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燃料容器的製造方法
2023-07-31 07:26:21 1
一種汽車燃料容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包括固定在燃料容器底上的蓄料體,其特徵在於,箱還包括蓄料體緊固架,所述蓄料體緊固架包括:與所述蓄料體側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平面;與所述燃料容器底固定連接的第二平面;分別與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固定連接的連接面;所述蓄料體緊固架為採用金屬製成。本發明一種汽車燃料容器,能夠避免滲油、漏油和開裂現象的發生。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燃料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燃料容器。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燃料容器內裝有油泵、浮子以及蓄料體等裝置,油泵位於蓄料體之內,蓄料體保證了燃料容器油料不滿時油泵依然能正常泵油。現有結構中,蓄料體與燃料容器底之間用點焊連接,在燃料容器油料不滿時,汽車的顛簸會讓油料在燃料容器內劇烈的晃動,而使得蓄料體壁承受較大的衝擊,可能導致蓄料體與燃料容器底之間的接口開焊而出現滲油、漏油現象。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避免滲油、漏油和開裂現象的汽車燃料容器。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包括固定在燃料容器底上的蓄料體,還包括蓄料體緊固架,所述蓄料體緊固架包括:與所述蓄料體側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平面;與所述燃料容器底固定連接的第二平面;分別與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固定連接的連接面。
[0006]所述蓄料體緊固架為採用金屬製成。
[0007]所述蓄料體緊固架為一體成型。
[0008]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蓄料體之間通過接口連接。
[0009]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燃料容器底之間通過接口連接。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0011]本發明在燃料容器結構中增加蓄料體緊固架,加固了蓄料體與燃料容器的連接,能夠分散燃料容器底接口處的受力,從而提高燃油系統工作的可靠性,而且避免了避免滲油、漏油和開裂現象的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一種汽車燃料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明一種汽車燃料容器的蓄料體緊固架的連接關係圖;
[0014]圖3為本發明一種汽車燃料容器的蓄料體緊固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標記為:燃料容器底1、蓄料體2、蓄料體緊固架3、蓄料體緊固架與燃料容器底之間的接口 4、蓄料體緊固架與蓄料體之間的接口 5、蓄料體與燃料容器底之間的接口 6、第一平面7、第二平面8、連接面9。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7]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包括燃料容器底1、通過接口 6固定在燃料容器底I上的蓄料體2,本實施例在燃料容器結構中增加了一個蓄料體緊固架3,蓄料體緊固架3具有第一平面7、第二平面8和連接面9,其中第一平面7與蓄料體2側壁固定連接,第二平面8與燃料容器底I連接,連接面9分別與第一平面7和第二平面8固定連接。
[0018]所述第一平面7與蓄料體2側壁的固定連接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如螺釘連接、接口連接等,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第一平面7通過接口 5與蓄料體2側壁固定連接;第二平面8與燃料容器底I的固定連接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如螺釘連接、接口連接等,
[0019]所述的第二平面8通過接口 4與燃料容器底I固定連接。
[0020]其中,蓄料體緊固架3可以採用普通的金屬板材製成,可以為一體成型,通過衝壓工藝製成。
[0021]本發明在燃料容器結構中增加蓄料體緊固架,加固了蓄料體與燃料容器的連接,能夠分散燃料容器底接口處的受力,從而提高燃油系統工作的可靠性,而且避免了避免滲油、漏油和開裂現象的發生。
[0022]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並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包括固定在燃料容器底上的蓄料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蓄料體緊固架,所述蓄料體緊固架包括:與所述蓄料體側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平面;與所述燃料容器底固定連接的第二平面;分別與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固定連接的連接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蓄料體緊固架為採用金屬製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蓄料體緊固架為一體成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蓄料體之間通過接口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燃料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燃料容器底之間通過接口連接。
【文檔編號】F02M37/00GK103742320SQ201310571556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戴桂華 申請人: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