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22:54:01 1
專利名稱: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尤指一種用於電性連接中央處理單元與電路板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包括收容端子的基座、蓋板以及撥杆。其中蓋板是可借撥杆的推動作用於基座上滑移,以帶動中央處理單元的插腳移動,提供插腳與端子間電性接觸,因此,蓋板於基座上的滑移平穩對提高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整體穩定性較為關鍵。
現有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如圖7和圖8所示,該零插入力電連接器8包括基座80、蓋板81以及一驅動組件83。其中基座80上設有第一對接面801及第一勾部802,蓋板81上設有第二勾部811。當蓋板81借驅動組件83的推動作用於基座80的第一對接面801上滑移時,借第一勾部802與第二勾部811相互扣合以確保蓋板81穩定覆蓋於基座80上。但是,由於第一勾部802與第二勾部811相互卡合後的勾卡接觸面800是與基座80的第一對接面801相互平行,因此,當蓋板81受到不當外力時,蓋板81上的第二勾部811易發生變形而與第一勾部802脫離。為了防止第一勾部802與第二勾部811發生脫離的不良現象,於第二勾部811背側設有一金屬擋片84,從而限制第二勾部811向外彈性變形。然而,該金屬擋片84需另開模具來衝壓製造,從而導致零件數目增加而使製造成本難以降低,且裝配效率亦難以提升。
另一現有技術如美國專利第5,722,848號,請參閱圖9和圖10,該現有技術所揭示的插座連接器3設有基座30,蓋接於基座30上並可相對於基座30滑移的蓋體32及設有操縱杆341的驅動組件34。基座30一端設有凹槽301,該凹槽301內設有突伸的具限制面3021的卡合部302,蓋體32上對應凹槽301位置設有向基座30延伸出的具「L」形截面的固持組件323,其包括向基座30方向延伸出的對正部3231及向蓋體32凸伸的勾部3232。當驅動組件34的操縱杆341處於豎直狀,即該插座連接器3處於開啟狀態時,勾部3232的一部份與基座30的卡合部302的限制面3021相接觸幹涉,但由於勾部3232和卡合部302的接觸面積過小而易造成勾部3232和卡合部302脫開,從而不能保證零插入力插座連接器3與插置其上的中央處理單元(未圖標)間穩定的電性連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可提供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整體結構穩定性,同時亦可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包括收容若干端子的基座、蓋板以及撥杆。其中基座上設有一方形的第一對接面以及兩通孔,且每個通孔中設有第一勾部。蓋板可借撥杆的推動作用於基座第一對接面上滑移,其上設有第二對接面,於第二對接面對應基座的通孔位置垂直延伸出一體成型的連接部,連接部的末端設有第二勾部。該第二勾部與第一勾部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接觸面與第一對接面成一定角度,且於蓋板相對基座滑移時該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的接觸面積不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第二勾部與第一勾部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接觸面與第一對接面成一定角度,且於蓋板相對基座滑移時該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的接觸面積不變,從而提供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整體結構穩定。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蓋板沿II-II方向的剖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基座沿III-III方向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5是圖4沿V-V方向線的剖視圖。
圖6是圖4沿VI-VI方向的剖視圖。
圖7是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一種現有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8是圖7沿VIII-VIII方向的剖視圖。
圖9是另一種現有插座連接器處於開啟狀態時局部側剖視圖。
圖10是第9圖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電連接器1包括收容若干端子11的基座10、蓋接於基座10上並可相對於基座10滑移的蓋板12、撥杆13以及扣合機構14。
其中基座10上設有第一對接面101,以及一體成型的凸部102。其中第一對接面101上開設有呈矩陣排列的若干端子孔103以用於收容端子11,基座10靠近設凸部102的一側且沿蓋板12運動方向設有收容撥杆13的弧槽104,該弧槽104兩側設有通孔105。
蓋板12設置於基座10的第一對接面101上,並可借撥杆13的推動作用於第一對接面101上滑移,其上對應基座10的端子孔103位置設有若干插孔121,以及第二對接面122(如圖2所示)。其中第二對接面122上對應基座10通孔105位置一體成型延伸出一連接部124。且蓋板12於第二對接面122的背面上設有一凹槽123,用以容置一金屬片15,且該金屬片上開設有一槽口151。
撥杆13裝設於基座10的弧槽104中,其包括一旋轉部132,以及於靠近該旋轉部51的一端彎曲延伸出一「L」形的施力臂131。其中旋轉部132上設有一用於驅動蓋板的凸輪1321,且該凸輪1321是可收容於金屬片15的槽口151中。
請參閱圖2、圖3所示,扣合機構14(如圖5所示)包括設於弧槽104兩側的第一勾部141及第二對接面122上一體成型延伸出連接部124末端的第二勾部142。其中第一勾部141的第一接觸面1411於基座10第一對接面101呈一定角度傾斜設置。第二勾部142的第二接觸面1421與蓋板12第二對接面122亦呈一定角度傾斜設置,且該角度與第一接觸面1411與第一對接面101所成角度相等。
再請參閱圖4、圖5所示,蓋板12與基座10處於扣合狀態。其中扣合機構14的第二勾部142經過適當的彈性變形而貫穿基座10的孔105,並扣合於第一勾部141上,從而將基座10與蓋板12扣合於一起,且於第一勾部141與第二勾部142間形成一勾卡接觸面143。撥杆13收容於基座10的弧槽104中,並借蓋板12的第二對接面122將其定位於基座10的弧槽104中,且撥杆13可於基座10的弧槽104中旋轉,借設於撥杆13上的凸輪1321施力於裝置於蓋板12凹槽123中的金屬片15上(如圖6所示),進而推動蓋板12於基座10的第一對接面101上滑移。由於扣合機構14的第一勾部141與第二勾部142的勾卡接觸面143與基座10第一對接面101成一定角度,且該勾卡接觸面143的面積於蓋板12於基座10上滑移時不變,從而有效的防止蓋板12從基座10的第一對接面101上浮動變形。
權利要求1.一種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包括基座、蓋板及撥杆,其中基座上設有第一對接面,以及若干收容端子的端子孔,蓋板設置於基座的第一對接面上並可於一定範圍內滑移,其上對應基座端子孔的位置設有若干插孔,撥杆裝設於上述基座及蓋板之間,借其轉動而提供蓋板於基座上滑移驅動力,其中特徵在于于基座及蓋板間進一步設有扣合機構,其包括分別設於基座及蓋板裝設撥杆的位置附近的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其中該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分別具有相互扣合的第一接觸面及第二接觸面,且該接觸面與基座的第一對接面呈一定角度而傾斜設置,於蓋板相對基座的滑移過程中,該第一接觸面及第二接觸面間的接觸面積不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基座上設有一弧槽,第一勾部設於該弧槽兩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基座上設有兩通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蓋板上設有第二對接面,且於該第二對接面對應通孔位置垂直延伸出一體成型的連接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第二勾部設於連接部的末端。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撥杆包括一旋轉部及於靠近該旋轉部的一端彎曲延伸出一近似「L」形的施力臂。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撥杆的旋轉部收容於基座的弧槽中,且可於該弧槽中轉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旋轉部上設有一凸輪。
專利摘要一種零插入力電連接器包括收容若干端子的基座、蓋板及撥杆。其中基座上設有一方形的第一對接面以及兩通孔,且每個通孔中設有第一勾部。蓋板可借撥杆的推動作用於基座第一對接面上滑移,其上設有第二對接面,於第二對接面對應基座的通孔位置垂直延伸出一體成型的連接部,連接部的末端設有第二勾部。該第二勾部與第一勾部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接觸面與第一對接面呈一定角度,且於蓋板相對基座滑移時該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的接觸面積不變,以提供零插入力電連接器的整體結構穩定。
文檔編號H01R13/629GK2519469SQ01276590
公開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8日
發明者大北正夫, 黃耀諆, 李艮生 申請人:富士康(崑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