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管樁結構或預應力管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13:14:52 1
專利名稱:人工挖孔管樁結構或預應力管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樁結構。
目前,我國地下工程施工中,普遍採用直徑為1500毫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人工挖孔樁(以下簡稱挖孔樁)作為支護結構和工程樁結構,挖孔樁的施工工藝為土方挖掘和護壁混凝土是自上而下,兩者分段逐一交叉施工直至設計標高為止;然後,安裝整體鋼筋籠,澆灌中間結構混凝土。不管是支護結構,還是工程樁結構,均未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經濟效果不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樁結構體系——人工挖孔管樁結構(以下簡稱挖孔管樁或管樁)。
挖孔管樁施工藉助專用的輔助工具——逆作導向架,其結構和施工均具有明顯的特點。結構特點是挖孔管樁為預應力或非預應力管結構,縱向受力筋為對稱或非對稱配筋;施工特點是混凝土分段逆作,澆灌時不敷設縱向受力筋,管壁設置縱向預留孔,縱向受力筋插入預留孔灌或壓漿形成鋼筋混凝土管樁。管樁縱向受力筋澆灌於管樁底座,在頂部張拉,則成為預應力挖孔管樁,或簡稱預應力管樁。逆作導向架由導向杆、控制環、滑動導板等三部份組成。導向架高度約為1600毫米,導向杆位於管壁中間,園環間距約為300毫米。導向架隨土方挖掘不斷地下沉,直至導向杆留在預留孔內約100毫米為止,支撐內模澆灌管壁混凝土,管樁依此逐一施互。最後一段管樁不設預留孔,以便拆除導向架,或縱向受力筋設置預應力。挖孔管樁在軟弱地層施互,可增設柔性支護結構。柔性支護結構,就是在外壁敷設過濾網,過濾網由水平隔撐支承於導向杆上,水平隔撐之間用豎向拉杆串聯,固定於管壁混凝土上不隨導向架下沉。過濾網與水平隔撐隨導向架下沉不斷地敷設,柔性支護結構即不斷地形成。若在堅硬土層施工,可不設柔性支護結構。挖孔管樁用於支護結構和工程樁結構。挖孔管樁用於支護結構為受彎構件,設計成懸臂式和錨杆式。懸臂式由管樁自身獨立工作,錨杆式由錨杆與管樁共同工作。挖孔管樁用於工程樁結構為受壓構件,根據管樁承載能力大小,設計成單層管壁和雙層管壁。單層管壁為分段逆作管壁,雙層管壁視分段逆作管壁為外壁,另增加一層正作施工的內壁,管樁為內外管壁的複合結構。外壁可以不設預留孔,逆作導向架的導向杆沿外壁內側下沉,結構縱向受力筋設在內壁;如果外壁設置預留孔,則內壁先澆灌混凝土,預留孔後灌或壓漿。挖孔管樁按我國現行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和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J7-89)進行設計。
挖孔管樁不管是用於支護結構還是工程樁結構,都較現有的挖孔樁優越。挖孔管樁具有結構特性較好,能充分發揮材料潛力,節約原材料40~50%,降抵造價30%以上;對複雜的流砂、淤泥等軟弱地層能有效地施工,不影響工程質量。
圖1為管樁施工透視圖;圖2為管樁平面圖;圖3為管樁施工剖面圖,其中,AB段為管樁混凝土已澆灌,BC段為管樁孔已成型,待支撐管壁內模澆灌混凝土。圖上表示1為管壁,2為預留孔,3為導向杆,4為控制環,5為滑動導板,6為柔性支護結構,7為水平隔撐。
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挖孔管樁關鍵是藉助於逆作導向架,能有效地使管樁的管壁形成預留孔,縱向受力筋從預留孔插入,灌或壓漿而成為鋼筋混凝土管樁結構或預應力管樁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人工挖孔管樁,其特徵在於挖孔管樁為預應力或非預應力管結構,應用於支護結構和工程樁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挖孔管樁結構,其特徵在於管樁施工採用逆作導向架,逆作導向架的導向杆設在管壁內或管壁內側均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挖孔管樁結構,其特徵在於管樁外壁採用柔性支護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挖孔管樁結構,其特徵在於管樁孔壁土層或柔性支護結構與導向杆之間採用水平隔撐支撐,水平隔撐之間用豎向拉杆串聯,固定於混凝土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挖孔管樁結構,其特徵在於縱向受力筋插入預留孔灌或壓漿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挖孔管樁結構,其特徵在於管壁結構混凝土採用逆作施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人工挖孔管樁結構或預應力管樁結構,屬於一種樁結構。其特徵是挖孔管樁藉助逆作導向架,採用人工挖孔成型的方法施工。管壁四周設置預留孔,預留孔插入縱向受力筋灌或壓漿形成鋼筋混凝土管樁結構。管樁採用預應力,則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結構。挖孔管樁可用於支護結構和工程樁結構。人工挖孔管樁與目前普遍採用的人工挖孔樁相比較,具有結構較合理,充分地發揮材料的潛力,節約材料40~50%,降低造價30%以上。
文檔編號E02D5/34GK2233424SQ94222630
公開日1996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1994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1994年9月27日
發明者彭高培 申請人:彭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