝第一凸塊,固定塊的兩側底端固定安裝第二凸塊,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上均開設螺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中機箱槽內放置筆記本主機,本實用新型可以放置在地上或者船體上進行搖晃損壞測試實驗。弧形杆可以使裝在機箱槽內的筆記本主機進行搖晃。配重塊和氣囊的配合可以使弧形杆左右搖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連接杆一端與弧形杆鉸接連接,連接杆可以隨著氣囊的擴大以鉸接點轉動,使安裝配重塊的弧形杆的一端翹起,從而進行搖晃測試實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1弧形杆,2支撐座,3支撐杆,4轉盤,5固定塊,6機箱槽,7氣泵,8配重塊,9連接杆,10氣囊,11進氣管,12第一電磁閥,13出氣管,14第二電磁閥,15第一凸塊,16第二凸塊,17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一種主機搖晃對計算機硬碟損壞測試的試驗裝置,包括兩根弧形杆1,弧形杆1上方設有支撐座2,支撐座2與弧形杆1之間通過四根支撐杆3固定連接,支撐杆3頂部活動安裝轉盤4,轉盤4頂面固定安裝固定塊5,固定塊5內開設機箱槽6,其中一根弧形杆1中部固定安裝氣泵7,兩根弧形杆1的一端上固定安裝配重塊8,每根弧形杆1一端下方設有連接杆9,連接杆9一端與弧形杆1鉸接連接,連接杆9與弧形杆1之間安裝氣囊10,氣囊10一面與兩根弧形杆1的底端固定連接,氣囊10另一面與連接杆9固定連接,氣囊10與氣泵7通過進氣管11連接,進氣管11上固定安裝第一電磁閥12,氣囊10的一端固定安裝出氣管13,出氣管13上固定安裝第二電磁閥14。本實用新型中機箱槽6內放置筆記本主機,本實用新型可以放置在地上或者船體上進行搖晃損壞測試實驗。弧形杆1可以使裝在機箱槽6內的筆記本主機進行搖晃。配重塊8和氣囊10的配合可以使弧形杆1左右搖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連接杆9一端與弧形杆1鉸接連接,連接杆9可以隨著氣囊10的擴大以鉸接點轉動,使安裝配重塊8的弧形杆1的一端翹起,從而進行搖晃測試實驗。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所述的支撐座2的兩側頂端分別固定安裝第一凸塊15,固定塊5的兩側底端固定安裝第二凸塊16,第一凸塊15和第二凸塊16上均開設螺孔17。轉盤4可以帶動固定塊5轉動90°,使第一凸塊15和第二凸塊16位於同一軸線上,向螺孔17內安裝螺栓,可以將第一凸塊15和第二凸塊16固定連接,然後進行搖晃損壞測試實驗,從而可以對筆記本主機以不同的方向進行測試實驗。
更進一步的,本實施例所述的工作過程為將筆記本主機放置機箱槽6內,此時弧形杆處於平衡狀態,打開第一電磁閥12,關閉第二電磁閥14,氣泵7通過進氣管11向氣囊10內充氣,氣囊10充氣後擴大,弧形杆1向左側晃動;關閉第一電磁閥12,打開第二電磁閥14,氣囊10內的氣體通過出氣管13排出,在配重塊8的重力作用下,弧形杆1向右側晃動,從而可以實現搖晃損壞測試實驗。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