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出現的奇蹟(廣州700克早產袖珍寶寶)
2023-07-31 00:21:24 1
南都訊 陽廣霞 實習生陳雁南 通訊員彭福祥 29周就出生的豆豆(化名)只有1斤4兩,他不是中山一院新生兒科救治過的胎齡最小的,也不是體重最輕的,但卻是在同等胎齡早產兒中,宮內發育最差和病情極其嚴重的。
三位教授與豆豆的合影。左一為黃越芳教授,中間為馮霞教授,右側為吳鍾凱教授。
近20種併發症,多個器官功能障礙,兩次手術,醫生和豆豆數次「攻關」,「這麼多年來,這是我接手過的治療難度最大的寶寶,救治的每一步都驚心動魄。」中山一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黃越芳感嘆。
近20種併發症 多器官功能障礙
2018年8月16日,七夕的前一天,豆豆早產來到這個世界,700g的他只有巴掌大小,在接下來的80多天,還有各種困難甚至是生命的威脅等待著他去克服。同時降臨的,還有他的雙胎弟弟。
「懷孕24周的時候就發現兩個孩子,羊水一邊多一邊少。」豆豆的媽媽記得。B超檢查發現,兩個胎兒間出現了雙胎輸血症候群(TTTS),「血液從一個孩子流向了另一個孩子,分別導致了兩胎兒血容積過少(供血兒),過多(受血兒),從而引發一系列併發症。」 黃越芳教授說,這是單絨毛膜雙胎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如果不經治療,胎兒圍產期病死率高達70%~100%。即便是存活的患兒,腦受損、心血管系統、腎臟及其他臟器損傷發生風險很高,新生兒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
豆豆是其中的供血兒,弟弟則是受血兒。不幸的是,弟弟因為心力衰竭、宮內感染,在生後不足24小時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出生時一點血色都沒有,很蒼白,屬於極重度的新生兒貧血。」黃教授說,豆豆一出生即出現呼吸困難,診斷為嚴重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需要馬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質和機械通氣治療。隨後,母親胎盤培養出致病菌,豆豆出生很快就出現嚴重早發敗血症表現,反應很差,同時合併低血容量和感染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症、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致命的併發症。「生命體徵極其不穩定,血壓難以維持,命懸一線。」
「你們都想像不到手術有多難」
因嚴重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豆豆出生後3天監測心臟彩超提示合併動脈導管未閉(PDA),最大直徑達到了5.5mm。這意味著患兒體循環血流大部分分流到肺循環中,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嚴重不足,患兒出現心力衰竭,並嚴重影響了肺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黃越芳教授介紹,豆豆因存在禁忌症不能用藥物方法關閉動脈導管,手術治療成了唯一的方法。然而此時他在呼吸機支持下仍有血氧不穩定,並發多器官功能不全,出凝血功能異常和血小板減少,病情很危重,手術治療對於這出生體重僅700g的早產兒有極大的風險。
醫務科組織了新生兒科、心外科、心兒科、麻醉科、超聲科、手術室等多學科會診,充分評估病情並做好術前準備,由心外科吳鍾凱主任親自主刀,實施動脈導管結紮術。
吳教授在手術中
吳鍾凱教授回憶說:「雖然手術確認做好了,但吳教授對小孩預後還是沒有底。因為多器官功能障礙實在太嚴重了」。
「一群人開心只是為了那個900g小人的PDA結紮術成功。」馮霞事後在微信朋友圈說。
馮教授的朋友圈截圖
家長曾考慮賣房救子
豆豆跨過了動脈導管未閉手術這一難關,又相繼出現肝功能不全、嚴重膽汁淤積、敗血症,合併重度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依賴機械通氣支持長達一個多月,反覆病情變化。嚴重宮內發育不良使腸道營養遲遲未能建立,需長期靜脈營養,直到生後10周方才完全經口營養。
醫生們擔心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還是出現了,考慮到如果不及時手術,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視力喪失,儘管適逢國慶假期,但在兒科蔣小雲主任、新生兒科李曉瑜主任積極協調之下,豆豆順利完成了ROP手術。
2018年11月7日,捱過了長達70餘天的輔助通氣,經歷了兩次手術,用小小的身軀扛住了近20種併發症,豆豆終於出院了。「700克珍貴兒康復出院啦!這麼多器官功能障礙,一個一個的治療好!」吳鍾凱主任在朋友圈讚嘆。出院時患兒達臨床治癒。患兒頭顱MRI未見異常,聽力未見異常,複查眼睛未見異常。
吳教授的朋友圈截圖
「孩子能有好的預後,真的非常開心,真的是生命的奇蹟!」馮霞教授和黃越芳教授均感嘆道。
豆豆的爸爸說,剛開始一家子曾經想到賣掉房子來治療孩子,好在醫保報銷了一半。出院當天,年輕的爸爸看著寶寶,笑出了兩個酒窩,他看到寶寶的臉頰也有兩個淺淺的酒窩,眼眶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