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清潔的輸送帶和輸送路徑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21:52:11
可清潔的輸送帶和輸送路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清潔的帶式輸送機(10)和一種製造可清潔的帶式輸送機的方法,所述帶式輸送機具有刻有凹入刻痕以匹配形成輸送路徑的細長支撐軌道(16)的形狀和位置的底側。所述支撐軌道(16)可以是圓形橫截面的,且所述凹入刻痕可以是互補的部分圓筒以沿著延伸的接觸區域接納軌道(16)。
【專利說明】可清潔的輸送帶和輸送路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總體涉及電動輸送機,尤其是容易清潔的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0002]在肉類、禽類、水果和蔬菜產業中,輸送帶用於運送食品。大多數輸送帶沿著平頂耐磨帶頂上的輸送路徑被支撐。帶的沿著平頂耐磨帶行進的平坦底面提供了足夠的接觸區域以散布負載且避免帶底面的高壓磨損區域。但水平平頂支撐面會讓用來清潔的水匯集。匯集的水中的汙垢和細菌會汙染被運送的產品。隆起的耐磨帶防止用來清潔的水的匯集,但沿著更小的高壓接觸區域接觸帶的底面,這導致了帶和耐磨帶加大的磨損。
[0003]因此,存在對於可清潔的抗磨損帶式輸送機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4]通過體現本發明特徵的輸送機可以應對本需求及其它需求。這類輸送機的一種形式包括在支撐軌道上支撐輸送帶的輸送路徑。所述輸送路徑包括平行的細長支撐軌道,其縱向延伸以定義輸送路徑的長度。所述平行的支撐軌道橫向間隔且具有凸形上表面。所述輸送帶具有外輸送側和支撐在支撐軌道上的相反的底側。所述底側包括橫向間隔且成列縱向對齊的凹入刻痕以接納在輸送路徑中的支撐軌道。所述凹入刻痕成形為與所述支撐軌道的凸形上表面互補。
[0005]另一方面,體現本發明特徵的輸送帶包括外輸送側和相反的底側。凹入刻痕跨過底側橫向間隔。凹入刻痕在帶的行進方向上以縱列對齊,且成形以接觸接納在凹入刻痕中的互補成形的支撐軌道。
[0006]另一方面,製造可清潔的帶式輸送機的方法包括:(a)通過多個具有凸形上表面的平行的細長支撐軌道構成輸送路徑;及(b)在輸送帶底側上橫向間隔的凹入刻痕列上支撐輸送路徑中的輸送帶以與支撐軌道的凸形上表面相配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本發明的這些方面及特徵在以下說明中,附上的權利要求書中和附圖中被更詳細地描述,在附圖中:
[0008]圖1是體現本發明特徵的輸送帶和輸送路徑的一部分的斜視圖;
[0009]圖2A至圖2C是圖1中所示輸送帶的輸送帶模塊的一種形式的主視圖、側視圖和底側立體圖;
[0010]圖3A至圖3C是圖1中所示輸送帶的輸送帶模塊的另一種形式的主視圖、側視圖和立體圖;
[0011]圖4是可用於圖1中所示輸送路徑上的輸送帶的輸送帶模塊的第三種形式的主視圖;
[0012]圖5是可用於圖1中所示支撐軌道的輸送帶的另一種形式的底側的一部分的等距視圖;以及
[0013]圖6是如同圖5中所示輸送帶底側的一部分的等距視圖,但具有更深的凹入刻痕。
【具體實施方式】
[0014]體現本發明特徵的帶式輸送機的一部分在圖1中示出。示例的輸送機10包括支撐在輸送路徑14上的輸送帶12,輸送路徑14由支撐在支腿18上的平行的細長支撐軌道16組成。這個示例中,三根軌道被示出。輸送路徑的長度由支撐軌道的縱向範圍定義。圖1中所示的輸送帶12是模塊式塑料輸送帶,其由一系列排22的帶模塊24構成,帶模塊24在連續排之間的鉸接接頭26處鉸接連結。這個示例中,每排包括單個帶模塊。但這些排可以包括多於一個模塊。沿著輸送路徑,帶在外輸送側27上形成頂部輸送面。形成在帶相反的底側29上的傳動結構28與傳動鏈輪(未示出)上的傳動面接合。鉸接接頭由連續排的交錯的前後鉸接元件30、31形成。鉸接元件可以包括孔(32,圖2B和3B),其橫向跨過輸送帶12的寬度與連續模塊的交錯的鉸接元件的孔對齊,形成用於一根或多根鉸接杆(未示出)的橫向通道。作為選擇,一些鉸接元件可以包括橫向延伸的柱來用作鉸接杆,其接納在鄰近的交錯鉸接元件中的橫向開口凹部中以形成鉸接接頭。圖1中所示的模塊式塑料輸送帶12在注塑成型過程中由熱塑性聚合物例如聚丙烯,聚乙烯,乙縮醛,尼龍或複合聚合物製成。但是其它類型的帶,例如扁平帶,可以用於輸送機中。
[0015]輸送帶12可以按慣例在輸送路徑每端處圍繞惰性電機驅動的傳動鏈輪或鼓輪(未示出)傳送且沿輸送路徑下方的返迴路徑(未示出)返回。傳動鏈輪與傳動結構28接合以在帶行進方向20上沿著輸送路徑正向傳送帶。
[0016]輸送帶模塊24及其與支撐軌道16的接合在圖2A至圖2C中更詳細地示出。所述模塊在底側29上具有傳動條34形式的傳動結構,其跨過模塊和帶排的寬度橫向延伸。傳動條34的底部35在鉸接元件30,31的底面36下方延伸。支撐軌道16被示有圓形橫截面。軌道的凸形外表面比傳統的耐磨帶支撐的平頂更衛生且更容易清潔。在模塊24的底側29上刻在傳動條34中的是凹入刻痕38,其跨過模塊的寬度橫向間隔開。當該系列模塊連結在一起形成帶時,凹入刻痕以縱列對齊。凹入刻痕成形以匹配支撐軌道16的上表面40的凸形形狀。這個示例中,每個凹入刻痕形成與支撐軌道的圓形橫截面互補的圓筒的一部分。這樣,凹入刻痕沿著相當於凹入刻痕的至少主要部分的接觸區域42接觸支撐軌道。(凹入刻痕上的接觸區域在圖2C中由陰影部分示出。)所述接觸區域遠遠大於具有平坦的未刻過的底側的模塊,平坦的未刻過的底側僅僅沿著圓形支撐軌道16最頂端的切線接觸圓形支撐軌道16。更大的接觸區域散布了負載,減小了接觸壓力和磨損。此外,凹入刻痕與支撐軌道的接合通過防止帶橫向偏移提供了循跡。
[0017]鉸接元件30,31互相橫向偏移且同樣沿著他們的外底側44成形以避免接觸支撐軌道。因此,在圖2A至圖2C所示的示例中,凹入刻痕38的中部46定位於模塊的前後鉸接元件30,31中部之間的中間。
[0018]可用於圖1中所示的輸送機中的帶模塊的另一種形式在圖3A至圖3C中示出。模塊48與圖2A至圖2C中的模塊24的不同在於它的傳動條50不在鉸接元件30,31的底部35下方延伸。由於較淺的傳動條50具有與圖2A至圖2C中相同的鉸接元件尺寸及間隔,由較小的凹入刻痕52提供的接觸區域51比圖2C中的接觸區域更小。此外,支撐軌道54直徑上比圖2A中的支撐軌道16更小以避開鉸接元件。除此以外,凹入刻痕和支撐軌道的凸形頂部表面互補成形(這個示例中,弓形成形)以致它們之間的接觸區域增加及磨損減少。
[0019]如圖4中所示,凹入刻痕60可以形成在帶模塊66的底側64下方下垂的附件62上。附件62可以由與模塊66相同的材料製成,但是可以為更長的磨損壽命由更耐用或更小摩擦的材料製成。如果附件確實磨損,其可以被替換而無需替換整個模塊。圖4中所示的附件62具有兩個臂68,其延伸穿過模塊及止於突部70中,突部70接合模塊中的結構,其使附件保持在位置中。但是附件和模塊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設計為了可拆地固定附件。替代可拆的附件,模塊的底側部可以由更抗磨損的材料包覆模製到模塊的剩餘部分上或與模塊的剩餘部分共同模製。
[0020]圖5和圖6示出了可用於圖1至圖3中凸形輸送路徑的輸送帶的其它形式。圖5中輸送帶72的長度部分具有底側73,其具有跨過帶的寬度橫向延伸及沿帶長度方向規則地間隔的傳動條74。為容納如圖1中的凸形輸送路徑支撐軌道,底側73從以沿著帶長度方向延伸的縱列布置的傳動條至傳動條刻有凹入刻痕76以接納縱向延伸的互補支撐軌道。圖6中的輸送帶78具有刻有傳動條82和橫向間隔的凹入刻痕84的底側80,凹入刻痕84比傳動條的高度更深且延伸入平坦的帶墊的厚度內以形成凹入刻痕的縱列用於接納凸形支撐軌道。圖5和圖6中所述的帶可以是正向驅動的低張力輸送帶或定時帶,作為兩個示例。
[0021]儘管參照特定形式描述了本發明,但其它形式同樣可以實現。例如,支撐軌道不是必須具有360°圓形橫截面:可以使用具有平坦下側的半圓形橫截面軌道。以及其它非圓形的凸形支撐軌道可以用於非圓形相配的凹入刻痕。作為另一示例,可以使用沒有傳動條的帶。那種情況中,凹入刻痕形成於其它底側帶結構中。因此,如這些少數示例表明,本發明的範圍不意味著局限於詳細描述的示例形式。
【權利要求】
1.一種輸送機,包括: 輸送路徑,其包括多個平行的細長支撐軌道,支撐軌道縱向延伸以定義輸送路徑的長度且橫向間隔開及具有凸形上表面; 輸送帶,其包括: 外輸送側和在輸送路徑中支撐在支撐軌道上的相反的底側, 其中,所述底側具有多個凹入刻痕,其橫向間隔且縱向成列對齊以接納在輸送路徑中的支撐軌道, 其中,所述凹入刻痕成形為與所述支撐軌道的凸形上表面互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機,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及所述支撐軌道的接觸區域都是弓形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機,其中,所述支撐軌道是圓形橫截面的,且所述凹入刻痕是圓筒的一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機,其中,所述輸送帶的底側包括跨過輸送帶橫向延伸的多個傳動條,且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形成在傳動條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機,其中,所述輸送帶包括多排帶模塊,所述多排帶模塊在相鄰排之間的鉸接接頭處端對端鉸接地連結在一起。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機,其中,所述輸送帶包括緊固至輸送帶底側的附件,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形成在附件上。
7.一種輸送帶,包括: 外輸送側和相反的底側; 跨過底側橫向間隔開的多個凹入刻痕; 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在帶行進方向上以縱列對齊,且成形以接觸接納在凹入刻痕中的互補成形的支撐軌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送帶,其中,所述凹入刻痕是弓形的。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送帶,其中,所述凹入刻痕是圓筒的一部分。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送帶,其中,所述支撐軌道與凹入刻痕接觸的部分是凸形的。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送帶,包括緊固至輸送帶底側的附件,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形成在附件上。
12.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送帶,包括: 一系列排的帶模塊,其在相鄰排之間的鉸接接頭處端對端鉸接地連結在一起。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輸送帶,其中,所述帶模塊的底側由比構成帶模塊其它部分的材料更耐磨的材料製成。
14.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輸送帶,其中,每排帶模塊的底側包括跨過該排橫向延伸的傳動條,且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形成在傳動條中。
15.—種製造可清潔的帶式輸送機的方法,包括: 通過多個具有凸形上表面的平行的細長支撐軌道構成輸送路徑; 在輸送路徑中在輸送帶底側上的橫向間隔開的凹入刻痕列上支撐輸送帶,以與支撐軌道的凸形上表面相配合。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及所述支撐軌道的接觸區域都是弓形的。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撐軌道是圓形橫截面的,及所述凹入刻痕是圓筒的一部分。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入刻痕與所述支撐軌道互補成形。
19.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入刻痕形成在緊固至輸送帶的附件上。
【文檔編號】B65G17/08GK104428221SQ201380032538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W·A·小佩圖特 申請人:萊特拉姆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