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11 05:32:21 1
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通過在管身的一端開設有並行的排液管道和充氣管道;管身的另一端開設有兩路並行的入鼻導管,且入鼻導管上均設置有可膨脹的球囊,其管身和入鼻導管的側壁上開設有側壁通道,側壁通道連接充氣管道和球囊,從而能夠通過調節充氣管道的進氣或進液量來調節球囊的大小。通過使用該裝置的患者能夠恢復鼻腔、鼻竇的生理功能,避免了手術後腦脊液鼻漏及鼻中隔偏曲的併發症發生。由於充氣管道的管道口處設置有單向閥,從而防止了球囊的漏氣或漏液現象;加之入鼻導管的導頭處均開設有用於患者呼吸或排液的側孔,這樣更符合患者的生理功能,有利於該裝置在臨床的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閉合導向器,具體涉及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
【背景技術】
[0002]鼻腔手術後的止血亦是用傳統的方法:油紗條填塞或自製水囊、氣囊壓迫止血,以及燒灼後噴塗藥物等。以上方法只能起到止血作用,但同時造成了患者在填塞期間的多種不適,如:頭痛,口乾,鼻塞,顏面腫脹,嚴重者甚至發生進食或呼吸困難。以上方法不論是紗條填塞,還是燒灼後噴塗藥物,均能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術後鼻道處止血效果不佳,尚需行後鼻孔填塞。後鼻孔填塞操作需要由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師實施,使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時易加重患者心理負擔,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0003]目前所用到的止血氣囊的通氣為單一的直管通氣,會造成患者鼻腔癒合偏差,導致鼻中隔移位,不利於患者恢復,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後的工作與生活,還可能產生術後腦脊液鼻漏及鼻中隔偏曲的併發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具備有利於患者迅速康復的作用,避免了手術後腦脊液鼻漏與鼻中隔偏曲的不良影響。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包括管身,管身的一端開設有並行的排液管道和充氣管道;管身的另一端開設有兩路並行的入鼻導管,且入鼻導管上均設置有可膨脹的球囊;
[0006]所述的管身和入鼻導管的側壁上開設有側壁通道,側壁通道連接充氣管道和球裳;
[0007]所述的充氣管道的管道口處設置有單向閥;
[0008]所述的入鼻導管的導頭處均開設有用於患者呼吸或排液的側孔。
[0009]所述的球囊呈橢球形,長度為0.5?1.0cm,內部容積為3?6mL。
[0010]所述的入鼻導管的長度為5?8cm。
[0011]所述的管身的長度為10?20cm。
[0012]所述的球囊位於入鼻導管頭端1/3處。
[0013]所述的管身、排液管道、充氣管道和入鼻導管的材料均為矽膠。
[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相比較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管身的一端開設有並行的排液管道和充氣管道;管身的另一端開設有兩路並行的入鼻導管,且入鼻導管上均設置有可膨脹的球囊;其管身和入鼻導管的側壁上開設有側壁通道,側壁通道連接充氣管道和球囊;從而能夠通過調節充氣管道的進氣或進液量來調節球囊的大小。使用時將兩路入鼻導管均同時插入患者鼻腔中,並將未膨脹狀態的球囊放置至創道部位,之後通過向充氣管道內注入空氣或液體,使球囊逐漸膨脹,使其逐漸擴張而對創道實行加壓,讓創道的切口緣閉合。創道癒合後,將球囊內的液體或氣體排放,並將該裝置取出。通過使用該裝置患者可迅速恢復鼻腔、鼻竇的生理功能,避免了手術後腦脊液鼻漏與鼻中隔偏曲的併發症。由於充氣管道的管道口處設置有單向閥,從而避免了球囊的漏氣或漏液現象的發生;加之入鼻導管的導頭處均開設有用於患者呼吸或排液的側孔,這樣促進了患者的恢復,提高了裝置的實用性。本裝置能夠極大地改善現有手術後患者恢復的狀況,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且適用於臨床大範圍推廣應用。
[0015]進一步地,由於管身、排液管道、充氣管道和入鼻導管的材料均為矽膠,從而使得裝置能夠任意彎曲,提高了裝置的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管身;2:排液管道;3:充氣管道;4:單向閥;5:入鼻導管;6:球囊;7:導頭;8:側孔;9:側壁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9]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管身1,管身I的一端開設有並行的排液管道2和充氣管道3 ;管身I的另一端開設有兩路並行的入鼻導管5,且入鼻導管5上均設置有可膨脹的球囊6 ;管身I和入鼻導管5的側壁上開設有側壁通道9,側壁通道9連接充氣管道3和球囊6 ;充氣管道3的管道口處設置有單向閥4 ;入鼻導管5的導頭7處均開設有用於患者呼吸或排液的側孔8。球囊6呈橢球形,長度為0.5?1.0cm,內部容積為3?6mL。入鼻導管5的長度為5?8cm。管身I的長度為10?20cm。球囊6位於入鼻導管5頭端1/3處。管身1、排液管道2、充氣管道3和入鼻導管5的材料均為矽膠。
[0020]本裝置通過在管身I的一端開設有並行的排液管道2和充氣管道3 ;管身I的另一端開設有兩路並行的入鼻導管5,且入鼻導管5上均設置有可膨脹的球囊6 ;且管身I和入鼻導管5的側壁上開設有側壁通道9,側壁通道9連接充氣管道3和球囊6 ;從而能夠通過調節充氣管道3的進氣或進液量來調節球囊6的大小。
[0021]本裝置使用方法:使用時將兩路入鼻導管5均同時插入患者鼻腔中,並將未膨脹狀態的球囊6放置至鼻腔的創道部位,之後通過向充氣管道3內注入空氣或液體,使球囊6逐漸膨脹,使其逐漸擴張而對創道實行加壓,讓創道的切口緣閉合。創道癒合後,將球囊6內的液體或氣體排放,並將該裝置取出。
[0022]通過使用該裝置的患者,可迅速恢復鼻腔、鼻竇之生理功能,避免了手術後腦脊液鼻漏與鼻中隔偏曲的不良反應。由於充氣管道3的管道口處設置有單向閥4,從而避免了球囊6的漏氣或漏液現象的發生;加之入鼻導管5的導頭7處均開設有用於患者呼吸或排液的側孔8,故可促進患者迅速恢復,提高了裝置的實用性。本裝置能夠極大地改善現有手術後患者的恢復狀況,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且適用於臨床大範圍推廣應用。由於管身1、排液管道2、充氣管道3和入鼻導管5的材料均為矽膠,因而使得裝置能夠任意彎曲,提高了裝置的實用性。
[0023]本裝置中的球囊6均為能夠雙向充放氣體或者液體的球囊。
[0024]本裝置能夠在鼻中隔和鼻甲之間的間歇中光滑地進出,並且利用其軟質、球囊6可擴張的特點,對其內充盈空氣或生理鹽水,使其逐漸擴張而對創道實行加壓,讓創道的切口緣閉合。創道癒合後,此時將球囊6內的液體或氣體排放,並拔出創道閉合導向器。患者恢復鼻腔、鼻竇的生理功能,避免了手術後腦脊液鼻漏與鼻中隔偏曲的不良反應。
【權利要求】
1.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管身(1),管身(I)的一端開設有並行的排液管道(2)和充氣管道(3);管身(I)的另一端開設有兩路並行的入鼻導管(5),且入鼻導管(5)上均設置有可膨脹的球囊(6); 所述的管身(I)和入鼻導管(5)的側壁上開設有側壁通道(9),側壁通道(9)連接充氣管道(3)和球囊(6); 所述的充氣管道(3)的管道口處設置有單向閥(4); 所述的入鼻導管(5)的導頭(7)處均開設有用於患者呼吸或排液的側孔(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球囊(6)呈橢球形,長度為0.5?1.0cm,內部容積為3?6mL。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入鼻導管(5)的長度為5?8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身⑴的長度為10?2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球囊(6)位於入鼻導管(5)頭端1/3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經鼻-蝶竇手術創道閉合導向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身(I)、排液管道(2)、充氣管道(3)和入鼻導管(5)的材料均為矽膠。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4260779SQ201420617335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3日
【發明者】章翔, 章薇, 毛星剛, 李劍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