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淬火裝置及型材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4:24:0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淬火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淬火裝置及型材生產線。
背景技術: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傳統的淬火裝置至少存在以下缺點:
浪費嚴重;
使用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淬火裝置,改善現有技術的不足,其能夠通過流通通道,實現冷卻液的循環使用,避免了冷卻液的浪費。通過在冷卻槽的側壁設置第一噴頭,第一噴頭噴射出冷卻液,在冷卻液從第一噴頭噴出到達冷卻槽的槽底時,空氣能夠帶走其大部分的熱量,噴射到冷卻槽的槽底時,也能使冷卻槽內的冷卻液得到進一步的降溫。待淬火的型材進行淬火作業時,淬火效率大大提高,整體使用效果較佳,其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市場應用潛力巨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型材生產線,其包括上述提到的淬火裝置,其具有該淬火裝置的全部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淬火裝置,其包括冷卻槽和圍合件,冷卻槽具有槽口,圍合件位於冷卻槽的遠離槽口的一側且沿冷卻槽的長度方向延伸,圍合件和冷卻槽連接且圍合件和冷卻槽之間形成流通通道,冷卻槽具有進口端和出口端,流通通道的一端能夠與出口端連通,流通通道的另一端靠近進口端且通過水泵和進口端連通,冷卻槽的側壁分布有多個與水泵連通的第一噴頭,多個第一噴頭沿流通通道的延伸方向設置。
具體的,該淬火裝置能夠通過流通通道,實現冷卻液的循環使用,避免了冷卻液的浪費。通過在冷卻槽的側壁設置第一噴頭,第一噴頭噴射出冷卻液,在冷卻液從第一噴頭噴出到達冷卻槽的槽底時,空氣能夠帶走其大部分的熱量,噴射到冷卻槽的槽底時,也能使冷卻槽內的冷卻液得到進一步的降溫。待淬火的型材進行淬火作業時,淬火效率大大提高,整體使用效果較佳,其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市場應用潛力巨大。
可選的,冷卻槽的靠近圍合件的一側設置有導熱管,導熱管在進口端到出口端的方向上蜿蜒延伸,導熱管具有進出水的至少兩個管口,管口和圍合件連接且與圍合件的外部連通,圍合件的遠離流通通道的一側設置有對應管口的第一管頭。
可選的,進口端和/或出口端設置有風機。
可選的,冷卻槽的側壁設置有儲存箱,儲存箱具有容納液體的容納腔,儲存箱位於冷卻槽的遠離槽口的一側。
可選的,儲存箱包括箱體和蓋合件,箱體和蓋合件共同圍成容納腔,蓋合件可轉動的連接於箱體且能夠打開或關閉箱體,箱體設置有第二管頭。
可選的,冷卻槽的槽底分布有多個用於與氣泵或水泵連通的第二噴頭。
可選的,冷卻槽的槽底設置有冷卻管,冷卻管分布有多個通孔,冷卻管與水泵連通且冷卻管從進口端向出口端蜿蜒延伸。
可選的,冷卻槽與冷卻管之間設置有間隔件,間隔件用於使冷卻管和冷卻槽的槽底間隔設置。
可選的,冷卻槽內設置有提升件和承載件,承載件用於承載待淬火的型材,提升件與冷卻槽的槽底連接,提升件的遠離冷卻槽的槽底的一端與承載件連接,提升件能夠使承載件靠近或遠離冷卻槽的槽底。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型材生產線,其包括上述提到的淬火裝置,其具有該淬火裝置的全部功能。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綜上所述,該淬火裝置能夠通過流通通道,實現冷卻液的循環使用,避免了冷卻液的浪費。通過在冷卻槽的側壁設置第一噴頭,第一噴頭噴射出冷卻液,在冷卻液從第一噴頭噴出到達冷卻槽的槽底時,空氣能夠帶走其大部分的熱量,噴射到冷卻槽的槽底時,也能使冷卻槽內的冷卻液得到進一步的降溫。待淬火的型材進行淬火作業時,淬火效率大大提高,整體使用效果較佳,其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市場應用潛力巨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淬火裝置的第一視角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淬火裝置的第二視角下的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導熱管的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的儲存箱的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的冷卻管的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的承載件的示意圖。
圖標:100-淬火裝置;10-冷卻槽;101-槽口;102-出口端;103-進口端;11-第一噴頭;12-第二噴頭;13-提升件;14-承載件;20-圍合件;21-第一管頭;30-流通通道;40-水泵;41-水泵管頭;50-導熱管;60-儲存箱;601-容納腔;61-箱體;62-蓋合件;610-第二管頭;70-冷卻管;70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請參考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淬火裝置100,其包括冷卻槽10和圍合件20,冷卻槽10具有槽口101,圍合件20位於冷卻槽10的遠離槽口101的一側且沿冷卻槽10的長度方向延伸,圍合件20和冷卻槽10連接且圍合件20和冷卻槽10之間形成流通通道30,冷卻槽10具有進口端103和出口端102,流通通道30的一端能夠與出口端102連通,流通通道30的另一端靠近進口端103且通過水泵40和進口端103連通,冷卻槽10的側壁分布有多個與水泵40連通的第一噴頭11,多個第一噴頭11沿流通通道30的延伸方向設置。
該水泵40設置在進口端103處,水泵40通過水泵管頭41和冷卻槽10連通,水泵管頭41的出水口伸入冷卻槽10內,在水泵40的動力輸出下,冷卻液從水泵管頭41流出,在冷卻槽10內從進口端103流向出口端102,再通過流通通道30流到圍合件20的靠近進口端103處,再通過水泵40輸出,整個過程實現了冷卻液的循環使用。該水泵40還和第一噴頭11連通,第一噴頭11向冷卻槽10內噴射冷卻液,不僅本身能夠起到降低冷卻槽10內水溫的作用,在從第一噴頭11噴出到落入冷卻槽10內,空氣也能帶走該冷卻液內的大量熱量,也能起到較佳的降溫作用。
具體的,該淬火裝置100能夠通過流通通道30,實現冷卻液的循環使用,避免了冷卻液的浪費。通過在冷卻槽10的側壁設置第一噴頭11,第一噴頭11噴射出冷卻液,在冷卻液從第一噴頭11噴出到達冷卻槽10的槽底時,空氣能夠帶走其大部分的熱量,噴射到冷卻槽10的槽底時,也能使冷卻槽10內的冷卻液得到進一步的降溫。待淬火的型材進行淬火作業時,淬火效率大大提高,整體使用效果較佳,其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市場應用潛力巨大。
可選的,冷卻槽10的槽底分布有多個用於與氣泵或水泵40連通的第二噴頭12。
第二噴頭12可以和水泵40連通,通過噴水加速冷卻槽10內的液體流動,起到快速降溫的作用。也可以和氣泵連通,通過噴氣,也可以加速冷卻槽10內的冷卻液流動。當噴射的氣體是壓縮氣體時,該氣體在進入冷卻液中時膨脹吸熱,也能起到較佳的降溫作用。
請參考圖3,可選的,冷卻槽10的靠近圍合件20的一側設置有導熱管50,導熱管50在進口端103到出口端102的方向上蜿蜒延伸,導熱管50具有進出水的至少兩個管口,管口和圍合件20連接且與圍合件20的外部連通,圍合件20的遠離流通通道30的一側設置有對應管口的第一管頭21。
也就是說,該導熱管50位於流通通道30內且貼合冷卻槽10設置,在整個淬火過程中,冷卻液的水溫往往很高,這部分熱量浪費嚴重,通過導熱管50的設置,該第一管頭21的數量至少為兩個,一個作為進水的,一個作為出水的,其他需要熱水的工藝環節,可以通過連通第一管頭21,實現淬火流程產生的熱量能夠被其他流程利用。整個流程節能環保,使用效果較佳。
可選的,進口端103和/或出口端102設置有風機。
風機的設計,能夠加快冷卻槽10內的空氣流動,保證冷卻液的溫度總是適宜的。
請參考圖4,可選的,冷卻槽10的側壁設置有儲存箱60,儲存箱60具有容納液體的容納腔601,儲存箱60位於冷卻槽10的遠離槽口101的一側。
儲存箱60裡可以儲存水或者其他物品,由於冷卻槽10內在整個淬火的過程中,整體溫度較高,在儲存箱60裡儲存水,能夠將水燒開,供使用者飲用,還可以放置雞蛋、牛奶等,充分利用這部分熱量。
可選的,儲存箱60包括箱體61和蓋合件62,箱體61和蓋合件62共同圍成容納腔601,蓋合件62可轉動的連接於箱體61且能夠打開或關閉箱體61,箱體61設置有第二管頭610。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蓋合件62打開或閉合該容納腔601,使用者可以在容納腔601內放置合適的水,將需要熱的飯菜放入飯盒內,並將飯盒放入該容納腔601內,通過熱傳遞,將冷卻槽10內的熱量通過容納腔601內的水將飯盒加熱。還可以通過第二管頭610飲用位於容納腔601內的水。使用者在工廠內可以不需要使用微波爐就能實現加熱飯盒的作用。節能環保,整體使用效果較佳。
請參考圖5,可選的,冷卻槽10的槽底設置有冷卻管70,冷卻管70分布有多個通孔701,冷卻管70與水泵40連通且冷卻管70從進口端103向出口端102蜿蜒延伸。
通孔701的設置能夠幫助冷卻管70內的冷卻液充分與冷卻槽10內的冷卻液融合,能夠起到較佳的降溫作用。
可選的,冷卻槽10與冷卻管70之間設置有間隔件,間隔件用於使冷卻管70和冷卻槽10的槽底間隔設置。
通過間隔件將冷卻管70架空設置,使冷卻管70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冷卻液,擴大其接觸面積,整體使用效果較佳。
請參考圖6,可選的,冷卻槽10內設置有提升件13和承載件14,承載件14用於承載待淬火的型材,提升件13與冷卻槽10的槽底連接,提升件13的遠離冷卻槽10的槽底的一端與承載件14連接,提升件13能夠使承載件14靠近或遠離冷卻槽10的槽底。
該提升件13可以通過液壓驅動缸驅動,使該承載件14能夠靠近或遠離冷卻槽10的槽底,檢驗型材的淬火狀態時,只需要驅動提升件13,就能實現承載件14的提升效果,便於使用者直接檢驗位於該承載件14上的型材。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淬火裝置100,淬火裝置100的工作原理是:
在水泵40的驅動下,流通通道30內的冷卻液通過水泵管頭41流向進口端103,冷卻液從進口端103流向出口端102,在流動的時候,對冷卻槽10內的待淬火的型材進行淬火處理,處理過後冷卻液通過出口端102流向流通通道30,完成了冷卻液的循環流程。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也提供了一種型材生產線,其包括上述提到的淬火裝置100,淬火裝置100的結構可以參考實施例1,該型材生產線具有淬火裝置100的所有功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淬火裝置100,該淬火裝置100能夠通過流通通道30,實現冷卻液的循環使用,避免了冷卻液的浪費。通過在冷卻槽10的側壁設置第一噴頭11,第一噴頭11噴射出冷卻液,在冷卻液從第一噴頭11噴出到達冷卻槽10的槽底時,空氣能夠帶走其大部分的熱量,噴射到冷卻槽10的槽底時,也能使冷卻槽10內的冷卻液得到進一步的降溫。待淬火的型材進行淬火作業時,淬火效率大大提高,整體使用效果較佳,其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市場應用潛力巨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