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皇帝道光帝 到底摳門到什麼程度?
2023-12-10 11:59:37 1
在漫長的封建帝制史上,中國一共出了495位皇帝,有明君有昏君,有奢侈的君主,自然也有節約的君主。中國歷史上倡導節儉的皇帝不少,隋文帝楊堅、宋孝宗趙昚、明思宗朱由檢等等,但是最節儉的卻莫過於清朝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帝節儉到哪種程度呢?穿舊衣服吃素食,上朝就像丐幫聚會。丐幫聚會這比喻雖然誇張了點,但也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史學家說起道光帝的節儉,卻往往帶有揶揄成分。因為他節儉的過分了,可謂「摳門兒」。
道光帝剛剛登基,就發表了自己的節儉宣言書——《御製聲色貨利諭》: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他認為各省進貢的雖然都是些瓜果蔬菜、草藥茶葉等不值錢的東西,但是運到京師卻舟車勞頓,消耗巨大,實在浪費,不如不進貢。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皇室居所除了日常維修之外,不必再修。
除此之外,他還下令將宮廷所需經費降到二十萬兩,而偌大的皇宮每年至少需要四十萬兩的花費。道光帝這麼一下令,宮中的生活就艱難起來了。但是道光帝不管,自己帶頭節約。
道光帝剛剛繼位,內務府依例給他40方硯,硯後鐫有「道光御用」四字。但是他卻認為自己根本用不過來,所以多餘的就發給了臣子。皇帝本來應該用嘴硬的紫毫,但是道光帝嫌棄紫毫筆製作花費大,所以乾脆就讓戶部尚書英協揆到坊間給自己買普通的毛筆。
《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實際上就是一個月,也就是說道光帝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並且除了皇帝龍袍等,平日裡的衣服要是破了就打個補丁繼續穿。
道光帝的套褲膝蓋處破了,就讓人在上面補了一塊圓綢,俗稱打掌。大臣效仿他,一次他看見軍機大臣曹振鏞褲子膝蓋處也打了補丁,就說:「你的套褲也打掌嗎?」曹振鏞回答:「褲子易做,但花錢多,所以也打補丁。」
道光帝聽了對曹振鏞大加讚賞,接著問他:「你補個褲子要多少錢?」曹振鏞說:「要三錢。」道光帝聽了不僅感嘆道:「你們在宮外做東西便宜,我在宮內還要五兩。」
道光帝自己節儉,後宮妃子也一樣日子艱難。道光帝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道光帝他自己,多是四份素菜就解決一頓飯。
據說皇后過生日,文武百官都來祝賀,想著皇家御宴怎麼也該有些排場。卻不想宴席開後,就上了一碗打滷面。而據說為了此次壽宴,道光帝還御批讓膳房宰了兩頭豬。大臣看著桌上的打滷面,內心不知吐槽多少,但面上還要裝作皇恩浩蕩感激不盡的樣子把面吃了。
除了對自己節儉,道光帝對臣子也要求嚴格。若是遇見奢侈的大臣,經常下令苛責。以至於道光帝上朝,文武百官都穿些破衣舊衣上奏。散會之後,互相哭窮說苦。當然回到家中是什麼樣,就無需多說了。
小事節儉也就算了,道光帝還在國事上摳門,這就讓人詬病了。道光初年,新疆發生張格爾叛亂。將士辛苦徵戰數年,最終平定叛亂。但是結束後的賞功宴上,卻只有幾碟小菜。吃了幾筷子,盤子就見底了。想吃沒得吃,想退席又不敢,只能尷尬的坐在桌前。
後來武將們提出給新疆布防的方案,考慮到道光帝的節儉,於是就上奏僅要一萬八千名士兵鎮守新疆。道光帝看了奏摺,御筆一批,只留了六千清軍防守。後來君臣爭辯幾次,最終以「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餘萬,以為回疆兵餉」結束。
除了邊防之外,諸如海防、河道治理等事上,大臣一提撥款,道光帝就面露不快。道光帝節儉,本意是想要更好的治理國家,但實際效果卻並不好。所以他自己也曾疑惑「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
道光帝時期雖然政治上獲取了一定的成就,但卻難挽清王朝頹廢的局勢。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在道光帝一朝,中國近代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也在此時。而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打擊之後,道光帝得過且過,毫無振興王朝的措施,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