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管傳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23:23:16 4
專利名稱:彎管傳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流量計量的傳感器,特別是一種彎管傳感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彎管傳感器的本體組裝定位不準確,造成尺寸精度差,測量精度不能保證。且外觀粗糙笨重,直管段與本體的焊接不符合要求且對接精度差,直管段的長度不夠,與本體連接後不易運輸。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彎管傳感器本體尺寸精度高、直管段與本體連接準確、保證測量所需直管段的長度且易運輸、重量輕剛度大、外型美觀的彎管傳感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包括本體、固定在本體內外彎兒弧頂處的取壓體,它的本體採用90°標準彎管,採用水平剖分兩側止口結構。它的兩端分別與過渡管連接,過渡管分別與直管連接。
所述本體的斷面為對稱的八面四稜型結構。
所述的彎管傳感器的內表面塗有防護層。
按上述技術方案實施的彎管傳感器,彎管傳感器本體是採用上下兩個帶雙側止口的90°半圓環組成一個90°整圓環,成為本體。由於過渡管的採用使得內孔機加工成型的直管段與彎管傳感器本體的連接保證既焊透又使得內圓機加工面和彎管傳感器本體的內孔不變形,充分保證了機加工的精度。因此本實用新型機加工成型一致性好,實現了用機加工的尺寸精度來保證彎管流量計的測量精度。實現了用彎管傳感器的幾何精度來標定彎管流量計的測量精度。另外由於過渡管的採用使得直管段的焊接可以到現場進行,保證了測量所需直管段的長度和精度且易運輸。彎管傳感器本體的斷面本體的斷面是八面四稜型,既有利於機加工和焊接的工藝需要又保證了重量最輕剛度最大,且外型美觀。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本體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是當管道內的流體通過機加工成型的彎管傳感器,內外側產生與流速嚴格對應的壓力差,通過智能儀表計算出管道內所通過的流量。本實用新型內孔機加工加工的高精度是彎管傳感器提高測量精度的關鍵所在。它的實施例1如圖1。由一個傳感器本體、兩個過渡管、兩個直管段和兩個取壓管體組成。出口直管段1、兩個過渡管2、傳感器本體3、兩個取壓體4、入口直管段5組成。出口直管段1與過渡管2焊接,可在現場進行。一過渡管2與傳感器本體3焊接,傳感器本體3的另一端與另一過渡管2焊接連接,然後與與入口直管段5焊接連接,可以現場進行。該本體3採用90°標準彎頭,採用水平剖分兩側止口結構,是用數控工具機加工的方式獲得,傳感器本體3內外弧中間分別焊接有兩個取壓體4。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如圖2。傳感器本體3的斷面採用對稱的八面四稜型,帶有雙側止口6,上下兩片用雙側止口6連接。保證焊接牢固又可使得內圓機加工面不變形。對稱的八面四稜型有利於機加工和焊接工藝需要又保證了重量最輕剛度最大,外型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在彎管傳感器的內表面塗一層防腐、防積垢的塗層,可以長久地保證測量精度。
權利要求1.一種彎管傳感器,包括本體、固定在本體內外彎兒弧頂處的取壓體,其特徵在於,本體採用90°標準彎管,採用水平剖分兩側止口結構,它的兩端分別與過渡管連接,過渡管分別與直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管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本體的斷面為對稱的八面四稜型結構,上、下兩片通過雙側止口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管傳感器,其特徵在於,彎管傳感器的內表面塗有防護層。
專利摘要一種彎管傳感器,包括本體、固定在本體內外彎兒弧頂處的取壓體,其特徵在於,本體採用90°標準彎管,它的兩端分別與過渡管連接,過渡管分別與直管連接。由於過渡管的採用使得內孔機加工成型的直管段與彎管傳感器本體的連接達到一致,連接更準確、方便、可靠,同時提高了測量精度。又由於本體的斷面是八面四稜型,使得該傳感器重量最輕剛度最大,且外型美觀。是管道流量計量用的理想傳感器。
文檔編號G01F1/37GK2630805SQ0326515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5日
發明者李志 , 高向升, 袁錫強, 王曉禹 申請人:河北理工學院智能儀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