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9:22:07 1
專利名稱: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所屬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連接器採用的都是用電接觸,點插接進行電能傳遞的,其防水性、防觸電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插接、防漏電的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連接結構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連接器底座與插頭分別安裝能互感的電感器,底座與插頭插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每個電感器都帶有鐵芯,電感器鐵芯外形為圓筒形,圓筒形鐵芯底面中間固定一個圓柱體鐵芯,圓柱體鐵芯與圓筒形鐵芯內壁形成環形盲槽,電感線圈纏繞在圓柱體鐵芯外部,電感線圈的導線從圓筒形鐵芯底面引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器底座還連接一個調控電路,底座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1一端連接調控電路上的B點,底座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1另一端連接交流電源零線,插頭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2與用電設備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調控電路上的繼電器K1的線圈一端通過電阻R1、電容C1後與A點連接,繼電器K1線圈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A點、B點為調控電路上的匯線端子,繼電器K2的線圈一端通過電阻R2、電容C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繼電器K2線圈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繼電器K1的線圈兩端並聯電位器RP3,繼電器K2的線圈兩端並聯電位器RP2,按鈕開關S的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按鈕開關S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電位器RP1的一端通過電阻R3、電容器C3、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位器RP1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的主電極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主電極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通過雙向二極體VD、電阻R4、電容C3、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容器C4的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容器C4的另一端通過雙向二極體VD後與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連接,調控電路上的A點連接交流電源的火線端。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路連接原理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鐵芯與線圈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連接器底座1與插頭2分別安裝能互感的電感器,底座1與插頭2插接在一起。如圖3所示,所述的每個電感器都帶有鐵芯,電感器鐵芯外形為圓筒形,圓筒形鐵芯6底面中間固定一個圓柱體鐵芯7,圓柱體鐵芯7與圓筒形鐵芯6內壁形成環形盲槽3,電感線圈纏繞在圓柱體鐵芯7外部,電感線圈的導線從圓筒形鐵芯6底面引出。如圖1所示,所述的連接器底座1還連接一個調控電路4,底座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1一端連接調控電路4上的B點,底座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1另一端連接交流電源零線,插頭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2與用電設備5連接。
如圖2所示,所述的調控電路4上的繼電器K1的線圈一端通過電阻R1、電容C1後與A點連接,繼電器K1線圈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A點、B點為調控電路4上的匯線端子,繼電器K2的線圈一端通過電阻R2、電容C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繼電器K2線圈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繼電器K1的線圈兩端並聯電位器RP3,繼電器K2的線圈兩端並聯電位器RP2,按鈕開關S的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按鈕開關S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電位器RP1的一端通過電阻R3、電容器C3、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位器RP1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的主電極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主電極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通過雙向二極體VD、電阻R4、電容C3、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容器C4的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容器C4的另一端通過雙向二極體VD後與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連接,調控電路4上的A點連接交流電源的火線端。
本實用新型可將連接器底座的電感器和連接器插頭的電感器分別安裝在兩個用絕緣耐高溫、防水材料製成的具有散熱功能的殼體內,連接器插頭鐵芯9與連接器底座鐵芯8相互插接時,為了能更方便的完全對應接觸面凹進的距離,將插頭鐵芯9與底座鐵芯8設計成凸凹結構,凸出和凹進的距離相等,這樣才能保證連接器插接時,保持插頭鐵芯9與底座鐵芯8接觸面完全接觸。當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調控電路4上的按鈕開關S閉合時,雙向晶閘管Vs將失去對電感線圈L1的功率調節功能,將連接器插頭2與連接器底座1相互插接好,當接通用電設備5時,電感線圈L2的阻抗將會變小,根據「阻抗反射」而使電感線圈L1的阻抗也隨之變小,此時流過繼電器K2線圈的電流將大於其動作電流,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閉合。而作用在繼電器K1線圈上的電流將小於其動作電流,使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仍處於閉合狀態。由交流電源上的火線端提供的交流電流將通過動斷觸點K1′、動合觸點K2′、按鈕開關S、電感線圈L1後,通過互感電動勢對電感線圈L2上的用電設備5提供電流。當用電設備5為開路時,電感線圈L2的阻抗將會變大,根據「阻抗反射」又使電感線圈L1的阻抗也隨之變大,此時流過繼電器K2線圈的電流將小於其動作電流,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斷開,使通過按鈕開關S、雙向晶閘管Vs的電流截止,而使電感線圈L1的所耗功率變小。將連接器插頭2從連接器底座1上拔掉,使之相互脫離時,電感線圈L1的阻抗將會變得比正常負載狀態工作時的阻抗還小,此時通過繼電器K1線圈上的電流將會大於其動作電流,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斷開,使通過按鈕開關S、雙向晶閘管Vs、繼電器K2線圈的電流截止。而使電感線圈L1的所耗功率變小。當按鈕開關S斷開時,雙向晶閘管Vs將對電感線圈L1的功率恢復其調節功能。將連接器插頭2與連接器底座1相互插接好,當接通的用電設備5所耗的功率小一些時,電感線圈L2的阻抗就會變的很大,根據「阻抗反射」使電感線圈L1的阻抗也隨之變大,而使電容C3、電容C4的充電、放電速度變慢,使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角變大,導通角則變小,而使其對電感線圈L1輸送的功率變小。當接通的用電設備5所耗的功率大一些時,電感線圈L2的阻抗就會變小,根據「阻抗反射」使電感線圈L1的阻抗也隨之變小,而使電容C3、電容C4的充電、放電速度變快,使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角變小,導通角變大,使其對電感線圈L1輸送的功率變大,從而實現功率大小自動調節的功能,其中電容C1、電阻R1、電位器RP3是對繼電器K1線圈的額定動作電流進行調整的。電容C2、電阻R2、電位器RP2是對繼電器K2線圈的額定動作電流進行調整的。電阻R3、電阻R4、電位器RP1是對電容C3、電容C4充電、放電速度進行調整的,雙向二極體VD是對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進行開關觸發的元件。
權利要求1.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其特徵是連接器底座與插頭分別安裝能互感的電感器,底座與插頭插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每個電感器都帶有鐵芯,電感器鐵芯外形為圓筒形,圓筒形鐵芯底面中間固定一個圓柱體鐵芯,圓柱體鐵芯與圓筒形鐵芯內壁形成環形盲槽,電感線圈纏繞在圓柱體鐵芯外部,電感線圈的導線從圓筒形鐵芯底面引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連接器底座還連接一個調控電路,底座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1一端連接調控電路上的B點,底座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1另一端連接交流電源零線,插頭電感器中的電感線圈L2與用電設備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其特徵是所述的調控電路上的繼電器K1的線圈一端通過電阻R1、電容C1後與A點連接,繼電器K1線圈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A點、B點為調控電路上的匯線端子,繼電器K2的線圈一端通過電阻R2、電容C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繼電器K2線圈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繼電器K1的線圈兩端並聯電位器RP3,繼電器K2的線圈兩端並聯電位器RP2,按鈕開關S的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按鈕開關S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電位器RP1的一端通過電阻R3、電容器C3、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位器RP1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的主電極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主電極的另一端與B點連接,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通過雙向二極體VD、電阻R4、電容C3、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容器C4的一端通過繼電器K2的動合觸點K2′、繼電器K1的動斷觸點K1′後與A點連接,電容器C4的另一端通過雙向二極體VD後與雙向晶閘管Vs的控制極連接,調控電路上的A點連接交流電源的火線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觸點萬能安全電連接器,連接器底座與插頭分別安裝能互感的電感器,底座與插頭插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可將連接器插頭的電感器和連接器底座的電感器分別安裝在兩個用絕緣耐高溫、防水材料製成的具有散熱功能的殼體內,連接器插頭鐵芯與連接器底座鐵芯相互插接時,為了能更方便的完全對應接觸面凹進的距離,將插頭鐵芯與底座鐵芯設計成凸凹結構,凸出和凹進的距離相等,這樣才能保證連接器插接時,保持插頭鐵芯與底座鐵芯接觸面完全接觸。
文檔編號H01F38/14GK2817185SQ20052002108
公開日2006年9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2日
發明者徐平, 王寶石 申請人: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