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光熱發動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2 21:35:0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力發動機,尤其是太陽能的光熱發動機。
背景技術:
在本人於2015年4月18日申請的申請號為201510193753.3的專利文案中披露的—種太陽能光熱發動機,其結構是太陽能受熱區與活塞運動區合為—體,其弊端是受熱時由於高溫使活塞運動時用於潤滑的機油快速蒸發乾掉,使活塞運動嚴重受影響,次者氣缸內多餘的水也會影響活塞運動,再者採用太陽能真空集熱管採熱比較慢而且溫度普遍不高,嚴重影響熱利用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發動機的缸體可分為太陽能受熱區缸體與活塞運動區缸體兩個部分,且此兩個部分所形成的空間保持相通,水在太陽能受熱區缸體遇高溫產生水蒸汽膨脹後推動活塞運動區缸體內的活塞對外做功,活塞經連杆帶動飛輪曲軸運轉。
具體地,所述的太陽能受熱區缸體與活塞運動區缸體緊密相連接。
具體地,所述的排氣門位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部分,且置於該太陽能受熱區缸體底部。
具體地,所述的太陽能受熱面位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部分,且呈弧形狀並置於頂部。
具體地,所述的電磁噴射器置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側壁,且電磁噴射器上的噴嘴指向太陽能受熱面。
具體地,所述的水經過電磁噴射器上的噴嘴噴出並霧化後可到達太陽能受熱面。
具體地,所述的活塞運動區缸體內缸壁上開有網紋狀細槽,本網紋狀細槽用於機油的流動,以最大程度減小活塞與活塞運動區缸體的摩擦。
具體地,所述的太陽能受熱區缸體底部比活塞運動區缸體寬,以便形成流動的水從排氣門流出。
具體地,所述的菲涅爾透鏡聚光後焦點置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弧形狀的頂部。
當太陽光照射菲涅爾透鏡並在太陽能受熱區缸體弧形狀的頂部形成焦點,可使該頂部也即是太陽能受熱面迅速升溫,使其到達熾熱的高溫,此時電磁噴射器工作,水經過電磁噴射器上的噴嘴噴出並霧化後可到達太陽能受熱面,霧化後的水遇熾熱的高溫,立即汽化膨脹,此時排氣門關閉,水蒸汽膨脹後推動活塞在活塞運動區缸體內運動,活塞通過連杆帶動飛輪曲軸運轉,當活塞對外運動至終點時,電磁噴射器停止工作,排氣門打開,活塞在慣性作用下向內運動,多餘水蒸汽從排氣門排出,當活塞對內運動至終點時,電磁噴射器工作,噴嘴噴出霧化的水,遇熾熱的高溫汽化膨脹,推動活塞對外做功運動,重複上 一循壞,最終使本發動機連續運轉。
在實際運用中噴射水時間長短、噴射量和霧化程度可由電子電路進行精確控制,排氣門的打開與關閉可以受運動結構或電子電路控制。
採用以上結構及運動狀態能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弊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太陽能光熱發動機排氣門關閉的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太陽能光熱發動機排氣門打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發動機的缸體延虛線AA1可分為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與活塞運動區缸體9兩個部分,且此兩個部分所形成的空間保持相通,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與活塞運動區缸體9緊密相連接,排氣門8位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部分,且置於該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底部,太陽能受熱面5位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部分,且呈弧形狀並置於頂部,電磁噴射器7置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側壁,且電磁噴射器7上的噴嘴6指向太陽能受熱面5,水經過電磁噴射器7上的噴嘴6噴出並霧化後可到達太陽能受熱面5,活塞3運動區缸體9內缸壁上開有網紋狀細槽,本網紋狀細槽用於機油的流動,以最大程度減小活 塞3與活塞運動區缸體9的摩擦,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底部比活塞運動區缸體9寬,菲涅爾透鏡4聚光後焦點置於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弧形狀的頂部。
當太陽光照射菲涅爾透鏡4並在太陽能受熱區缸體10弧形狀的頂部形成焦點,可使該頂部也即是太陽能受熱面5迅速升溫,使其到達熾熱的高溫,此時電磁噴射器7工作,水經過電磁噴射器7上的噴嘴6噴出並霧化後可到達太陽能受熱面5,霧化後的水遇熾熱的高溫,立即汽化膨脹,此時排氣門8關閉,水蒸汽膨脹後推動活塞3在活塞運動區缸體9內運動,活塞3通過連杆2帶動飛輪曲軸1運轉,當活塞3對外運動至終點時,電磁噴射器7停止工作,排氣門8打開,活塞3在慣性作用下向內運動,多餘水蒸汽從排氣門8排出,當活塞3對內運動至終點時,電磁噴射器7工作,噴嘴6噴出霧化的水,遇熾熱的高溫汽化膨脹,推動活塞3對外做功運動,重複上一循壞,最終使本發動機連續運轉。