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導流洞結合的雙尾水調壓室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18:15: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導流洞結合的雙尾水調壓室布置結構,適用於水利水電工程。
背景技術:
水電站輸水系統調節保證設計是輸水系統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尾水管最小內水壓力及尾水調壓室最低湧浪是調節保證設計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若尾水管最小壓力過低則會出現水柱分離現象,最低湧浪過低則可能導致調壓室底部拉空;為了避免此問題的出現,有的採用設置下室、增加機組轉動慣量保證轉速不超過控制值以延長機組關閉時間或者增加調壓室斷面尺寸或者阻抗孔面積,提高其水錘反射效果,但這些措施均會增加一定的工程投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與導流洞結合的雙尾水調壓室布置結構,能較好的改善尾水調壓室最低湧浪、同時提高尾水管的最小內水壓力,且不會增加工程投資。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與導流洞結合的雙尾水調壓室布置結構,具有已建導流洞和新建尾水隧洞,所述新建尾水隧洞的上遊建有尾水調壓室、並通過尾水支管與機組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已建導流洞的下遊洞段與新建尾水隧洞的下遊洞段相結合形成共用尾水隧洞,已建導流洞的上遊洞段改建為調壓室;所述調壓室的上遊端和下遊端均由實心堵頭封堵,上遊端的實心堵頭下遊合適位置設置一通氣孔,下遊端的實心堵頭預留阻抗孔連通所述調壓室和新建尾水隧洞。
所述通氣孔與尾水調壓室的通氣洞或連通室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將兩個導流洞堵頭之間的導流洞段改建為調壓室,在機組甩負荷時能夠與靠近機組部位的尾水調壓室形成差動效應,向隧洞內補水,減少了尾水調壓室的補水量,相當於已有的尾水調壓室增設了下室,可以有效的改善已有的尾水調壓室的最低湧浪,同時提高了尾水管最小內水壓力,實現了一洞多用,且改建成本較小,效益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布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的電站經常採用導流洞導流,為節約工程投資,經常考慮將導流洞的一部分洞段與尾水隧洞相結合,形成共用尾水隧洞,以達到節約工程投資的目的。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與導流洞結合的雙尾水調壓室布置結構,適用於尾水隧洞與導流洞結合施工的長隧洞工程,具有已建導流洞1、新建尾水隧洞2、新建尾水隧洞2上遊建有的尾水調壓室6,以及通過尾水支管與尾水隧洞連接的機組7。具體以西部在建工程為例,將已建導流洞1的下遊洞段與新建尾水隧洞2相結合形成共用尾水隧洞2—1(可節約的工程投資高達三千多萬元),並將已建導流洞1的上遊洞段改建為調壓室1-1,與尾水調壓室6形成雙調壓室結構,以減小尾水調壓室6的尺寸;調壓室1-1的上遊端和下遊端均由實心堵頭4封堵,上遊端的實心堵頭4下遊合適位置設置一通氣孔5,下遊端的實心堵頭4下方預留一阻抗孔3連通所述調壓室1-1和新建尾水隧洞2,用於減小調壓室的波動幅度;通氣孔5與尾水調壓室6的通氣洞或者連通室等洞室連通,使調壓室1-1具有與室外連通的自由水面,與尾水調壓室6形成雙尾水調壓室。
本實施例中,調壓室1-1在機組甩負荷時能夠與尾水調壓室6形成差動效應,向隧洞內補水,減少靠近尾水調壓室6的補水量,相當於尾水調壓室6增設了下室,可以有效的改善尾水調壓室6的最低湧浪,同時改善尾水管進口最小壓力,減小已有尾水調壓室的尺寸。
本實用新型雖由前述實例來描述,但仍可變化其形態與細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實施。前述為本實用新型最合理的技術方案,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的方式之一,但並不以此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